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论经济体量,颍州区为何不是全市之首?两大原因不可忽略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1-08 02:54:41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阜阳市,颍州区的经济体量是何位次?

提及这个问题,“全市首位”、“在各区县最高”可能是不少网友的第一反应,但实际情况大有不同。

以2023年度的GDP情况为例,颍州区直管区359.98亿元的体量只能位列各区县第5位,即使按照行政区划口径将阜阳经开区、阜合现代园区的GDP计入后,三者合计472.5亿元的体量也只能位列第4位。

对于这一结果,不少阜阳网友自然是难以接受的,毕竟颍州区可是阜阳市区最“精华”的部分,城区开发建设力度、繁华程度非其他区域可比拟,怎么转化出的GDP反而不是全市之首呢?

论经济体量,颍州区为何不是阜阳各区县之首?

一、工业转化出的GDP着实太低,未能支撑起可观的经济份额

在经济领域,工业的地位不言而喻,一个地区若拥有庞大的工业体量,那么由工业转化出的GDP基本不会太低。

但对于颍州区而言,自身的工业体量不仅未能转化出可观的GDP,而且所占份额着实太低。同样是在2023年,颍州区的全部工业增加值为42.3亿元,仅占全区GDP的11.7%!

假设颍州区的工业增加值能突破100亿元,那么整体的GDP冲击全市首位也并非难事。

对于工业份额太低,可能有网友说很正常,因为颍州区是阜阳的中心城区,工业并非重点发展对象。可现实情况是颍州区既非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的“纯城区”,空间范围较大的同时还拥有着自己的颍州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就是重点集聚工业企业、培育工业产业的区域。

工业增加值低不代表丝毫不发展工业,而且至今的规模仍然太小造成的。

二、营利性服务业体量相对较小,未能大幅提升整体的服务业增加值

在“工业体量小”、“中心城区身份”的双重作用下,服务业自然就成了颍州体量最大、占比最高的产业大类,故服务业表现的好与否就决定了颍州区经济体量的上限。

在2023年,颍州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3.2亿元,独占全区GDP的73.1%。

在服务业的门类中,仅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经纪、物业,不含开发)三者就累计实现了102.54亿元GDP。反而六大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反而只有50.36亿元。

而在六大营利性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是公认的高端服务业,但颍州区相关行业的增加值着实太低,自身缺少高端服务业的困境依然存在。

假如六大营利性服务业转化出的增加值也能高于200亿元,那么颍州区的GDP完全可以力压太和、颖上等县域升至全市之首。

0 阅读:0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