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国是从何时开始建立的,史书并没有记载,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楼兰能够进入西汉的视野,全凭背后那个草原强敌匈奴。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也始终左右着楼兰国的兴衰。
楼兰,是西汉出玉门关之后,相邻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根据《汉书 西域传》的记载:楼兰的都城在扞泥城(今新疆若羌县),有1570户,合计人口14100人,军队有2912人。
中原王朝第一次听说楼兰国,还是在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中,来自于《史记 匈奴列传》,冒顿单于在信中是这样说的: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彊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托老天爷的福,俺的士卒都很精良,马也很壮实,俺现在已经没掉了月氏,杀掉了所有不投降的人,平定了楼兰、乌孙以及附近的26个国家,现在,整个西域都是俺匈奴的臣民。
这一年,是公元前176年。很不幸,楼兰国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作为战利品出现在匈奴的功劳簿上的。
这似乎,暗示了某种意义上楼兰王国的命运。
汉文帝也很没辙,刚听说西域有那么多国家,然后就都变成匈奴人的地盘了,更无奈的是,彼时的大汉王朝百废待兴,自家穷的不行,就更没有理由去跟匈奴人叫板。
于是,得忍。
匈奴虽然很张狂,但很快就狂不下去了。
几十年以后,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持续的反击作战,通过漠南、漠北、河西三大战役,解除汉匈边境线威胁。
随着张骞打通西域,以及匈奴主力的西遁,双方的下一步战略进入争夺西域控制权阶段。
楼兰王挺为难,一边是匈奴老大哥,另一边是刚刚崛起的还没拜过码头的汉帝国。
为难归为难,怕归怕,在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打击之前,楼兰还是要选择追随老大哥的。
这个选择其实很合理啊诸位,不信你现在翻看世界上那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某大国的小弟弟们,在没有受到真正的打压之前,哪个愿意调转方向,去美就中的?
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早就暗藏在中国古代漫长的王朝兴衰史中了。
所以在张骞通西域以后的初期阶段,楼兰王不断替匈奴打探消息,甚至还截留汉朝使臣,充当匈奴耳目。
没辙,必须得揍。
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汉武帝派赵破奴讨伐楼兰,七百汉兵击败楼兰,俘获其王。楼兰立刻降汉,于是又遭匈奴的打击。
楼兰王很无奈,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把两个儿子一个送到匈奴,一个送到西汉当人质。
汉武帝也表示体谅,默许了楼兰王的折中做法,毕竟,此时的大汉王朝还没发在西域站稳脚跟,能够用一个质子来表达一下你的态度,总比天朝铁骑出动,耗费钱财数万要划算。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不久,西汉出征大宛,引发匈奴和西汉的有一次战争。为了骚扰汉军的后勤补给,匈奴派人传令楼兰,在后方断绝汉军要道, 骚扰汉军使臣。
驻守玉门关的屯兵将领任文从俘虏口中得知原来是楼兰王捣鬼,于是奏明汉武帝,出兵再次俘虏楼兰王。
这次楼兰王终于忍不住了,他把一肚子苦水都倒给汉武帝:
“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
用大白话就是,像我这种小国,不左右逢源,很难生存下去,要不您让我楼兰全部迁倒汉地吧,给咱也办个大汉朝的身份证。
汉武帝显然没有兴趣给楼兰王办户口,于是表示非常理解楼兰王的苦衷,就把他又给放回去了。
不过这么一折腾,匈奴倒是再不怎么相信楼兰王,毕竟你都去长安跑一趟了,还能生龙活虎的回来,鬼知道你在那边接受了啥新任务。
公元前92年,这位楼兰王走了。
前边咱不是说还有俩儿子分别在匈奴和汉朝为人质么,现在老国王一死,楼兰派人到汉朝准备迎接王子回国,立为楼兰王。
但千不该万不该,这为质子在汉朝犯了事,被施以宫刑,送回去也没有生育能力了,再说了,这事咋好意思跟人家讲,人家服服帖帖的把儿子送你家,你却断人家香火。
更现实一点讲,人家人都被你阉割了,回去以后会不会心怀怨恨倒向匈奴?
于是汉朝回复:我们皇帝很宠爱你们的王子,不舍得让他回去。
于是,留在匈奴的那位王子就成了新的楼兰王。
新楼兰王屁股还没做热,这边汉使又来了:
我说老伙计,您这新王已立,那新质子啥时候送过去啊?
于是新楼兰王只好再分遣质子到匈奴和西汉,各自为人质。
诸位须知,那时候到汉朝做人质,是一件相当迷人的工作,毕竟一来西汉的经济要比匈奴发达,生活待遇要强很多,二来,人质嘛,就是未来的继承人,所以不论天子还是百官,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毕竟,一个汉化的楼兰王,自然要比一个匈奴化的楼兰王更好交往。
时间没过去多久,这位新楼兰王又走了。
匈奴人先得到消息,于是马上把质子送回来即位,这位就是在汉书里边有名有幸的楼兰王安归。
安归刚刚即位,汉使又来了。
我说老伙计,你这都即位流程都走完了,啥时候去朝见我们天朝皇帝啊?
安归还没回复,他那媳妇——也就是之前的继母了,就跟他泼冷水:
前边两个派过去的质子,你瞅瞅都回来了没?
安归一定顿时醒悟,于是婉拒:
“新立,国未定,愿待后年入见天子。”
此后由于汉朝在西域的动作愈加频繁,楼兰王苦于接待各种来往汉使,估计也是备受刁难,再加上匈奴人的离间,于是又开始反水,动辄截杀汉使。
而他的弟弟尉屠耆,我们不清楚是不是之前做人质的那位,是一位汉朝铁粉,看不惯安归的所作所为,于是跑到汉朝。
其弟尉屠耆降汉,具言状。
于是就有了震惊西域的某位孤胆英雄当堂刺杀楼兰王事件。
元凤四年,也就是公元前77年,汉武帝幼子汉昭帝即位的第11个年头了。
傅介子向权臣霍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由傅介子作为汉使前往西域赏赐楼兰、龟兹等国,用黄金珍宝引诱其国王上钩,将违抗汉朝的他们刺杀,以此杀鸡儆猴,震慑西域诸国。
《汉书》: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傅介子何许人也,此人军人出身,早几年就干过一件比较传奇的事:
先,因楼兰和龟兹多次勾结匈奴,怂恿匈奴人斩杀汉使,傅介子在出使大宛的时候,拿着诏书跑去责备这俩国,楼兰王和龟兹先后服罪,并且供出了匈奴使臣的路线。
于是傅介子带着汉朝使团,在龟兹拦截匈奴使臣,斩之。
有了这个“前科”,以及丰富的西域外交经验,傅介子的建议就很有可取之处了。
当时的权臣霍光一番思考以后,给出命令:龟兹太远,先拿楼兰试试水。
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
接下来的场景就有点少儿不宜了,听闻傅介子专门过来赏赐,安归喜不自胜,赶紧设宴招待,酒过三巡以后:
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
傅介子临危不乱,马山召集楼兰人:你们楼兰王有罪,天子派我来送他一程,并且改立王弟尉屠耆为新任楼兰王。
言罢,还颇为霸气的补上一句:
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
于是,尉屠耆成为新任楼兰王,安归则被斩首,传首长安,悬挂在北门。
为了表示跟过去的行为切割,楼兰国更名为鄯善。
大家在翻看历史图册的时候,一定要留意,楼兰国就是后来的鄯善国,就是在东汉被班超凭借三十六人夜袭斩杀匈奴使者吓的重新归附的那个鄯善国。
尉屠耆回国就任的时候,汉朝也给足了面子,赐宫女为夫人,准备车马辎重,以丞相为首,统帅百官将帅一直送到城门外。
然而尉屠耆心里也有苦衷,眼见天朝给与这么高的待遇,心里的苦衷再不讲出来,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楼兰王)王自请天子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
这种邀请驻军,保护自己也满足对方利益需求的方式,在今天屡见不鲜,比如海湾国家邀请美军入驻,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诸位,这是汉朝在西域屯兵的开始,也是西汉首次在西域设置机构,更是后来西域都护府的前身。
斩杀楼兰王事件震惊了西域,西域各国纷纷表示折服,西汉在西域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刺杀事件17年以后,西域都护府正式设立,西域纳入华夏版图。
楼兰国的摇摆政策并没有维护它的稳定,反而是在西汉和匈奴的撕扯中来回动荡。
更重要的是,随着汉匈争霸的局势越来越明朗,匈奴失去跟汉朝争霸的资本,而西汉对西域的介入程度也会越来越深入,楼兰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现实已经不允许它再左右逢源。
彼时的匈奴在西汉的打击下,已经逐渐式微,自身尚且难保,能够给与楼兰的支持也就极其有限了,在西汉的军事压力下,楼兰只能放弃摇摆政策,臣服于汉朝。
十年前,世界的格局就像汉初的东亚,强悍如匈奴,逼得大汉不得不虚与委蛇,甚至连冒顿写信调戏吕后也得忍气吞声,对内休养生息,集中全力一心求农业生产(其实也就是减少干涉了)。
而经过七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以后,彼时大汉,今日华夏,即便还有几十年的艰难要走,却也挡不住攻守之势易行也。
大势所趋,我们七十年前失去的“河套平原”,也该收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