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我目前想
我目前想,在几个月以前也有想到,我要写童话,类似哆啦A梦的那种,我没看过多少童话故事,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我倒是确实读过几篇,也许格林童话我也读过。
我不知道童话的确切定义,也不知道我之所以打算去写童话到底是受到了哪部作品的影响,目前我的现状是:“童话”这个词可以让我感觉到生机。
但我不是要写浪漫的童话,而是要写黑暗的童话,写恐怖的童话,我可能是想挖掘自己童年时候的黑暗心思,我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现状不满意的人中,有人去未来追寻答案,有人去过去索取原因,我是后者。
记得小时候偶尔会翻阅大人的书,但是并没有说特别的看不懂,我那时候还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加入自己在这些书里看到的内容,心理上就产生了优越感,这份优越感我并没有在儿时的日记中写到过,但是现在我却想起来了,身处童年的时候并不觉得这份优越感来得怪异,好像向来就孜孜不倦于高于(超越)同龄人,这颗心在攀比方面的炽热原来是由来已久。
我现在摒弃攀比,可为什么在童年的时候没有这样呢?
我的童年是这样的,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正常,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正常,但可见我的过去压根不单纯,我的童年也根本不天真,即便在童年,其实也不乏竞争和失落。
我对于作文的热情让我常常翻看其他同学写的作文,我那个时候好像并不在意谁谁的语文成绩超过我,那对我来说不是光荣的事,我在意的是其他人的作文成绩是不是比我的高,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人的作文成绩都比我的高,是谁我忘了,当时我是不是翻看了那些人的作文我也忘了,但是我记得我是做过这件事的,——我应该确实没篡改这些记忆,因为承认这些似乎对我没好处,但是回忆起这些时,我确实感觉到充实,——我在对方的字里行间搜索我写不出的句子,哪句话写得好,哪句话写得像成年人的口吻,要是发现了就会心生嫉妒,可是老师又不讲品评作文的标准,于是如果没发现我想找到的东西,就会陷入混乱。
我拿上手之后先看结构,那个时候的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无非是总分总的结构,写难忘的事,开头写有这么件事,结尾写这真是件难忘的事,让我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都是胡编滥造,就看谁编得更好看,所以还是拼谁讲故事的手段更高明,谁能讲得不尴尬,讲得人觉得有趣,讲得读者或者听众忘记这是一篇作文,谁就更厉害。
真正使我嫉妒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她们的总分没我高,我还会在意她们的作文分数比我高吗?
哎呀哎呀。
后来去上初中,要开始写议论文,我就特别反感,我的议论文就没写好过,我写议论文是用写“难忘的事”的手法改编的,我还是不能把写故事的心撂下,我想这议论文不过是一件事发生后产生的各种想法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和小学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呢。也许就因为这个想法,我那时的作文分数就总是很低。
初中有一阵,年级里印刷学生的作文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加批改,我的作文就在里面,那篇作文我是在小学的时候模仿看过的作文书里的作文写的,到了初中再写的时候,就刻意加入了那时读过的周德东小说中的一些特色,再结合我家从平房搬到楼房上住后晚上我独自居家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夸张描述和简单安排结构后写出来的,就这样在一次作文作业中交了上去。
老师批改完,找了几个学生把作文发到我们的手里,老师问谁愿意上台来把自己的作文给大家读一下,可是没有人举手。我跟我的女同桌说“要不我去”,也许老师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什么增强我自信的话吧,我当时就举手了,如果我问过女同桌那话,那她一定也是撮合我去,我把手立出来,老师带头鼓掌,我就匆匆上台,一开始还有几个学生小声地在下面嘀咕,但我开始讲述后不久,渐渐大伙就没了声音,我念完了,合上作文本,看着下面说“没了”,就有朋友在下面带头鼓掌,我就笑起来,不过掌声之余还有人奚落,尽管只那一个人,那学生在下面说“编的吧”,老师说“要你编能编成这样吗”。
让大伙都沉在我的作文里,也是一件辉煌的事,不过把这事视为辉煌,此时和那时的心态是不同的。
说来是为同学服务的心不明确不坚定,为同学服务,为同学写故事,在别的作家的传记里见过,在我周围没见过;童年受损,成年风光的也在传记里见过,在我周围没见过。
现在被人觉得没斗志,那会儿其他人排名在我前面我其实也不在乎,他们看起来学得很认真,我看起来就是不认真,其实那点儿东西没啥难的,跟玩一样就拿到分(数)了,我也没打算往上再跑跑。后来有一次脑袋抽筋问老师对我这次的成绩满不满意,老师说看别人还考满分呢,我就再没在成绩上跟人攀比过。
差距不大可以忽视,差距太大我就不跟你比了,打小我就没多少上进心,我倒以为是我的称和别人的称量的不是一个东西,所以我的失败和其他人以为的失败也不是一个东西。你不能指着鼻子说我这就是逃,也不能说绝对没有逃的意思,最好的说法是我那个时候也没什么目标,没目标,那评判输赢的标准还不是随便定吗。
那个学生也没啥目标,只想被关注,可是他在作文方面没能耐,只能拿真假作为批评,过过嘴瘾。
这也不重要,我懊悔于竟然就没想更上一层楼,再好好地吓吓他们!不过记起来,老师虽将我(还有其他人)的作文打印发放,可却因此怀疑我有心理问题,有是有,可是那时还不显著,不过是读了恐怖小说,想写恐怖故事,而后老师找我谈话,那时确实问题显著了,但我哪敢承认自己是被某个学生吓住了呢,——他排斥我也许是出于报复。
排斥出于自卑,后来我就是这样对那些比我强的人的,不过那时候我排斥别人其实是被别人排斥了。
由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布置作文时说明:真情实感不等于真人真事。写作文时编故事正常得很,写作职业化更是这样。
之后我的文章里很少再出现故事了,有故事也是典故(议论文的套路),那回老师找我谈话,我“徐庶进曹营”后,老师也没再找我。也许找过但是我忘了。
从学生写的故事可以看出学生心理问题的萌芽,从学生写的议论文里能看出什么呢?
我想去写写童话,我的童年,童年的我脑子里到底都骨碌过什么样的点子呢,现在因为忌惮而没发出的心声有不少,当时的我认为是自然之极而不以为意的又有多少呢?
刚才闻到中药味,突然回到儿时,看向周围,没看到药店。我想压缩自己的身高,回到一米三四,我觉得自己现在的体积太大了,腿不结实,快站不住了,走了几步看到了垃圾桶里拥出的中药袋,我就希望自己变得比垃圾桶更矮,能变成脚下一只脚豆大的躺倒死掉的黑色飞虫最好。
坐公交不敢坐在最后面,也不敢坐在最前面,坐在中间,车门附近最好。
变成一条在菜市里游荡的野狗,我才不用公交车呢,四条腿够了。
如果从那段作文经历学到了什么,我想无非是劝诫我自己要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己的欲望,用文字吓人,从初中生时初见端倪,现在试试能不能先吓到小孩子?如果用文字吓死人要判刑,我绝不能清白。
小孩害怕什么呢……
第二部分:一派胡言
不要想试着用话语去说服别人,走自己的路吧,就算是真想能说服得了别人,也是评肉眼看得到的成绩说话,别人才会信服。
今天(也不是今天)跟朋友聊天,之前我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是连我自己也没追根溯源清楚的认为是运气的东西使然,但是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件事是可以做的,所以之前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就说了我自己的经验之谈和从微博上看到的大V的言论,二者相结合,但是说出的话朋友并不信服和认同。
那时候他还在学校,这几天店里面忙,帮了四天忙,挺累的,今天看手机的时候瞧见了朋友发的消息,问我在哪,我就告诉他来门脸,他来了,坐一块一聊,聊着聊着我让他猜猜当初我给他发过的那篇文章——当时他对那篇文章评价并不高,甚至在及格线下,今天聊他也再说那篇文章有些混乱——的阅读量。他猜100,猜500,猜一千,猜一万,猜十万,猜一百万,——我这才给他看,他一看也惊了,但是我估计是不会比我当初惊讶的,这就是事实说话。
现在我相信这位朋友要是我再找他的话,他应该是比原来要更愿意来聚一下的。
第三部分:五花肉
车文她们一定会感到奇怪,——不感觉奇怪不足以证明她们的单纯:为什么这样一个跟她们毫无瓜葛的人竟然会臆想出自己和他产生那样复杂的关系呢?
奇怪不得解就会觉得可笑,但不要笑出来,要感到恐惧。
我站在她们的角度认为她们是这样想的,不过真实的她们肯定把我给忘干净了,也许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