我发现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
走过了人生五十个春秋,经历了人情冷暖,世事变迁,对于活着,对于死亡,好像也没有什么看不开,想不通的了。
辛苦了五十年,也让自己委屈了五十年。
以前都说先苦后甜。
到了五十岁之后才明白,如果你想吃苦,一生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如果不想吃苦,大可以只关注甜的一面。
人生就像是金币的两个面,一面是苦,一面是甜。
只看苦的一面,人生就只有苦;只看甜的一面,人生就只有甜。
50岁之后明白的人生道理,好好活,随便死,不过是一场体验,人生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事。

人生不过三万天,过一天少一天。
年轻的时候,去努力,去争取,去创造,去经历。
到了五十岁之后,要学会给人生做减法了。
要开始明白这一生活着的意义了。
想通了,看透了就会明白,人这一生能有多少钱,都是有定数的。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求也求不来。
什么财富,名利,都是虚无,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也没什么好遗憾和后悔的。
我一直都觉得,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如果没有外债,如果还有饭吃,能不上班就不要上班了。
没意思。
挣多少钱才够?
钱是永远都挣不完的,而生命有限。
有人觉得,要未雨绸缪,要为自己攒养老的钱,要为儿女多存点钱,好让儿女活得更轻松一点。
为了将来,谁知道将来还有多远?谁又能确定,还有没有将来?
为了儿女,那么,你的人生就是为了来做嫁衣裳的吗?
你觉得你拼尽一生为了儿女,儿女的人生就会没有一点挫折和磨难了吗?
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也拯救不了谁。
该吃的苦,该受的委屈,绝不会因为你付出得多就会少一点。
人不是困在这里就是困在那里。
你牺牲自己的人生,去为了任何人,都只是白搭了自己的一生。
无论你多么高尚无私,几年之后,你来过就像从来都没有来过一样,没有人会记得你。
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
让自己开心一点,活得尽兴一点,不必想那么多。
得不到的就不要,求不来的就放弃。

爱咋咋地。
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人生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情,有太多无可奈何的处境。
想得再多都没有用。
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只能让自己一直活在痛苦和焦虑之中。
就比如我吧,我没有退休金。
公公婆婆也没有退休金,看病、吃饭、享受都指望他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老公。
已经几个月了,他现在每天都只为他们而活着,挣的钱不够给他们花。
我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工作,每天靠天吃饭,有时候挣的多一些,有时候挣的少一点。
我用这点钱,精打细算,维持着我们正常的生活。
昨天看到一位朋友留言,好心地劝我,还是要为自己考虑考虑,给自己交个社保。
上有老,下有小。
两个老人指望我们活着,两个孩子还依赖着。
哪里有能力为自己交社保?
能够正常的活着就算不错的了。
想想也是心累。
婆婆有病,花钱都指望她儿子,活着也指望她儿子。
老公已经无瑕也无力顾到我们了。
买菜,吃饭,我再节省,也最多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早上有一句话一直在脑子里盘桓:
活着太累了,人间再好,下辈子不想来了。
每天忙着,累着,也不过是吃饭。
哪里还有能力为将来打算?
我现在挣的钱,就是买菜,糊口。
有人可能会说,以后老了,不能挣钱了怎么办?
我也想过了,现在就让自己好好活着,做想做的事,尽量的对自己好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量让自己不生病。
让自己想开点,尽量想好事,让自己开心一点。
以后小病靠熬,大病就不管了。
活着这么累,死了就死了吧。
没钱就没钱吧,活不下去就不活吧。
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因为担心焦虑将来活不下去,现在就不活着了吧?
在能活的时候,就好好活着。
在活不下去的时候,顺其自然。
不过度治疗,不贪生怕死。

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是体验而已。
都说人生就像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途,到最后,都是会尘归尘,土归土。
《百年孤独》里说:
过去是假的,回忆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梦。所有你以为的春天都是不存在的,就连那狂乱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转瞬即逝的梦。
既然过去是假的,回忆只是梦,人生还有什么好计较和想不通的呢?
当下的感受就是最重要的。
只要这一刻,我是充实的,开心的,我就是幸福的。
我不想用一个确定的现在,去换一个未知的未来。
我不愿意像别人一样,为了挣钱,不想上班也去上班,为了多挣点钱,为了给将来的自己存一点养老的钱。
我觉得,上班挣的那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对于我们家的开销来说,完全不顶事。
不过是让自己多几年不开心的人生。
该存不住钱还是存不住钱。
我再忙,再累,最终也还是这个样子。
所以,想通了,就不想再为难自己了。
怎么高兴怎么活。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活在自己的焦虑和恐惧里。
就活在当下。
过去的事情,不去想它,将来的事情,等将来再说。
人生若是连死都不怕,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