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刘邦虽然成功坐上了皇帝宝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天下太平了,因为他之前分封的那些异姓王们开始坐不住造反了。
因此即使刘邦此时已经60岁高龄了,但他却没时间闲下来享受来之不易的皇帝生活,而是马不停蹄地又开始披挂上阵去征讨那些背叛自己的诸侯王们。
不得不说这些叛军都是之前刘邦麾下那些战斗力比较强的,因此他们的叛乱确实给刘邦带来了不小麻烦,但就算他们反了,刘邦也不是没有其他武将了。
像曹参、周勃、樊哙、灌婴他们基本都是从一开始跟随刘邦一起的死党,他们也都挺能打,但是为什么刘邦平叛不用他们,非得一把年纪亲自打仗去呢?
一、诸侯王叛乱俗话说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汉刚建国后不久的时候,刘邦面对的就是这么个状况,没了最大的敌人项羽,刘邦手下那群武将就开始不安分了。
大家非常熟悉的兵仙韩信,还有韩王信、陈豨、卢绾、英布等王侯权贵全都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就不甘于臣服于刘邦了,甚至不是想和他分一杯羹,而是想要取而代之。
那刘邦自然是坐不住的,虽然天下确实是他们帮着打下来的没错,但是他才是主公、是皇帝、是这大汉江山说一不二的老大。
用后世宋太祖的话来说,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因此刘邦自然立刻召集兵马,即使他当时都快六十岁了,也依旧信心满满地亲自征讨这群乱臣贼子去了。
然而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这群造反头子不止是实力强大的问题,还有一个棘手的麻烦就是他们跟刘邦之间的政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幸好这群诸侯王不是一股脑一起造反的,而是看到有人反了之后,担心自己会成为刘邦的下一个目标,于是一个接一个逐渐形成浪潮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他们不是一起的就好说多了,为刘邦击败叛乱提供了可能性,不然这群人一股脑推过来,大汉江山没准真就改姓了,于是刘邦就整备好了自己的军队,开始逐一去搞定这群背叛自己的乱臣贼子。
那就有人很好奇,先不说刘邦这时候已经登基称帝身份不一般了,光说他的年龄,刘邦都已经将近60岁的人了,为什么还要费劲亲自去打仗呢?
虽然那些能打的诸侯很多都反了,但是刘邦麾下不还是有曹参、周勃、樊哙、灌婴他们么,这些人打仗的本事虽然比不上韩信用兵那么出神入化,但平叛至少够用了啊。
刘邦又不傻,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这个年龄亲征没准一个不小心就折在战场上了,但是他更看重的还是通过亲征能够实现的政治目的。
刘邦那可是能从布衣起家一路摸爬滚打到建国称帝的人,他看很多问题的眼光甚至已经超越生死了,就比如说亲征这件事,在很多人眼中是危险,但是在他眼中就是利益。
对于刘邦来说,自己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要和大汉江山比起来,那他自己这条命就实在是不值一提了,能保住皇位才是重中之重。
二、刘邦为何亲征?为什么他不派自己的那些将军们出征?你想啊,那些造反的王侯们基本都是凭军功一步一步爬到这个位置的,但事实证明他们有了权力地位之后就不忠诚了。
那刘邦自然会吸取这个经验教训,曹参、周勃、樊哙、灌婴他们在朝廷中已经够位高权重了,要是再让他们去平叛那岂不是积累更多功劳了,你说刘邦难道能不给他们加封么?
那样的话岂不就是让人们寒心了,以后谁还给你卖命?但要是给他们加封的话,他们翅膀硬了想单飞怎么办?刘邦可不想看到第二个韩信、第二个彭越站出来跟他唱对台戏。
所以刘邦两相比较下来发现这个平叛的功劳还是自己来领比较好,一是防止节外生枝,二是还能巩固巩固自己的位置,提升自己的威信,一举两得。
再说了,就算刘邦看在他们都是从头跟自己一起一路走过来的心腹,对他们比较信任,但这群人有时候也难免骄傲自大,不太听指挥。
刘邦可不想在关键时刻因为将领不听话坏了大事,所以只有他亲征才能完全保证军队是按照自己的指挥打仗的,战术和战略协调一致才能稳操胜券。
但刘邦倒也不是觉得曹参、周勃、樊哙、灌婴这些大将不行,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士,军事才能没得说,但没有人是完美的,他们也都有缺陷。
曹参勇猛是勇猛,但更擅长的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制定战略,让他去平叛可能确实是能把仗打好,但不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周勃对刘邦的忠诚是没话说的,他在政治上是一把好手,但在军事上的才能主要是在战术层面,对大局的把握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所以会遇上很多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樊哙打仗的勇猛绝对没得说,但他这人性格太过直率了却不见得是好事,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被人利用,更何况他很不擅长处理政治问题,因此不适合平叛。
灌婴的军事才能是有的,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但刘邦觉得他在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可能不太容易,让他去平叛万一再被策反了那刘邦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刘邦综合考虑之后觉得还是亲自去平叛最为稳妥,毕竟他不信任别人难道还不信任自己么?他对自己的战斗能力还是有自信的,并且也知道应该怎么去应付这群叛军。
三、刘邦亲征带来了啥好处?那刘邦这么大年纪了还费劲亲征,他得到了什么好处?千万别小瞧刘邦的本事,他亲征带来的好处那可多了去了。
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他成功地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在建国初期政权还不稳定的危机中保证了自己的权威,这一利益才是刘邦费这么大劲最想得到的,要是让别人去还真不一定能行。
其次,刘邦通过亲征进行的募兵和组织活动也进一步从将领手中将军政大权集中到了自己手中,确保了自己才是军事系统最顶尖的统领。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你想要是大将们手握重兵又立下大功,那更下层的将士岂不都要以他们为首了?那刘邦的皇位还能坐得稳吗?所以他把军政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是很重要的。
再说了,刘邦亲征能收买人心、稳定民心,毕竟皇帝亲自上前线打仗对提升军心的效果是顶级的,不仅能展现出皇帝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军民都看到了统治自己的人很有魄力。
这样做一方面是能让百姓对刘邦更加拥护和支持,另一方面是就是威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不要轻举妄动,属实是一石二鸟了。
结语所以说,刘邦亲征考虑到的方面可是很多的,这也是因为他在朝中有萧何、张良他们这些值得信赖的大臣守家,不然他出去亲政一趟回来没准家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