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怪刘邦没给戚夫人留后路了,其实是她没听懂,才会错失生机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5-02-05 18:30:50

前言

作为史上有名的死于宫斗的女人,戚夫人被吕后施以“人彘”的刑罚是很多人的心理阴影,想想就觉得戚夫人实在是太惨了、吕雉实在是太恶毒了。

还有人将这事怪到了刘邦身上,觉得刘邦难道不知道妻妾不和,自己死后吕雉肯定不会放过戚夫人母子么?他那么爱戚夫人为什么不提前给他们安排好退路?

要是这么想,那刘邦就太冤了,因为刘邦死前早就告诉了戚夫人要怎么办,怪只怪戚夫人根本没懂他的良苦用心,还自信地以卵击石。

一、刘邦对戚夫人的劝告

很多人都奇怪刘邦既然忌惮吕雉,知道她在自己死后必然要仗着身份地位作威作福,那为什么不干脆休妻或者在自己死前下旨杀了吕雉呢?

这个问题其实刘邦自己就能回答,他的那首《鸿鹄歌》就是在认识到自己无法动摇吕雉的地位之后,无奈地对宠姬戚夫人进行的嘱托。

大家读“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这两句时脑中简直能响起刘邦那种无可奈何又心有戚戚的语气。

这首歌其实已经很能表现出刘邦让戚夫人从今往后安分一些,不要与吕雉争强好胜的劝诫意味了,奈何戚夫人满心都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她根本就没听懂刘邦的意思。

身为牵涉皇权争夺的重要人物,不得不说戚夫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和政治敏感性实在是太差了,按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个漂亮的“花瓶”。

虽然戚夫人周王室后裔,父亲也是秦朝将军,但实际上这些都只是名头好听罢了,她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势力,在后宫赖以立身的只有刘邦的宠爱。

这对于一个后宫女子来说是最弱势的情境,但她却以为自己得到了刘邦的心,自己的儿子也深受喜爱,就能在后宫横着走了,这就是她最大的错误。

刘邦识人能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强,他看得出来戚夫人根本就没把自己的话听到心里去,知道他们要是没了自己的庇护,想要和吕雉抗衡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爱妾和爱子,刘邦在去世之前其实不止通过《鸿鹄歌》劝告过戚夫人,他也准备了许多措施保护这对母子的周全。

如果戚夫人按部就班地按照刘邦的安排生活下去的话,就算吕雉再狠辣,戚夫人和刘如意也未必活不下来,但就算刘邦计划好了一切,戚夫人不听话那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二、刘邦准备的保护措施

刘邦给戚夫人准备的后路主要四个,可谓是从前朝到后宫方方面面都为这母子俩考虑到了,吕雉想动他们都不容易。

最好的保护就是隔离,所以刘邦首先做了个最直接的决定,那就是将刘如意封到一个距离京城远远的地方,让吕雉根本摸不着他们,这样就能逃出她的魔爪。

刘如意原本是代王,但是刘邦思来想去觉得代国离长安还是太近了,再加上当时原本的赵王因为谋逆被抓,于是顺势就将刘如意改封为了赵王。

不过因为当时刘如意年龄还太小,加上他实在喜欢这个儿子,因此并没有直接让他去自己的封国,但刘邦其实早就为他在赵国安排好了,刘如意随时都能去。

这个安排就是刘邦为戚夫人准备的第二条退路,那就是将重臣周昌任命为了赵国丞相,让他去辅佐、保护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

为什么是周昌呢?因为他几乎是从刘邦起义到登基监国一路跟随过来的老臣,在朝廷中不管是资历还是声誉都极佳,甚至连吕后都对他非常尊重敬畏。

所以有周昌在赵国顶着,吕雉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就算要对戚夫人下手也要掂量掂量周昌的分量,更别说周昌有很大可能是能够说服吕雉的,这就更好了。

其实刘邦还是很舍不得下放周昌的,毕竟当时他在朝廷担任着“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地位那是相当重要,失去他就相当于朝廷更难管理了一点。

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事只有周昌能办,因此为了爱妾和爱子的平安,刘邦只能忍痛割爱,大材小用地让爱卿从一国重臣成了一个诸侯国的丞相。

可以看出来以上这两个准备其实已经相当周全了,既能让吕雉鞭长莫及,又能在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有救兵顶着,刘邦的准备其实起了一些效果,奈何戚夫人是个“猪队友”。

在刘邦驾崩之前,刘如意就已经赶到了赵国,这本来挺好的,唯一一个意外就是戚夫人不肯离开长安,非要陪着刘邦直到最后一刻。

虽然她确实是很深情,但深情得实在不是时候,辜负了刘邦为她进行的一系列安排,导致刘邦刚去世没多久,吕雉就将戚夫人囚禁在了永巷当一个舂米女工。

可以看出来这时候吕雉对她还是手下留情的,奈何戚夫人非要往枪口上撞去试探吕雉的底线,她在永巷的时候作了一首歌,哀哀戚戚的控诉着自己备受虐待,还想要儿子来救她。

你说这能不让吕雉生气么?因此吕雉知道之后就怒了,当即传召刘如意入朝觐见,好让戚夫人“如愿以偿”,幸好有周昌在,几次都帮刘如意成功拒绝。

这下彻底惹怒吕雉了,她也不管周昌是什么身份地位、有什么影响力了,直接传召周昌觐见,周昌没法拒绝只能启程,然而最后吕雉就再次传召刘如意。

没了周昌帮忙找借口保护,年幼的刘如意只能启程前往长安,本以为这就是直通死亡之路了,没想到中间刘邦的第三个安排就起作用了,让他看到了希望。

三、戚夫人母子的下场

刘邦的这第三个安排就是对嫡长子刘盈,也就是继承了皇位的汉惠帝的遗嘱,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刘如意母子,让他好好照顾他们。

不得不说虽然刘盈的太子之位一度差点被刘如意夺走,但他却知道自己和弟弟都只是争权的的工具人,因此反而同病相怜,非常看重手足之情,记住了要保护好刘如意。

于是为了防止吕雉的人直接将刘如意在路上杀害,他甚至亲自去迎接刘如意一同进宫,后来又与弟弟同吃同睡,时时刻刻以自己作为盾牌保护着他。

奈何姜还是老的辣,刘盈和刘如意又不是连体人,总会有暂时分开的时候,于是吕雉就趁刘盈外出的短暂机会毒杀了刘如意,彻底断绝了戚夫人的希望。

至此,戚夫人彻底没有任何指望了,只能任由吕雉实行了“人彘”之刑,在痛苦、惊恐和绝望之中走到了生命尽头。

到此为止,刘邦为戚夫人准备的四条后路只出现了三条,那最后一条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戚夫人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谦卑,跟吕雉服个软认个错,保证不再让刘如意争夺皇位。

其实从刘邦另一个姬妾,也就是汉文帝的生母薄姬的处境就能看出来,吕雉对与皇位没有威胁的后妃和皇子不至于赶尽杀绝,刘邦正是看出来了这一点。

然而骄傲但愚蠢的戚夫人却根本就没把这个成功率最高的安排放在心上,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她觉得自己凭什么要跟吕雉低头?还不如直接杀了她!

结语

由此可见,刘邦对戚夫人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戚夫人要是按照刘邦安排的去做,那绝对能安全度过下半生,甚至刘如意没准还能代替汉文帝捡到一个皇位,但她不听话又能怎么办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