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迎来戏剧性一幕:中国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CHA)以28美元发行价登陆美股,开盘即飙涨20.53%至33.75美元,盘中最高冲上41.8美元(+49%),市值瞬间突破75亿美元(约540亿人民币)。尽管尾盘回落至32.4美元收盘,59.5亿美元(约430亿人民币)的市值仍缔造了中式茶饮的美股神话。
这个从云南茶马古道起家、全球门店超6400家的品牌,让年仅30岁的草根创始人张俊杰站上世界资本舞台。但狂热的资本盛宴背后,暗藏着比奶茶更苦涩的真相——蜜雪冰城2.4万家门店的阴影下,中式茶饮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市值泡沫里的危险信号
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热烈,掩盖不住三个致命伤:
估值倒挂惊现:霸王茶姬美股59.5亿美元市值,相当于蜜雪冰城(美股73亿美元)的81%,但后者2023年营收是前者的4.3倍(208亿 vs 48.6亿),净利润更是11.5倍(32亿 vs 2.8亿)
单店价值虚高:按市值计算,霸王茶姬单店估值高达93万美元(约673万人民币),远超蜜雪冰城的30万美元,但其单店GMV(156万元)仅为蜜雪冰城(83万元)的1.88倍
-机构用脚投票:IPO认购名单中未见黑石、高瓴等顶级机构,4.11亿美元融资主要来自中金、招银国际等中资机构托底
6400家门店的三大生死劫
劫难一:下沉市场遭遇蜜雪冰城绞杀
霸王茶姬三线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仅29%,而蜜雪冰城这一数字高达68%。在河南某县城,蜜雪冰城8家门店形成包围网,迫使霸王茶姬新店日均销量从300杯暴跌至120杯。更致命的是,蜜雪冰城4元冰淇淋+6元柠檬水的价格带,彻底封死霸王茶姬15-20元主力产品的下沉空间。
劫难二:鲜奶战略反成供应链镣铐
其宣称的“鲜奶现萃”已成成本黑洞:冷链物流成本占比18%(蜜雪冰城9%),且核心原料冰博克浓缩奶90%依赖新西兰恒天然集团。2023年国际奶价波动直接吞噬1.3亿元利润,而蜜雪冰城通过植脂末替代方案,毛利率始终稳定在62%以上(霸王茶姬58.7%)。
劫难三:加盟商集体焦虑爆发
“加盟商不是在维权,就是在维权的路上。” 某区域代理商透露,由于总部强制要求使用28元/升的定制鲜奶(市价21元),单店月成本激增2.4万元。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4年一季度关于霸王茶姬乱收费、虚假选址的投诉量同比激增330%,而蜜雪冰城同期投诉量下降12%。
03 数据拆穿增长神话
看似漂亮的招股书,经不起细究:
GMV注水疑云:宣称超100亿GMV,但6400家店折算单店年GMV仅156万,远低于瑞幸咖啡的290万(8500家店)
复购率断崖下跌:主力产品伯牙绝弦复购率从2022年的38%降至2023年的26%,而蜜雪冰城冰淇淋系列复购率仍达42%
研发空心化:2023年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蜜雪冰城(3.1%)的一半,却将70%营销预算砸向明星代言
当张俊杰在纳斯达克敲钟时,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甫正默默巡视河南乡镇门店。这场430亿市值与2.4万家门店的战争,本质是资本故事与规模效应的对决。霸王茶姬用5年时间跑完蜜雪冰城10年的路,但狂奔的代价可能是——成为美股镰刀下的韭菜,而非中国茶饮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