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和湿”就怕2种蔬菜,肺干净了,不咳嗽了,孩子长速翻倍!

琚奶奶讲孩子成长 2025-04-25 16:57:52

最近有家长问我“孩子最近经常咳嗽是怎么回事”,我想很多孩子有相似的情况,所以今天的文章,专门写给这些春天一到就咳嗽、喉咙里总像有团黏痰、身体发沉不爱动、舌苔厚腻的孩子。

这可不是普通的咳嗽和小问题,大多时候,罪魁祸首就是——“痰”!

如果孩子经常咳嗽,家长可以对照看看,孩子有没有以下痰湿表现:

1. 舌体胖大,舌边呈锯齿状,舌苔厚厚的,黏糊糊的。要是舌苔黄腻、舌质发红是湿热;舌苔白腻是寒湿。

2. 孩子不爱动,稍微跑两步、玩一会儿就喊累。

3. 大便总擦不干净,冲水的时候粘马桶。

4. 吃东西没胃口,看见啥都不想吃,嘴里还黏黏糊糊,老觉得甜甜的。

5. 身上容易长小红疹、小疙瘩,痒痒的。

6. 特别爱出汗,出的汗黏黏的。

7. 孩子容易发胖,身上的肉软软的,不紧实。

中医常说“痰为百病之源”,它可不是简单的从肺里来的,而是从脾胃里酝酿来的。春天雨水多湿气重,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就像一台小发动机,遇到潮湿天气容易 “卡壳”。脾胃一虚弱,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好,湿气就越积越多,时间一长就变成痰。这些痰堵在孩子的小肺管里,咳嗽、气喘、胸闷、痰多的问题就全来了。

春天本是孩子长高长个、阳气生发的黄金期,可体内的痰湿就像一团乌云,挡住了阳光,让孩子没精神、胃口差,连情绪都跟着烦躁起来。

今天我就分享两种蔬菜,煮成清甜的水或汤,孩子爱喝又能轻松化痰湿!

第一种:萝卜——行气化痰、清肺利湿

中医认为,白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两经,最擅长帮孩子顺气、化痰、止咳、利湿。

春天肝气旺盛,肝主疏泄,孩子的脾胃就容易被影响。萝卜正好走肺、胃两经,把黏糊糊的痰湿“打散”,还能帮孩子消化肚子里的积食。如果孩子总咳嗽有痰、吃饭不香、小肚子鼓鼓的,可以喝萝卜陈皮水!

萝卜陈皮水

把白萝卜切成薄片,加上一小把陈皮,小火煮15分钟,喝起来带着淡淡的清甜,喝上几天,孩子咳嗽变少了,喉咙也清爽多了。

陈皮能帮脾胃赶走湿气,和萝卜搭配,一个清一个导,就像一对默契的小搭档!

第二种:茼蒿——宣肺化痰、理气安神

茼蒿味甘、辛,性微凉,入肝、肺、脾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茼蒿既能帮孩子清肺里的痰,又能强壮脾胃,还能疏肝理气,简直是春天的 “全能小蔬菜”!

如果孩子咳嗽有痰,还总喊口渴、晚上睡觉翻来覆去不踏实,可以试试茼蒿梨汤!

茼蒿梨汤

把茼蒿焯一下水,搭配一个去皮的雪梨、几片生姜,小火炖20分钟。甜甜的梨汤混着茼蒿的清香,既能清肺又能利湿。

但家长也得注意,食疗不能替代正规用药,如果孩子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前段时间我看诊了一个7岁的小男孩,家长说,这半年孩子老是咳嗽,每天早上刚起床和晚上咳得最厉害,喉咙里有痰,但又咳不出来。之前一直按感冒治,病情反反复复,总不见好。现在孩子胃口也差了,吃完肚子就胀,大便稀软,一天要拉两三次。现在孩子又瘦又小,本来身高就比同龄人矮,最近几个月更是一点没长。

我看孩子舌苔白腻,舌质淡,舌体胖大,这是典型的脾虚水饮内停。孩子脾胃虚弱,消化能力就差,湿气排不出去,在身体里越积越多,上犯到肺,就会一直咳嗽。同时脾虚积食,孩子就容易肚子胀、没胃口,湿气往下跑到肠道,大便就会稀溏。时间一长,营养吸收不好,自然就不长个儿了。

我给孩子开了方子,在理饮汤的基础上加减,包括干姜、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陈皮、法半夏、党参、生姜等,主要作用就是健脾祛湿,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排出去。

孩子喝了1周药后,妈妈就告诉我,咳嗽明显减轻了,大便也正常了。连续喝了1个月,孩子各种症状均好转,精气神都变好了,长了1厘米。

最后我得提醒各位家长,孩子身体里有痰湿,往往还会伴随着其他问题,比如气滞、气虚等等,病因很复杂。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辨证开方,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1 阅读:392

琚奶奶讲孩子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