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眼目睹,一地下党员被敌人凌迟剜心,至死不指认人群中的同志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11-11 12:45:12

从1939年3月罗荣黄、陈光率部到达鲁西算起,到1942年10月止,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黄太和在党的教育下,从一个普通农民、一名儿童团团长成长为一个共产党员。

而黄太和的家乡蒙阴汶南陈家庄一带,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巩固扩大,抗日的队伍风起云涌,形成了无数的钢铁网络,迫使不可一世的日寇,不得不收敛疯狂的气焰。

由于形势的改变,日寇又提出了所谓“囚笼”战术,即在交通线和镇周围增设碉堡,用交通的畅通来弥补兵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妄图把我解放区和游击区分割为条条块块,不能连成一片。像泰安至蒙阴公路沿线,碉堡林立,在沿公路的村镇和交通要隘,亦增设碉楼,彼此可以互相呼应。

1943年6、7月间,我中共山东二地委配合八路军部分主力,决定拔掉泰蒙公路上的这些“钉子”。陈家庄离蒙阴县城约40华里,离泰蒙公路的常路是18华里,村青年抗日联防队,在蒙阴县武工队队长蔡道生的领导下,负责为主攻常路敌碉堡的八路军做向导。

进攻之夜,天空漆黑,陈家庄联防队员带着进攻部队利用青纱帐做掩护进入常路。黄太和作向导的一个排,是主攻敌人在公路上的一座指挥所碉堡,敌驻有一个排的兵力。

全排以两个班作为警戒,以爆破班炸毁碉堡。队伍潜至碉楼下面,碉楼内没有动静。这时,爆破班把缚在木杆上的数十斤炸药包悄悄运至碉楼下面。正准备把炸药包竖起的时候,大家发现碉楼内的敌人有行动的声响,隐约有人呼喊:“起来,起来。”

大家以为行动被敌人发觉,立刻伏在地上。黄太和紧张得大气不敢喘。过一会儿,又听到:“换岗的时间到了,快起来!”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在敌哨兵交替的时刻,战士们竖起了木杆,把炸药包紧贴在石砌的碉楼上。大伙猫着腰,无声无息地迅速撤到一定距离,一拉弦线,火光一闪,“轰隆”一声巨响,碉楼被炸,散石纷纷落在大家身边。

随着这声炸响,其他地方也传来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顷刻间,常路周围碉楼统统被炸毁。

第二天,传来消息,泰安至界牌沿公路的碉楼一夜之间都被炸毁了。

战争的风暴持续着,但敌人的进攻,已失去往日的威慑力量。这种风云幻变,为我对伪军、汉奸的争取或惩处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3年8月,八路军曾组织一次争取伪军军官,袭击蒙阴县城的战斗。黄太和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他早在1942年,曾协助其兄黄太祥进行过争取和瓦解伪军的工作。

当时驻泰安、蒙阴诸地的伪军,系吴化文所部的王立清部。泰安办事处敌工部领导王芳,指示黄太祥利用洪湖王阿狗(化名)与王立清的某系关系,争取王立功赎罪。

联络地点定在黄太和家。每逢这些人到来时,黄太和就负责警戒,注意来往行人,购买纸烟、酒菜,确保他们的安全。尤其是,黄太和得布置岗哨。王立清回县城时,黄太和还得带民兵警戒护送。

为了解决我军急需的军用物资,上级决定袭击蒙阴县城。但蒙阴县城城墙坚固,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和群众损失,我方就和王立清取得联系。王愿意配合行动。

我军进行了周密部署。袭城的这一天,王立清安排他的心腹担任城门的守卫。我军把炸药伪装成番薯装在独轮车上,当哨兵查问时,回答“番薯”,便可不经检查入城。

夜间,我混入城内的部队用炸药炸开了城门。一时枪声大作,但没有伤亡。当我军获得急需的大量物资后,便立即撤回。

8月,二地委选调各县青年抗日联防队的骨干60余人去地委训练班学习,黄太和是其中之一。培训的内容,是政治形势和以爆破为主的军事技术。11月,学习结束,黄太和回汶南区委向书记乔英、副书记兼抗日联防队主任马志诚汇报学习情况。

两位领导便要黄太和留在区里工作。自此,黄太和全心投入抗日工作,历任汶南区组织干事、组织委员、区委委员等职,直至1949年南下为止。

随着我军不断扩大,粮食供应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而日、伪军还要不断掠夺粮食以苟延残喘。因此,发动群众抗粮,成为此时主要的群众斗争。

为了打击日伪抢粮,民兵在党的领导下,拿起地雷与敌人勇敢战斗。黄太和有地雷实践经验,又经过了3个月的正规学习,因此便负责指导汶南全区开展地雷战。

以往,我方多把地雷埋在大路和公路上,敌人掌握了我方的规律,埋好的地雷往往被敌人取走。为此,我方便把地雷转向村内埋放,重点是埋藏在隐蔽粮食的四周。而且在埋雷时,有实有虚,隐蔽巧妙,使敌人难以捉摸,容易上当。

敌人进村搜粮,一般先进较为宽敞殷实的住屋和园地,我方就在这些人家布置地雷。当敌人一推门、一掀捅盖或进入菜园时,都会碰上地雷爆炸。

此时,我广大民兵在武器装备上也有了很大改善,经过战斗洗礼,都有了作战经验,对敌斗争更加富于变化。民兵经常潜伏在村中的角落和地道里,如果少数敌人进村,就用冷枪狙击,有时便干脆把他们全部消灭。

这种群众式的隐蔽战斗,使日伪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地进入村子了。他们得小心翼翼,步步注意,尤其是那些打头阵的伪军,一旦被派下乡抢粮,就像进了鬼门关,每时每刻都有丧命的危险。

在帮助指导地雷战外,黄太和主要是做组织工作。在汶南区委领导下,黄太和先后整顿和建立了洪湖村、新安庄、上下虞村等党支部,发展党员数十人。

上下虞村是游击区,是黄太和工作的重点村之一。黄太和在该村蹲点开展工作时,发展宋永同入党,又发现积极分子刘万贵。

刘万贵是个淳厚的青年农民,沉默寡言,意志坚强。更可贵的,是他又崇高的民族观和自我牺牲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黄太和便发展他入党,不久又推举他担任上虞村的党支部书记。

由于该村的斗争复杂,汶南区委决定,刘万贵公开的身份是村长,对敌人要周旋应付。这种隐蔽斗争,群众不了解内情,因此骂他是“汉奸”“走狗”,但他默默忍受这些误解。后来不幸暴露了身份,在“扫荡”时遭到敌人的逮捕,严刑拷打,但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在敌人面前吐露出一丝一毫的机密。

敌人恼怒之余,便把全村人聚集起来,将他捆绑在树上示众。他一身是血,敌人用枪托、棍子、皮鞭和皮鞋对他拷打、狠踢,要他指出人群中谁是党员,谁是民兵。在一鞭一道伤痕,一棍下去皮开肉绽的酷刑下,他始终不发一言。

敌人用刺刀凌迟他的肉,他额上冒出一粒粒黄豆似的汗珠,但没有叫喊,更没有求饶。他被折磨得几乎站不住身体,仍以钢铁般的意志抬头挺胸,怒目而视。敌人野兽般地嚎叫逼他招供,拷打一张,逼供一阵,他被拷打、凌迟得浑身几乎没有一块好肉,鲜血渗透了衣服。

黄太和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切。刘万贵紧咬牙关,敌人拷打一有间歇,他便用不屈的眼神望着四周的群众,似乎在告诉大家,他死也不会屈服,死也不会叛变。

在场的人群中,包括黄太和在内,有十多个党员和民兵,他们都是刘万贵用生命保护下来的。

敌人始终不能从他的嘴里挖出一句话,嚎叫得、拷打得精疲力尽了,但刘万贵还是像个铁铸的巨人屹立不倒。

一个鬼子恶狼般扑上去,用刺刀对准他的胸口:“不供,挖你的心。”刘万贵面对着死亡,仍没有丝毫退缩。敌人凶狠地用刺刀戳进他的胸腔,胸口喷出了沸腾的鲜血,接着挑出了一颗鲜血淋漓的红心,它还在跳动,跳动!刘万贵把血洒在上虞村的大地,把一颗赤红的心献给了他热爱的党和人民。

黄太和和同志们都低下头,咬紧牙关。他们没有哭泣,只有仇恨。在往后的岁月里,他们会不断想起今天这一幕。只要画面重现,他们会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刘万贵和像刘万贵一样的牺牲者,把热血灌注了他们的灵魂,任何挫折都压抑不住他们火一样的激情。

黄太和说:抗日时期的战斗生活,艰难悲壮,却总使人壮怀激烈。多少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伟大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满怀欢乐与悲壮之情。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洗刷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外族入侵的耻辱历史。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英勇儿女为之牺牲了,烈士们精神不朽,长驻人间。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