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党中央特别邀请了部分老红军代表,参加当日举行的国庆大典,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毛主席国务繁重,但他对此事非常重视,要求工作人员务必找到历经长征的老红军,让大家共同见证新中国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接着,他特别强调要求办事人员务必确保顾贵山能出席庆典活动。
参加典礼的人员名单确定后,相关工作人员将精心准备的名单提交给毛主席,供其仔细审阅。
毛主席未见顾贵山之名,询问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尽管多方查找,但仍未能寻得此人的相关信息。
听到工作人员的话语,毛主席轻叹一声,随即起身踱步至窗前,凝视窗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智勇双全的顾贵山】
1929年,顾贵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从此,他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开始了自己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人生旅程。
战斗中,顾贵山冲锋在前,异常勇敢,他无所畏惧,表现出众,很快便从一名普通红军战士晋升为班长。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与此同时,顾贵山已晋升为团长,肩负起了新的使命与责任。
长征路上,蒋介石调遣重兵对红军紧追不舍,设置重重封锁,使得战斗一触即发。
顾贵山率领的团以勇猛善战闻名军中,堪称无畏的猛虎之师。因此,在长征途中,该团总是被委以执行极为艰巨的任务。
红军队伍抵达夹金山,眼见这座大雪山令飞鸟也心生畏惧,不敢飞越,战士们不禁犹豫起来,不敢继续前行。
此时,顾贵山主动请缨,向上级提出由他率领一支小队攀上雪山,为大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
获上级批准,顾贵山随即率小分队战士攀上雪山,他们小心探寻,为后续部队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并沿途设置路标以作导向。
任务结束后,顾贵山和仅剩的一名战士成为了小分队的唯一幸存者,其余战士均英勇牺牲在这座皑皑雪山之上。
顾贵山他们小分队插好路标后,红军大部队成功循此指引,顺利翻越了这座巍峨的雪山。
后来,毛主席得知这位红军团长的英勇事迹,对顾贵山大加赞赏,并将“顾贵山”这个名字深深刻印在自己的记忆中。
红军在长征途中,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指引,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线,每一次都险象环生,如同在生死边缘徘徊。
在攻占腊子口的战役里,困难与挑战尤为突出,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
为阻红军北上,蒋介石部队在腊子口修建了大量碉堡、暗堡及防御设施,构筑起严密的防线。
红军刚脱离茫茫草地,战士们疲惫不堪。然而,腊子口作为通往甘肃的关键隘口,北上之路必经此地,我们必须克服万难,通过此地。
在这紧急时刻,顾贵山遵循上级指示,与另一团队携手承担起主攻的重任。
分工后,顾贵山带领战士们正面突袭敌人,然而敌方火力强劲,多次冲锋均未能突破防线。
顾贵山觉得硬拼不是良策,便将战士们分为两队。他带一队正面进攻吸引火力,另一队则尝试攀上悬崖,绕至敌军后方突袭,以拔除暗堡。
此计奏效,小分队在苗族战士带领下,悄然后袭,攀上悬崖摧毁敌暗堡。随后,顾贵山与兄弟部队把握时机,发起了猛烈攻势。
敌军遭前后夹击,无力反抗,迅速被歼。红军赢得腊子口战役胜利,领导人们松一口气。毛主席点头赞道:“红一团,英雄团,功不可没!”
稍作停顿后,毛主席继续说:“红一团团长顾贵山,表现不俗,既聪明又勇敢,是个可用之才!”
自此之后,毛主席对顾贵山的记忆愈发深刻,他的形象在毛主席心中愈发鲜明,每次提及,都让人难以忘怀。
【因身体原因 离开了部队】
抗战爆发后,红军重新整编并更名为八路军。紧接着,顾贵山率领部队,毅然投身于抗击日寇的战斗之中。
然而,平型关战役中令人悲愤的是,日军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对中国军队使用了毒气弹。
战士们当时未深知毒气弹的危害,顾贵山仍勇往直前。结果,他的眼睛遭毒气弹侵袭,视物模糊,且泪水不断涌出。
经医生紧急救治,眼睛暂无大碍,视力逐渐得以恢复。
他因多次战斗重伤留下后遗症,加之此次毒气弹的侵袭,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
随后,鉴于他的健康状况,首长出于关怀,将他调至后方卫生院,委任为院长一职。
离开战场后,顾贵山转入医疗系统,同样表现出色。他不仅掌握了基础医疗知识,还学会了简单的救护技能,工作完成得十分到位。
随后,每当部队中有战马患病,战士们便会带它来请顾贵山瞧瞧。久而久之,顾贵山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医治马匹。
1947年,军队经历重组改革后,顾贵山被调任至太行山解放区的合作社,负责领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顾贵山始终如一,无论党组织将他置于何职,他对待工作皆认真负责,勤勉不懈。
新中国成立后,顾贵山的工作有了新变动。起初,他被分配至地方农业部任职,随后,其工作岗位又调整至商业厅。
尽管他因旧伤留下后遗症,时常忍受剧痛,但组织上十分体恤,故而在工作安排上给予他特别关照,让他负责较为轻松的任务。
然而,顾贵山内心深感不安,认为自己对党和国家造成了负担。1951年,他向组织正式提出申请,请求批准他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经过多次努力挽留,但均未成功后,组织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
接着,顾贵山前往妻子位于林县的农村老家,并在那里过上了平凡农民的朴素生活。
【毛主席对顾贵山的关心】
毛主席始终铭记那位令人难忘的红军团长。1954年,为庆祝长征20周年,党中央筹备活动时,毛主席特别叮嘱相关人员:“务必邀请红军团长顾贵山参加。”
然而,活动负责人员经过一番寻找,却未能找到那位红军团长。
毛主席心存不甘,遂召来中央军委的同志细问顾贵山现状,得知其已转业至河南省商业厅任职。
毛主席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拨通河南省委电话,询问顾贵山的具体情况。
河南省委经查询后,迅速向毛主席汇报:顾贵山坚决要求把职位让出,自己则携家人返回了乡下。
随后,因长征2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来临,毛主席事务繁多,便暂停了进一步的搜寻工作。
1955年,已适应农民生活的顾贵山从报纸上得知老战友获授军衔,内心为他们高兴,同时对自己选择退隐生活并未感到丝毫后悔。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这是一个意义非凡、值得举国同庆的重要时刻。
毛主席指示邀请老红军参加庆典时,特别提到顾贵山,并强调此次务必找到他,诚邀其参与这次盛大的庆典活动。
但工作人员向毛主席呈报老红军受邀名单时,却发现顾贵山的名字依然不在其中。
毛主席轻叹一声,踱步至窗前,凝视窗外片刻,沉吟道:“唉……顾贵山现今境况如何,实在难知。”
稍作停顿后,他转身向工作人员吩咐:“这次,我们一定要找到顾贵山,并邀请他出席这次庆典,不容有失!”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工作人员迅速与河南省委取得联系,得知顾贵山身处林县,但具体位置不详。
林县县委书记接到找人指示后,立即广泛动员群众协助搜寻,并通过县有线广播播出了寻人启事。
这些办法挺有效,几天后,合涧公社一社员从广播获悉后,向站里提供线索:他们村有位老红军常给马治病,手艺高超,却未提往事,只说曾是红军,未知是否为寻找的红军团长。
林县县委领导依循社员指引找到老红军,他起初坚称自己是普通战士,非红军团长,且不知团长下落。
县委两位领导面露失望,彼此对视后,其中一人沮丧地说:“看来,毛主席要找的顾贵山团长,确实难以寻得了。”
听闻毛主席一直在寻找自己,老红军激动得哽咽起来:“你们说毛主席还记得我?我就是顾贵山。”
找到顾贵山后,县委的两位领导异常激动,紧紧握住他的手不愿松开,仿佛一放开,顾贵山就会再次消失无踪。
根据县委的安排,顾贵山前往了北京。
毛主席闻顾贵山抵京,于百忙中抽空接见。二人长谈甚久,话题自长征岁月延伸至当下。
毛主席询问顾贵山情况时,他坦诚地阐述了自己决定放弃官职、回归家乡务农的具体缘由。
毛主席高度赞赏顾贵山,他主动将好机会留给有能力的年轻人,自己却放弃官职,选择回乡务农。
接着,我继续询问他在生活中是否遇到了什么难题或不便之处。
顾贵山说,如今国家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引领下日益强盛,他个人的生活也很美满,请毛主席宽心。
十周年庆典之际,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与顾贵山等众多国家功臣齐聚,共睹新中国十年巨变。顾贵山心潮澎湃,喜悦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庆典落幕,顾贵山重返故里,接续他作为农民的朴素生活,日复一日耕作在熟悉的田野上。
市委及县委领导曾多次登门拜访,诚邀他赴市或县担任要职,然而,他均婉言谢绝了这些邀请。
同时,他已适应了这种平淡的日子,并且他由衷地喜爱这种不与人争、宁静安定的生活方式。
1986年,顾贵山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嘱咐儿女,丧事要从简,切勿铺张浪费。
顾贵山前辈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冲在最前;国家安定后,他默默退居幕后,甘愿过上最普通平凡的生活,从不居功。
顾贵山完美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可贵的品质,这种精神特质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得极为鲜明和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