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其实是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家长需引导

咩小胖育儿 2021-03-10 23:58:41

小孩子之间为什么容易发生冲突,容易打闹呢?

下午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领着女儿刚准备走,突然听到她喊,“我们班的同学打起来了。”转身一看,女儿班里的两个小男生正互相推搡着,家长在一旁劝说着自己的孩子。

其实,这两个男生平时在班里是比较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听家长说,他们俩其实也不是真打架,是因为其中一个男孩想让另一个男孩去他家里玩,但是被拒绝了,他就很着急地拽着人家不让走。另一个孩子被拽着生气了,两个人就这样动起手来。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常见,一是因为孩子年龄小,都比较活泼好动;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在跟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能够让对方接受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能力是根据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的,而有些能力则需要学习才能够掌握。比如,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需要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以及跟同伴的相处,逐渐地增强。

3-6岁,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孩子有了跟同伴交往的兴趣,加上在幼儿园有了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孩子上幼儿园的好处之一。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除了幼儿园里老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提出了4个目标,这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向。

(1)让孩子喜欢与人交往。

想让孩子与他人交往,首先得让孩子对此产生兴趣。这一点如果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帮助孩子做到,会让孩子在入园以后适应得更快。很多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就是因为觉得在幼儿园里可以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

在入园前,家长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年龄相仿的小伙伴,让孩子体会一起玩耍的乐趣。

(2)教会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或者是讲故事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技巧。比如,想要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主动地去打招呼,可以问对方,“我能跟你一起玩吗?”

当孩子在跟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告诉孩子如何处理,或者是引导孩子,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更加有信心。这样,孩子也会更有勇气去结交朋友。

平时,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培养自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事,会更有成就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让孩子懂得关心尊重他人。

跟他人友好相处,要懂得关心和尊重对方。就像在开头提到的这个男孩,他想邀请朋友去自己家里玩,虽然是好心,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没有尊重对方的想法,以至于两个好朋友因此发生矛盾,两个人都不开心。

家长想要让孩子懂得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单靠讲道理,孩子会很难理解。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情景模拟,让孩子去体会不被尊重的感受,明白该如何跟同伴相处。

想要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平时在给孩子选择亲子阅读的书籍时,可以专门挑选一些人际交往主题的书。故事生动,贴近实际,有实用技巧的分享,这样的书会更有效果。特别是对于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家长,技巧类的亲子图书更适合。

前段时间,我跟女儿一起阅读的《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就不错,里面的案例丰富,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故事后面,还会有相关的小问题,让孩子能够活学活用。全书分为礼貌与尊重、分享与关爱、合群与担当、虚心与诚实、助人与感恩,5大主题,来帮助孩子逐步提升社交能力。

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引导,这样既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还能让孩子更加印象深刻。

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耐心引导。

0 阅读:74

咩小胖育儿

简介:育婴师,早教师,更是宝妈!育儿更要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