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4261f3f757ca49fb57e52f8b422a2f.gif)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才开始使用没多少年,但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我们常见的简体汉字在汉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这么写了。
其实还有一个逸闻趣事能够证明当时人们使用的汉字和现在很像,相传汉武帝初期还没与匈奴开战的时候,匈奴的气焰那叫一个嚣张,甚至敢下战书挑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34da60a5b27a707e8765841a8764dc.png)
当时汉武帝就收到了一封用匈奴文字写成的战书,但是其中却有四个大大的汉字“天心取米”,这可难住了朝廷上下,这是什么意思?又要怎么应对呢?
就在这时,一个官职不高的小吏却站了出来,说这个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只见他在那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危机就迎刃而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11e9ffd0210aac35d116cc38c3bc91.png)
匈奴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崛起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的李牧最开始就是靠为赵国打匈奴出名的。
后来秦始皇也派蒙恬驱逐过匈奴,甚至还修了长城来抵御侵略,然而随着秦朝灭亡,匈奴好像也看准了这个好时机,开始对之后建立的汉朝展开了侵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394eeee8e33e08e3f84a9f665bf6e67.png)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就在匈奴手上吃过大亏,“白登之围”差点儿让刘邦的一世英名折戟在此,幸好最后有陈平的计谋帮他逃脱险境。
但是从此之后,看到了汉朝实力不济的匈奴就好像吃到了甜头一样,开始频繁来犯,闹得北方边疆不得安宁,可是由于当时汉朝民生凋敝,支撑不起大规模战争,因此只能通过和亲维护稳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48bb12fd805802073715fe69107a2b.png)
然而经过了“文景之治”之后,汉朝积攒起了丰厚的家底,可不再像之前一样脆弱了,因此汉武帝登基之后,就决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于是他就派出了卫青霍去病等猛将率领大军北伐匈奴,与匈奴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但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两族之间不止是刀光剑影,还有智慧与谋略的博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81fa3c579d9f6d7d227da8becd3fd2.png)
话说有一天,边境守军在和一队鬼鬼祟祟的匈奴骑兵进行了交战之后,截获了一封来自用匈奴文写的文书,他们还以为是什么重要情报,但经过翻译之后发现竟然是一封战书。
守边将士不敢懈怠,于是赶紧八百里加急将这封战书送到了汉武帝的案头,只见这封匈奴文战书上却有四个隶书写的字:“天心取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fcf3736e72aa279a0037f724e4dc09.png)
汉武帝看了之后不解其意,满朝文武也都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还有人觉得是不是匈奴人没文化写错字了?
但是这个观点很快就被人否定了,两国之间下战书兹事体大,就算是匈奴肯定也会专门让俘虏的汉人认真对待,因此这封战书一定隐藏着匈奴的某种阴谋,只是暂时还没法破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dd8fd7d302b8909014e22246616f04.png)
看着满朝大臣纷纷议论却始终没人有个头绪,汉武帝那是相当生气,痛斥大臣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连个战书都看不懂,自己养他们有什么用!
事关战场局势,这可不是能懈怠的,于是汉武帝赶紧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重金招募能破解战书的人才,果不其然有了收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b1d6628840b4cc60493ae53fa9b5e3.png)
地方官衙里有一个叫何塘的修撰官揭了皇榜,被带上了朝廷,他对汉武帝说:“启禀陛下,臣看出匈奴是作何用意了。”
汉武帝最开始其实并不信他,毕竟何塘这修撰官的职务虽然说是个官,但其实就是个负责文字工作的刀笔吏,并不是正经官员,要求的才学也不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565a20ee7cb419154daf8bec18ea40.png)
所以汉武帝就觉得朝廷里那些满腹经纶的人才都没个头绪,你一个小吏能有什么有用的见解?但由于实在是没有头绪,于是干脆死马当活马医让何塘试试。
只见何塘自信满满地说道:“诸位大人们恐怕都是从‘天心取米’的字面意义上来看的,以为匈奴是向大汉要粮食,但又不知道为什么读不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bff55a5b0aa4d887508e3a775e8cbe.png)
大臣们纷纷点头默认了这一点,但何塘随后说出了自己的解释:原来这句话之所以狗屁不通,其实是因为应该拆字分开理解。
首先,‘天’字指的正是大汉天朝,那大汉的中心是哪里呢?自然是中原,或者进一步说是都城长安,‘心’字正是作此解,而最后一个“米”字指的不是大米,而是大汉江山的米粮之地,进一步还能理解为是大汉皇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facbd04b5b02b1e509c7d3ef984ea60.png)
由此,再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昭然若揭了,乃是匈奴嚣张地放言说不仅要侵略大汉,还要打到长安,甚至夺取了汉武帝的皇位!这就是匈奴的野心所在。
汉武帝听了之后,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不禁震怒,匈奴这群不知礼义廉耻的野蛮人竟然也敢做这种春秋大梦!于是当即就将何塘任命为尚书令,负责起草给匈奴的回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979012c61c42e724b8977e8f5c8653.png)
没想到何塘仍旧非常淡定地说:“启禀陛下,臣早已想出退敌之计,不仅不用专门写信回复,只要在这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就能驳回匈奴的野心。”
汉武帝听后大喜:“哦?爱卿竟然还有如此本事,快让朕看看你是如何解决的!”随后就让宫人拿上来了笔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a658b381492b74eb6ef05e30c332384.png)
只见何塘从容地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一竖,在“心”字上画一撇,在“取”字顶头加一横折,最后在“米”字上半部分加了一横。
这样一来,这四个字就从“天心取米”变成了“未必敢来”,汉武帝和满朝文武看了之后不禁啧啧称奇,赞叹何塘的巧智实在是太精妙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03349243d8ee7d326de6747a8dd7ef.png)
因为这改动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内涵可极其深远,匈奴写着四个字原本得意洋洋的,觉得大汉不过如此,自己像猫捉耗子一样就能拿捏大汉。
然而何塘仅仅用了四笔就反驳了他们,这不就是说你们嘚瑟个什么劲?匈奴对于大汉来说就像蚂蚁,我们大汉都不用在你们身上费劲,轻轻一捏你们就死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04bb66ef8ecb4be3a3392001072246.png)
更何况“未必敢来”这四个字的语气还相当轻蔑,本来是匈奴挑衅,结果变成了他们被嘲讽,大汉的气势一下就压过了匈奴那种得意洋洋的骄傲自满。
汉武帝看了之后不禁哈哈大笑,不得不说何塘的这个回复实在是太符合他的性格了,让他瞬间感觉憋在胸口的那口气出了,畅快至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c90a4167b071c14d6132ea97edd0fa.png)
虽然两国之间往来是要讲礼节的,但是既然匈奴不仁不义在先,那我们大汉自然也没必要对他们以礼相待,于是当即就派人将这封信原封不动送还给匈奴。
再说另一边,匈奴单于发出了这封战书之后本来还得意地等着汉人被吓得屁滚尿流来求和,或者干脆就看不懂,之后被他们匈奴奇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082686bf7bdbb36466b13f3157ecc1.png)
因此在收到了这封原封不动送回来的战书之后,他的脸色就不是很好,打开之后看到了这四个被改成“未必敢来”的字之后更是大惊失色。
原来汉朝不仅看懂了是什么意思,甚至还早已经有了防备么?其实匈奴单于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点数的,奇袭没准能胜,但是硬碰硬几乎没有获胜可能,于是赶紧下令,将暗中部署的部队撤了回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f33d60995471a3a8982092c415116c.png)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故事荒谬,当时的字体和现在又不一样,但是西汉时期不只有篆书,很多文字工作多的官吏其实更喜欢使用隶书,而隶书写出的汉字有些其实就已经和现在的简体字很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