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赵玉兰,今年六十五岁,是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老人。
年轻时家里穷,读书不多,小学毕业后就跟着村里人进了镇上的缝纫厂,后来厂子倒闭,我又在县城的小饭馆帮过厨,洗过碗。
结婚后,我随丈夫调去了他的单位食堂,是个国企,那时候能吃上公家饭,已经算是不错的命了。
我丈夫在五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我一个人,幸好我还有退休金,一个月三千多块,虽然不富裕,但日子也能过得去。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见不着人,打电话也只是匆匆几句,说自己忙。
女儿小我十岁,从小就比儿子懂事,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小城市定居,嫁了个本地人,生了一个孙女。
我本想着,年纪大了,住在老家太孤单,冬天冷得厉害,儿子又靠不住,便想着去女儿家住段时间,帮她带孩子,顺便养老。
女儿听了挺高兴的,说:“妈,您来了我就安心了,家里也有个主心骨。”我听着心头热乎乎的,便收拾了行李,把老家的房子租出去,带着点积蓄和每月的退休金,去了她家。
一开始,我以为我的晚年生活就此安稳了。
刚到女儿家那几天,我心情还挺好。
女儿的家在一个新小区,房子不大,两室一厅,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我住在小卧室里,窗户朝南,阳光很好。
孙女今年上小学一年级,见了我就黏着我叫“外婆”,还让我给她讲故事,我心里那个乐啊,觉得这么多年辛苦都值了。
每天早晨,我给全家做早餐,女儿和女婿上班后,我送孙女去学校,再回来收拾屋子、洗衣服、买菜做饭。中午他们不回来吃饭,我一个人随便对付一口。下午接孩子放学,晚上做一桌饭等他们回来。
生活虽然忙,但我觉得有意义。
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些让我心里不舒服的地方。
有一天晚上,我听见女婿在阳台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但我还是听见他说:“你妈这边……她一个月也就那点退休金,还不够买菜的,天天做饭烧水的,水电费都涨了。你跟她说说,别什么都指望我们。”
我当时正准备去洗碗,听见这话,手里的碗都差点掉了。
我回到厨房,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我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打给女儿,说是帮她贴点生活费,孙女上兴趣班的钱我也出了几千,我自己几乎没花过一分钱。可在女婿嘴里,我竟成了累赘。
第二天,我试探着对女儿说:“你爸走得早,我这点退休金也就是想帮你们减点负担……你们要是觉得我在这不方便,我回老家也行。”
女儿听了,忙笑着摆手:“妈,你别听他的,他就是嘴碎。你在这儿,我心里踏实多了。”
我没再说什么,可心里那道口子,已经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留心女婿的态度。他下班回来,看见我坐在沙发上陪孙女写作业,就皱眉说:“妈,您也歇歇吧,别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
晚上吃饭,他夹菜给自己,几乎不动我做的菜。有时候孙女吵着要我讲故事,他就会说:“你妈上了一天班,这会儿得休息,不是你外婆的保姆。”
我知道,他这是在拐着弯儿给我听。
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做饭时怕油烟熏到他,把门关得紧紧的;洗衣服怕吵到他休息,改成了上午;连和孙女说话都压低了声音,生怕他听着烦。
有一天下午,我无意中打扫他的书房,发现他抽屉里放着一本账本,写着每月的支出。水电费、物业费、孩子兴趣班……还有“岳母生活费”一栏,标注着我退休金的金额。
那一刻,我只觉得喉咙发紧。
我承认,我没文化,不懂大理,但我知道,尊重和爱不是靠钱买的。我自愿拿出这点钱,是想让女儿轻松些,而不是被人拿来记账、算计。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躺在床上,我回想起这些年的辛苦和委屈。
我记得女儿小时候发高烧,是我抱着她在镇卫生院门口等了整整一夜;她上大学的学费,是我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才凑齐;她结婚时,我拿出了全部积蓄给她置办嫁妆,连金耳环都卖了。
我从来没指望她回报我什么,但我也不想晚年被这样对待。
第二天一早,我去菜市场买菜,顺便在车站买了一张回老家的车票。下午女儿下班回来,我把菜洗好,饭做好,跟她说:“我想回去看看老屋。”
她愣了一下,问我:“妈,您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我笑了笑:“没事,就是这边住久了,也想自己一个人清静清静。”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那等我有空了,我带孩子回去看您。”
我点点头,却不敢告诉她,我这次走,是打算不再回来了。
晚上,我坐在角落里收拾行李,孙女趴在门口问我:“外婆,你明天还回来吗?”
我顿了顿,摸了摸她的头:“等你放寒假,我再来看你,好不好?”
她点点头,眼里藏着不舍。
我知道,她还小,不懂大人之间的事。但我不能因为一个孙女,就在这里忍气吞声。
03回到老家的那天,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屋子里有些潮,我一边擦窗户,一边烧热水。虽然冷清,但心里反倒踏实。
我坐在灶台边,煮了一锅面,边吃边看着窗外的雨。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被嫌弃。
我不是不爱女儿,也不是不疼孙女,但我更明白,尊严这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来。
或许,我这一辈子太习惯忍让,才让别人觉得我的付出理所应当。
现在,我不想再委屈自己了。
女儿要孝顺,是情分;不孝顺,是本分。我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我有房子,有退休金,有双还算硬朗的腿, 清清静静一个人过,也许,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进屋里。我放下筷子,心里忽然轻松了许多。
也许,真正的归宿,不是哪里有人,而是哪里有尊重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