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是绝了!用“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赞美卢奂断案公正。

迎曼溪学 2024-12-05 11:40:39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卢奂的官员,他的断案公正无私,清廉如水,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幼学琼林》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卢奂治下的官吏们如何谨慎行事,以及他断案时如何公正无私,就像明镜一样映照出真相。

为何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其中的深层含义。

“吏从冰上立”,指的是官吏在寒冰之上挺立,犹如行走在薄冰边缘,稍有不慎即会坠入深渊。此比喻生动描绘了卢奂治下官吏的谨慎态度与公正无私。他们处理案件时,如同在冰面上行走,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或偏私。这种行事风格,不仅确保了案件的公正处理,更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与尊重。

“人在镜中行”则指诉讼之人在明镜之前行走,则象征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清明的官员。卢奂断案如明镜高悬,诉讼者的言行举止皆被映照得清清楚楚,无所遁形。

这不仅体现了卢奂的公正无私,更让诉讼者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他们无需担心被冤枉或欺压,因为卢奂的明镜之心将为他们主持公道。

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卢奂断案清明公正的赞誉。

在古代社会,清官廉吏被视为社会安定与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卢奂作为南郡太守,以明镜之心断案,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与尊敬。他的清廉与公正,不仅为当时的司法体系树立了典范,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好奇卢奂是啥人物呢?他的生平又怎么样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特意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做了以下梳理。

卢奂,是唐代杰出的官员,出身于显赫的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

他的父亲卢怀慎,同样是唐朝的宰相,以清廉谨慎闻名于世,深受唐玄宗的敬重与信任。

卢奂在开元年间凭借门荫入仕,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陕州刺史等职。在陕州刺史任上,他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唐玄宗曾途经陕州,对其政绩大加赞赏,并题写赞词于议事厅。

天宝初年,卢奂被任命为南海太守。

南海郡,是今天的广州,作为中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繁荣,但也因此成为官员贪污腐化的温床。

卢奂到任后,严明法纪,大力整顿吏治,使得贪吏收敛行径,连负责海外贸易的中使也不敢违法乱纪。他的清廉自守与铁腕除弊为南海的官风政风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卢奂在南海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为表彰其功绩,特加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后卢奂被征召回京,出任尚书右丞,不久后去世。

唐玄宗对卢奂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将其誉为“国宝”。这不仅是对卢奂治政成绩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清廉正直、崇高品质的推崇。卢奂的一生,是清廉与公正的一生,是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树新风的一生。

朋友们,“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这句话,不仅是对卢奂个人品质的赞誉,更是对古代社会追求清官廉吏、司法公正的美好愿景的生动描绘。

说到底,卢奂真是个了不起的好官啊!他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把坏人坏事都照得清清楚楚,让做坏事的人无处可藏。他的手下也像他一样,小心翼翼地做事,不敢有半点马虎。这样的官,难怪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