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爆发后,唐生智成为湘军总司令,控制着湖南和湖北,拥兵十多万,是国民政府的军头之一。随着实力的变强,唐生智开始有了和蒋介石夺权的野心,但最终还是失败下野。
唐生智下野后,他的部下何键归顺蒋介石,坐上了“湖南王”位置,控制着湖南军政大权。虽然何键表面听从蒋介石的,但实际一直抵触中央军势力进入湖南,因此湖南成为何键的“独立王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号召各地军阀出兵抗日,何键也只好派出自己的部队去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何键
汪之斌早年加入唐生智的湘军,他的直属领导是保定军官学校同学王东原,汪之斌靠着敢打敢拼的性格,取得王东原的信任,所以只要王东原升官,汪之斌也会跟着升官, 在北伐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师团长。后来何键成为“湖南王”,汪之斌当上了旅长,率兵和红军战斗后,还利用职权帮何键从贵州运送鸦片回湖南贩卖。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之斌升为了师长,率兵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后来当上第七十三军军长。之后在“澧水战役”中,汪之斌因为作战不力,被蒋介石免去军长职务,解放战争时期,汪之斌在湖南担任行政官员,最后在解放战争末期去世。

汪之斌
1884年,汪之斌出生于湖南永顺,父母是普通农民,一家人靠着几亩地过日子,由于汪之斌是家里长子,所以有了读书机会。
汪之斌学习成绩还不错,在老家读完私塾后,考入了县里的高等小学堂,毕业的时候,他准备升入中学的,可惜家里拿不出钱,于是他跑到向岳父借钱。结果来到岳父家,不光没有借到一分钱,还被岳父骂了一顿,说他一个大男人,怎么好意思找妻子娘家人借钱。
受到岳父羞辱后,汪之斌就没有再读书了,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给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瞧瞧。
1910年,汪之斌在湖北汉口当警察。
1912年,民国成立后,汪之斌考入湖南讲武堂,开始了军事生涯,之后升入湖北武昌第三陆军中学,毕业后在湘军刘铏部当排长。

王东原
1915年9月,汪之斌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和王东原是同学,二人关系特别好。
1917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汪之斌返回湖南,先在湖南讲武堂任职,后来被派到湖南陆军第一师当连长。
1922年,汪之斌在周斓的手下当副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贵州黔军的袁祖铭部,以参加北伐为由,率兵进入湘西地区,唐生智怕袁祖铭赖在湘西不走,于是就让周斓除掉袁祖铭。周斓用鸿门宴的办法,在常德宴请袁祖铭等几个黔军军官,暗地里命令团长鲁开阳和汪之斌,率兵埋伏在周围,成功杀死了袁祖铭几人。

唐生智
1927年4月,何键担任第三十五军军长,王东原为教导师师长,汪之斌升为教导师第一团团长。
1928年底,北伐战争结束,蒋介石下令各地军阀裁军,何键成为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师师长,王东原为第四十五旅旅长,汪之斌为参谋长。
1931年底,何键为第四路军总指挥,他任命汪之斌为第一监护大队长,利用职权让汪之斌从贵州走私鸦片到湖南。
1935年,汪之斌率兵驻守在永顺,率兵和红军战斗。
1935年底,刘建绪成为第四路军总指挥,汪之斌升为第十四师副师长。
1936年2月,国民政府授予汪之前为陆军少将军衔。

刘建绪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建绪担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东原担任第七十三军军长,率兵去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到了上海后,王东原任命汪之斌为第十五师师长。10月30日,汪之斌率兵坚守刘行,和日军展开血战,部队伤亡惨重。
由于第十五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汪之斌前往重庆的陆军大学第五期深造,毕业后担任第七十三军副军长。当时湘西的民军被改编为暂编第五师,归属于第七十三军管辖,汪之斌兼任暂编第五师师长。7月,汪之斌率兵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1年,日军重兵进攻长沙,驻守在长沙的方先觉部被困,于是向第七十三军求援,这时候汪之斌重新担任第十五师师长,王东原命令汪之斌率兵救援第十军。由于日军封锁了湘江,汪之斌冒着炮火指挥部队作战,终于成功渡江,帮第十军解围。

1943年2月,王东原调任中央军校教育长,因此王东原向蒋介石推荐,让汪之斌接任第七十三军军长,汪之斌高兴的到重庆见蒋介石。这时候的汪之斌已经五十九岁了,比蒋介石还大三岁,头发都掉光了,而且不注意形象,样子非常邋遢,还大着一个肚子,这让很注重仪表的蒋介石看着很不顺眼,问王东原为什么让一个老掉牙的“庄稼汉”当军长。
王东原红着脸说,汪之斌确实不注意个人形象,但他这个人本分,而且能打硬仗,最终蒋介石还是任命汪之斌为第七十三军军长。王东原特地找到汪之斌,让他以后见蒋介石的时候,胡子一定要刮干净,衣服也要都穿新的,哪里有个军长样子。
不久后,汪之斌来到长沙准备接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当时由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彭位仁兼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可彭位仁不愿意让出军长位置,所以汪之斌在长沙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汪之斌不耐烦了,跑到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骂彭位仁,说蒋介石已经把军长位置给了自己,为什么他还要霸占位置,最后彭位仁让出了军长。

彭位仁
2月,驻守在衡阳的第四十四军受到日军进攻,汪之斌赶紧派第七十三罗去救援,双方在华容晋家渡发生战斗,消灭了一千多日伪军。
回到湘西后,汪之斌的侄子汪步云跑到找他,说自己已经把民团的职务辞了,想让汪之斌给自己安排个军职,结果汪之斌说,想当兵可以,但必须从大头兵开始,迫使汪步云返回老家。另外汪之斌管理部队很严格,不许军官们有什么特权,汪之斌的族侄汪援华,在他手下当营长,有一次汪援华让两个士兵,抬着轿子接送老婆,正好让汪之斌看到了,他直接让士兵把轿子丢到田里,此后军官们再也不敢庞士兵来服侍家人。
11月,日军重兵进攻第七十三军,汪之斌让暂编第五师坚守石门,让第十五师和第七十七师在石门两侧。11月6日,第七十七军率先和日军战斗,而日军派兵两百人的小部队偷袭澧水,占领了新街口。13日,第七十三军抵挡不住日军进攻,汪之斌让暂编第五师留守石门,自己率领另外两个师撤往桃源。

彭士量
11月15日,石门被日军攻破,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牺牲,接着日军继续进攻,占领了桃源热水坑一带,第七十三军损失惨重,蒋介石命令汪之斌无论如何一定要收复热水坑。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汪之斌只好率兵反攻,以伤亡三千人的代价,收复了热水坑。
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就要找汪之斌的麻烦,毕竟这一仗第七十三军损失惨重,牺牲的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又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是蒋介石的爱徒。蒋介石以汪之斌指挥不当,导致部队损失惨重为由,撤销了汪之斌第七十三军军长职务。
不久后,黄埔毕业生韩浚接替第七十三军军长,汪之斌临走前,韩浚还要送一些钱给他,但汪之斌却挺有骨气,一分钱也没有拿,说自己老家还有二十多亩田地,就算当农民也不会饿死。

汪之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王东原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这时候汪之斌重新启用,担任省政府顾问。
1947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王东原任命汪之斌为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1月,国民政府授予汪之斌陆军中将军衔。
1948年6月,汪之斌返回永顺老家,担任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年底,由于王东原调离湖南,汪之斌失去靠山,所以他就辞职。
1949年2月,汪之斌在永顺老家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