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款式的盖碗不烫手?记住这3个细节,新手也能轻松泡出好茶

小陈茶事 2025-01-04 23:43:2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什么样款式的盖碗不烫手?

这是一个堪比“你是谁”的严肃哲学命题。

罗翔老师曾经说过,某高校保安的三个提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简直是哲学界的样板级开场白。

而什么样的盖碗不烫手,也可以称得上是茶界的经典疑问。

跟解决了婆媳关系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样,解决了盖碗的烫手问题,估计能获得世界最高等级的茶学界大奖。

试想,如果从今往后,全世界的盖碗都不烫手了,那每天得有多少只陶瓷盖碗生产出来并且销售出去?

如果全世界的爱茶之人人手一只不烫盖碗,这个需求量得有多大?

想必能一夜之间挖光了景德镇的泥。

确实,于爱茶者而言,一只不烫手的盖碗何其重要?

一千多年前的茶圣已经总结过了,器为茶之父,好茶具能为好茶添香添韵。

故而一只好用的,不会把手烫成红酥手的盖碗便顶顶被需要,顶顶有存在的价值。

那么,这个神秘的、不烫手的盖碗,它躲在哪里呢?

如何才能找到它并收入囊中?

“什么样的盖碗不烫手”之《薄胎篇》

如果要村姑陈立马回答什么样的盖碗不烫手这个问题,不可以思考,不可以犹豫,那村姑陈的第一直观反应就是,胎壁要薄。

这个世界上,唯薄胎的盖碗,不烫手也。

为何?

主要是导热与散热的原理在起作用。

薄胎,特指盖碗的碗壁极薄,是薄到可以透过光影的那种。

整只盖碗握在手上,大约在100克-140以内。

不说薄如蝉翼,也确实身轻如燕。拿在手上,轻松就能把握,轻松就能翻转,轻松就能端起出汤。

从导热角度来分析,这种盖碗又轻又薄,质地极佳,沸水注入之后,合上盖子立马就能出汤,热水呆在碗内的时间极短,手与被热水传导后变热的碗壁接触的时间缩短,自然不容易烫伤手。

不像那些厚胎的盖碗,端起来极重,翻转手腕很不方便,就这么一犹豫一迟疑,沸水与碗身的接触时间就延长了,碗壁会迅速被导热,变得很烫,手被烫伤的机率自然大大增加。

若从散热的角度来分析,薄胎盖碗由于泥料更有粘性,通透性更好,散热性更佳,沸水注入之后,它的碗壁被传导到的热量基本上会迅速由泥料发散到空气中去,碗壁储存下来的热量极少,是以不容易烫手。

而厚胎的盖碗,泥料更厚实,碗壁更结实,保温性更好,散热性更弱。

沸水注入之后,热量会被碗壁锁住一部分,并储存在碗壁内,出汤时手指抓握上来,握在烫烫的碗壁上,自然是被烫到的机率更高些。

尤其是新人,握住这只厚胎盖碗,被烫到手指发红时,扔掉也不是,不扔也是不是。

真真是痛苦极了。

“什么样的盖碗不烫手”之《宽檐篇》

有一个很简单的理论,叫“惹不起但躲得起”。

比如说某某人很嚣张,很霸道,大家就会说,离他远一些吧,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这个理论适用于所有我们不敢招惹的人与物,比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以及,一只会烫手的盖碗。

茶友会疑惑,我们是需要使用盖碗来泡茶的,所以,怎么能躲得开呢?

这里的“躲”,是抽象的躲,实际上的意思是,远离。

也就是说,在泡茶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手,要尽可能地远离盖碗中的沸水,尽量离它远一些,尽可能不给手指接触到它的机会,这样自然就大大降低了被烫到的风险。

手与沸水尽量远离的最可靠最有效办法,是买一只宽檐的盖碗。

碗檐宽的好处是,碗檐够宽。

就像夏天出门常戴的宽帽沿帽子防晒效果更好一样,宽碗檐的盖碗,防烫系数更高。

碗檐,是盖碗的碗身的延伸部分,是我们的手抓握盖碗时的接触点与着力点。

碗檐可以为手指和沸水,隔出一段安全的抓握距离——沸水在这一头,手指在那一头,碰不到,防烫系数自然提高了非常多。

而碗檐越宽,便越能将沸水与手指的距离拉大,从而降低两者接触的机会。

避免抓握时手指不小心过于内握,触碰到沸水而受伤。

“什么样的盖碗不烫手”之《心理篇》

原本,选择一只不烫手的盖碗,再勤加练习几遍,就基本不会烫到手了。

但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位叫小A的茶友。

他无论使用哪种盖碗,都会烫到手。

这些年,从厚胎到薄胎,从轻到重,从大到小,从白瓷到柴烧.....任凭别人用起来行云流水一般的盖碗,到了他手上,一定会烫手。

折腾多次之后,村姑陈终于想明白,让小A烫手的不是盖碗,而是他的潜意识。

在他的固有认知里,盖碗就是会烫手的,盖碗是一定会烫手的,不管哪种盖碗都会烫手。

他觉得盖碗不是茶壶,茶壶有柄,有耳朵,只要抓住柄和耳朵,就是安全的,肯定不会烫到手。

但盖碗里的水,是流动的,是与手指的距离极近的,哪怕是宽檐盖碗所营造出来的水与手指抓握处之间如同鸿沟一般的距离,他也觉得是不安全的——沸水就在那里躺着,怎么可能不烫到手?

所以他不管用哪个盖碗都觉得烫手。

所以最后村姑陈推荐他使用薄胎的茶壶。

因为,烫手的不是盖碗,而是他的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