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戏剧中,写梦手法作为范式是如何被借鉴的?

沃克笔下的世界观 2024-12-13 13:49:4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戏剧入戏梦中直接来源于史书的并不多见,但是史官文化中的写梦手法作为范式被借鉴早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至少在《左传》中就存留着大量梦兆故事。追求实录的史官怀着极大的兴趣记录梦境,并且笃信梦境的灵验。

在史官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中国古代戏剧自觉不自觉地展现出史官文化中的观念。

古代戏剧中的梦境情节有的直接取材史籍中的梦境情节,有的间接借鉴史书梦象的设置。

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整理,认为史官文化对于古代戏剧入戏梦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感梦而孕:承接史官文化天命观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史官文化中梦境却与神谕、天命有密切的关联。史官文化中有大量以日、月、星辰、龙、凤等有着稳定释义的祥瑞梦意象预言杰出人物的出生。

记载帝王降生梦兆者如:《左传·宣公三年》燕梦兰生生子,《史记·高祖本刘媪梦蛟龙生汉高祖,《史记·外戚世家》薄姬梦苍龙生代王。

记载妃后降生梦兆者如:《汉书·元后传》元后母亲梦月入怀。记载其他杰出人物降生梦兆者如:《新唐书·李白》李白母梦长庚星入怀。

这种将个体命运与降生前的神奇、隐秘的梦境联系的述史者的语调,被中国古代戏剧所继承。

在政治剧中,明传奇《彩毫记》直接搬演史书中对李白降生梦兆的记载。清传奇《为善最令》亦为宋臣王曾降生设置同类梦象。元杂剧《汉宫秋》将《汉书·元后传》之梦兆移用至剧中将为妃子的王昭君身上。

元杂剧《伊尹耕莘》以梦日意象预示伊尹将有杰出才能。婚恋剧等其他题材剧亦借鉴感梦而孕的创作手法预示剧中人将有不凡的命运。

并且,正如《左传·宣公三年》所记述的,人们不但笃信诞生前梦中所呈现的祥瑞之兆,并常常以此为诞生之人命名。

元杂剧《金钱记》、明杂剧《红莲债》、明传奇《彩毫记》《万事足》《三社记》、清杂剧《梦幻缘》、清传奇《西楼记》《意中人》《双蝶梦》《空谷香》《云石会》等剧对此亦有体现。

虽然“感梦而孕”的题旨并非史官文化所特有,在佛教、道教经典中均有所提及,但是道教属于本土宗教,大约形成于东汉末年。

史官文化远远早于道教的发生,道教文化中的“感梦而孕”应是吸收借鉴自史官文化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中亦有为道教的人物诞生创造梦神话的文化特色。

而佛教典籍中的“感梦而孕”题旨是其自有文化,在佛教经典中有释迦降生的梦兆记载:

(摩耶夫人) 忆往昔在白净王宫,昼寝得梦,见大白象王入右胁中,即便怀妊,生悉达太子。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佛教题材剧《哪吒三变》中,这个梦却被演绎成释迦母梦吞日月怀孕生释迦之事。在这两个梦中,此梦白象,彼梦日。“白象”是佛教的吉祥之物,而“日”是史官文化中有稳定释义的梦意象。

将佛教自有的梦象之兆转化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梦日之兆,应是戏剧家对宗教剧梦象设置的本土化实践。

二、感梦得良弼:承接史官文化天人感应论

在史官文化中天被看做 是有意志 的神,天命的体现方式是天人感应。传达天命的主要方式是以梦境示之,其中就包括人主感梦得良弼。

史书中感梦得良弼的梦例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商书·说命》中高宗武丁因梦得傅说的记载。其他因梦得良弼的事例,史不绝书。

古代戏剧的良弼梦一部分直接搬演史书中的良弼梦例。如元杂剧《五侯宴》和《存孝打虎》、清传奇《千秋鉴》《麒麟阁》都以梦中的飞虎意象,昭示将得良弼之事。

此梦来源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明杂剧《广成子》皇帝梦大风而拜风后为相之事,来源于皇普谧《帝王世纪》。

另有一部分借鉴史书中 所记良弼 梦例,如元杂剧《飞刀对箭》、明南戏《白袍记》中唐帝梦绛州白袍小将,对绛州之州字作的文章,应是借鉴《晋书·王传》。

此外,明传奇《衣珠记》、清传奇《西江瑞》亦借鉴此法,将能臣的名字或所载地域设置于梦象当中。

三、感梦知吉凶事:承接史官文化天命控制论

史官文化中认为天人感应的结果是,天命控制人事。梦示吉凶事是天命对于人事的控制的表现,这种控制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对政权、对人的荣辱祸福的预示上。

首先,对政权的预言中直接来源于史书的有:元杂剧《风云会》之梦出自《宋史·董遵诲传》,明传奇《望云记》、清传奇《鹦鹉梦》出自《新唐书·狄仁杰传》及《资治通鉴》。

以上梦例,皆都应验。他者如明传奇《云台记》中刘秀梦白羊去头去尾,占得皇字,果然刘秀后登上皇位,则是对史官文化天命思想的承袭。其次,是对人的荣辱祸福的预言。

直接来源于史书的有:对明传奇《运甓记》之梦出自《晋书·陶侃传》;明传奇《四喜记》之梦出自《宋史·宋庠传》;明传奇《八义记》出自《史记·赵世家》,但《八义记》为了增加戏剧性,将此梦复杂化,扩充至全家之梦,以增加剧情的紧张感。

以上,梦例亦都应验。古代戏剧中其他示吉凶事的梦,梦中意旨大抵承袭自史官文化中的此种天命观,并且亦都在剧情中有所梦验。

四、鬼魂托梦

鬼魂观念被公认与宗教关系密切,但是从人类最原始之处就已有鬼魂观念的雏形,当来源于民俗。至少在《左传》中就已有鬼魂托梦的相关记载。并且,在史官文化中有关记述,多不胜数。

民俗观念一旦被纳入正统文化,就以其强势影响作用于其他文艺样式。古代戏剧入戏梦承袭史官文化中鬼魂观念的具体表现有:

(一) 鬼魂托梦实现果报

史官文化一些梦例中,入梦的鬼魂为被梦者谋害之人,并且以鬼魂入梦后梦者的亡故,演示验证因果报应。

如:

《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也。”

《昭公七年》: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

佛教中亦有因果报应观念,但是佛教的更趋向于以转世轮回来实现报应的结果,这在前文已有论述。

在史官文化中强调的是鬼魂入梦,对今世作恶之人的惩罚。在古代戏剧中表现为鬼魂入梦诉说冤情,请托阳世的人复仇,以对有恶行之人有所惩罚。

如元杂剧《西蜀梦》中关羽、张飞鬼魂托梦给刘备诉说亡命之憾,以及对兄弟情谊的挂念,请求刘备为他们复仇。

(二) 鬼魂托梦助案

史官文化亦有鬼魂入梦帮助破案的记载,如《晋书·吕光传》:吕光夜梦张掖都邮傅曜告曰:因考覆属县,被丘池县令尹兴杀害,投尸于空井,并自述衣服形状。吕光醒后尚见之,久之乃灭。乃遣使查核,果然如梦所告。遂杀尹兴。

鬼魂托梦助案主要体现在公案剧中。人冤死之后,可以鬼魂的形式,对于案件的审断起关键作用。

如元杂剧《窦娥冤》、元明间杂剧《认金梳》、明传奇《金锁记》和《袁文正还魂记》、清传奇《双钉案》、清杂剧《龙舟会》皆以鬼魂入梦陈述冤情、明示案情帮助案件审断。

综上所述,写梦手法中与史官记梦有着颇深的渊源。从主观情感来说入戏梦反映出君权神授、姻缘天定、际遇命定、人生如梦、善恶有报和团圆意识。

从文化渊源来看,主要是受到宗教文化、史官文化的影响,同时吸收了民俗文化和道家等古代其他学派的释梦学说。

但是,入戏梦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文化元素,从观念、仪式、叙事上给了中国古代戏剧的梦境情节以影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