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丢出一句话,把不少人吓了一跳。
印度加快向中国出口菜籽粕,一口气要填补100亿卢比的市场空白,折合人民币差不多8个多亿。
去年,加拿大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硬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说是为了“本国制造安全”。
中国当然不是吃素的,立马反制,菜籽粕和菜籽油的关税直接翻倍,100%起步价。

中国是全世界菜籽粕最大的消费国,加拿大本来是主要供应国,结果这一加税,门口直接挂上了“暂不营业”的牌子。
加拿大农业界气得直跺脚,尤其是萨斯喀彻温省,那是菜籽的心脏地带,田地一望无际。
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公开发声,说政府搞这套“政治优先”的路数,简直是拿农民做赌注。
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对华菜籽粕出口直接砍掉九成,农业GDP缩水30亿加元。
他们开始急了,急归急,市场已经换人了。
接棒的正是印度,印度这边动作非常快,几天之内,食用油协会、商业部、农业代表,轮番出面,和中国谈判。
其实早在2011年之前,印度就给中国供过菜籽粕,只不过那年查出了孔雀石绿污染,出口被暂停。
这次印度再冲上来,可不是空手套白狼。
过去十年,印度悄悄改了不少事,搞清洁工艺,引入新设备,甚至和欧洲技术团队合作,搞出专供出口的菜籽粕加工厂。

现在全印度只有五家公司能达标,真正出口的也就俩。
别看少,动静可不小。
印度政府干脆出台补贴政策,搞“饲料出口振兴计划”,从税收到运输费都给安排上。
尤其是本国菜籽粕一度滞销,价格跌得不像话,中国市场一开门,立马成了救命稻草。
关键在于价格,印度的菜籽粕,比国际平均价低35%,既便宜又能用。
中国的养殖业需要这些饲料,市场需求一直很旺。
中国这一敞开口,直接等于给印度递了根绳,拉它一把。
不过,咱们得讲清楚,不是谁便宜就给谁的事儿。
中国这几年早就换了打法,不仅仅看价格,咱看标准,看可持续,看质量。
国家发改委牵头搞“绿色农业进口标准体系”,什么农残限值、抗生素禁用、溯源系统,全都有。
所以别国出口给中国,哪怕你量大、价格低,不合规也进不了门。

一边稳住自己的市场需求,一边倒逼全球农产品行业往高标准走,这才是实力。
回头看加拿大可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本来还能稳稳地拿着中国市场的饭碗,现在却眼睁睁看着印度、巴西、澳大利亚排着队往中国供货。
相比之下,印度的算盘就精,不光抢下市场,还顺带升级了国内农业加工。
可真要说到底,为什么大家都抢着和中国合作?
一句话,中国够硬。别国的施压、封锁、打压,我们都顶住了,不是说没影响,而是能应对。
从价格到政策,从需求到供应链控制,都有备而来。
中国不再是任人拿捏的买方市场,而是能定规则的核心力量。
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所以说关键时刻,咱够硬。
不是嘴硬,是根本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