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起源于战争,为何到秦朝变成了一种武艺兼备的娱乐项目?

文治说历史 2022-11-11 18:34:06

全文共254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都要学习、掌握的一门技艺,其实并不是一门技艺,而是一种消遣消遣的手段。

此外,还有一项叫做“角抵”的体育活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尚武”的精神。

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没有一个不爱的,那这把剑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会让人这么着迷?

一、角抵动作

“角抵”,就是角和角的碰撞,我们可以在牛和鹿的角上看到这样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角的话,又怎么可能做到角的碰撞?

从原始时代起,人类就擅长模仿各种动物的姿势,把它们当作一种消遣和庆祝的手段。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葛天氏之乐,有三曰牛尾,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五曰耕、五曰敬天、六曰建帝、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

先秦人民所追求的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巫术”文化生命,是古人对劳动的颂扬。

它既有对劳动的颂扬,又有原始的民族宗教信仰,既有音乐,又有优美的舞蹈,充满着魔法的祈祷意味。

除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娱乐活动,古代人还模仿有角的动物,创造出了类似于牛角的动作。

任昉在《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耳若剑,头生角,与轩辕争,以角对人,无人可及。”

这就是角顶运动的原貌,黄帝和蚩尤在做着同样的动作,这意味着蚩尤在对抗黄帝的过程中,头上戴着一把锋利的刀刃。

这就好比一只长着独角的野兽,在战斗中四肢并用,最常用的就是头上的尖刺,让敌人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种古代的打斗方法,在封建时代,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即角力。

二、角抵与秦代的关系

角抵运动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但它最早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为传播,为什么秦朝会提倡角抵运动?

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周天子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出于对所谓的礼仪的尊重,他在战争和诸侯国的围攻下,并没有与周天子作对的意思,只是几个国家互相吞并。

因为当时的诸侯国都是靠着沿海、长江一带,而秦朝地处四面环山,就算武力再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粮食和武器短缺的问题。

秦孝公为了不被诸侯国轻视,能够在诸侯国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也是为了保存和发展先辈留下的根基,避免在诸侯国之间的征战中丧失国土,让自己的百姓沦为难民。

他四处寻找人才,最后与商鞅达成了协议,商鞅不但权势滔天,而且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增,不但令诸多诸侯国忌惮,更是想出了迁都之策。

秦国迁都之后,可谓是战无不胜,秦国在秦惠文王治下,也是少有的几个可以与齐、楚国分庭抗礼的诸侯国。

在秦国时期,角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国度里开始流行起来。

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军事力量,而秦国也十分注重军队的培养,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一年三季耕种,一季练功。”

三季,即春季、夏季、秋季是最适宜耕种的时节,当冬季不用农忙时,便将重点放在了军事训练上。

那时,角抵还没有被当作一种消遣,只是一种军事训练,目的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今天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娱乐,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更多的是一种增强战斗力的运动。

到了春秋战国末期,秦国的武力和国力已经足够,足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时,“角”作为一种崇尚武力的娱乐方式,又一次出现在了秦人的视线之内。

这时,它才真正地发挥了它的娱乐性,在娱乐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北方人的强壮和那个时代的国力。

三、秦朝角抵的特征

1、艺术化

秦代是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们从统一国家到巩固统治,重视娱乐,重视朝廷与民众之间的阶级关系。

从仅限于宫廷演出的各类娱乐活动,转向由官方指定的民间场所和时间。

角抵是一项体育项目,由民间和军事部门引进至朝廷。

而这种朝堂上的“角抵”是一种以“角抵戏”为代表的舞蹈形式。

这已经不是一场实力的比拼,而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不同民族文化的艺术。

一般都是在春夏两个节庆的时候才会出现,而表演的地点也非常的自由,可以在皇宫、军队的训练场,也可以在一些地方进行表演,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表演。

秦始皇在皇宫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角斗。

据说,这场角斗的时候,聚集了数万名宫女、艺人和护卫,欢声笑语,用来形容当时的盛况。

说是角斗大赛,实际上却是一次艺术盛会,当时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们都应邀参加,他们还表演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歌舞。

艺人们将“角抵”与“独奏”相结合,使“角抵戏”在汉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始皇对角抵的推崇与重视,加上当时社会稳定统一的社会大环境,使之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2、武力的特征

角顶是一种军事训练,虽然在秦代被当作一种娱乐项目,但也逃不过它的强大。

经过数代人的奋斗,秦国最终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秦国。

而秦始皇,则是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和镇压那些残存的诸侯。

秦始皇下令:“废武礼,停战。”他还派遣官员去搜集传说中用青铜铸造的“十二铜人”,并倡导不用兵器作战的“角抵”。

为了推广不使用任何武器的格斗,它被设定为一系列的身体运动。

把它作为竞赛项目,一方面是要削弱它在民众心里“斗”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比赛”意识,提高参与者的竞争意识,降低使用它的念头。

通过对秦代墓葬的调查与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从其中一件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代时期,有一种角顶式的活动:

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两个身材魁梧的男人站在那里,上身赤|裸,下半身只穿着一条及膝的裤子。

裤子用一条绳子绑在腰上,脚上套着一双鞋子,两个人都微微弓起身子,抱着对方的腰,就像是在进行角力。

从角抵的双方来看,角抵运动虽已发展为一种消遣,但其所带有的军事性质却未发生变化。

只是在这个地方,武力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争夺,为了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时候,这项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因此它也成为了很多体育项目中最流行的一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角抵运动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的,历经了先秦、春秋,一直到秦代,它的最初用途被改变,成为一项具有艺术和观赏价值的体育项目。

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禁止的,可见秦始皇虽然以“暴政”著称,但他对平民的生活却是非常关心的。

四、总结

角抵运动,尽管是基于力量的格斗,但它把人的勇气、力量和所有的竞争精神都表现在了一项运动中,这是一种可以让人放松的艺术形式。

参考资料:《史前传》

0 阅读:29
评论列表
  • jdf
    2022-12-07 10:26

    因为武器变了,原来的战争技能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