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4261f3f757ca49fb57e52f8b422a2f.gif)
自古以来皇室成员对于皇位的争夺都是非常激烈的,甚至亲兄弟之间都能闹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皇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点在唐朝的时候体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通过政变杀了兄弟之后才顺利夺得了太子之位,最后甚至将他父皇挤下皇位,顺利登基。
然而同样是在唐朝,却也发生了一件对太子之位兄友弟恭的事情,身为太子的兄长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而在兄长去世之后,弟弟竟然将兄长追封为了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54600b9edc5af8aecf50ea83ca0832.png)
身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武则天登基之后的光鲜,但是却没看到她为了登基背后的那些斗争和手段,几乎可以说是众叛亲离了。
唐高宗驾崩之后,先是由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登基,但是因为李显不愿意受母亲控制,因此被废黜,又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皇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10ff20fc487000f2c6d84c125961f36.png)
李旦倒是听话了,但是武则天的野心可不止当一个掌权太后,因此李旦也没在皇位上坐多久就被挤下去了,随后就是武则天自己登基称帝。
因此李显李旦兄弟俩的身份就变得非常尴尬,你说他们是皇子吧,但是他们又不姓武,怎么能当武周的皇子?但你要说他们不是皇子,他俩又确确实实是女皇的儿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7e9ddbb7b35fb261ec8c3a8412a7db.png)
于是这兄弟俩就这么不尴不尬、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几年,幸好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大了,在位十几年之后已经是耄耋老人,掌权能力大大下降。
于是李唐宗室就联合大臣们一起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随后又将李显迎上皇位复辟了大唐统治,但是此时的皇权经过这一番折腾之后依旧是很复杂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82d668172b10698ea8dcf0544abcc4.png)
李显在位期间对家人极其纵容,因此皇权逐渐落到了野心勃勃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手中,她俩甚至联手毒死了李显,韦皇后还想要效仿武则天称帝。
不过有一个武则天就已经是大唐皇室的极大失误了,他们怎么会让这种事再发生一次?因此李旦和他儿子就与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顺利清理了韦皇后一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edd75c2353eb81b537c63f6a419888.png)
随后李旦就登上了皇位,但这不代表他的日子就安生了,因为紧接着他就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立太子这件大事,毕竟唐朝此前在这件事上闹出的乱子属实是不在少数。
当时李旦的儿子中有两个非常适合当太子,首先就是他的嫡长子李成器,他当太子自然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但问题就是他还有个非常有出息的三儿子李隆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60a0f2b9916b6e8ce73122d4e4708d.png)
这么说吧,从当年推翻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开始,李隆基就开始参加了,后来更是亲自主导了推翻韦皇后的“唐隆政变”,让他爹当了皇帝。
因此李隆基的功劳不管是对国家来说还是对李旦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更何况李旦身为父亲也很清楚老三是个英明果决的人,贤能加上功绩,支持他当太子的人相当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d78bf7190b071c607f40c55484577f.png)
因此李旦看着俩儿子就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毕竟选谁都很有道理,要是选嫡长子继承虽然顺理成章,但那岂不是步了高祖爷的后尘,肉眼可见老三准得再来一次“玄武门”。
但要是选老三当太子,这就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不仅那些古板的大臣们得用奏章淹了他,老大内心肯定也是不服气的,这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aa20a7e94c8434122d323ebdbffbe9.png)
让李旦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老大李成器竟然已经做好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主动站出来为他排忧解难了。
原来在李旦登基之后,李成器也深知接下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立太子,他不是不想当太子,但是他却也清楚知道自己相较于三弟来说就太德不配位了,就算当了太子也不能服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6f4a4e38b9c8909c67cb3d8804972b6.png)
最重要的是他一样想到了他们家现在的状况就和建国之初简直一模一样,也知道李隆基肯定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处境就极其被动。
要是他装作没反应大大咧咧接下了这个太子之位,那没准都不用等他登基,老三就要反了,那时候他作为最大的障碍绝对逃不过一死,他实在是不想死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ded338b312435adda09cde4a36c038.png)
更何况就在李成器纠结的时候,他发现姑姑太平公主也开始插手立太子了,并且她支持的还是老三,毕竟李隆基怎么说也跟她站过一条战线。
正是太平公主的参加让李成器最终还是放弃了和老三争太子之位,毕竟李隆基自己就已经很有实力了,还和更有权势的姑姑联手对付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没一点胜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f401e4cb6e47c8065055080d81686a.png)
左思右想、犹豫再三之后,李成器最终还是决定给自己和家人留条活路,主动辞让太子之位算了,这样不仅能留个谦让的美名,还能在老三那儿卖个好,好让自己今后好过点。
于是他就主动上奏推辞父皇的好意,他称:“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22eccc06226033ac4f6ab915dbf539.png)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国家太平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就继承了,但是国家有难的时候最好还是有能力的人上位,这样才能不让天下人失望,也是造福社稷。
不得不说李成器这番话实在是说到李旦心坎上了,着实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于是李旦果断同意了他的推辞,并对李成器的气量大加赞赏,同时决定将李隆基立为太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0d577822ea926c0a73d79e10531709.png)
就这样,李隆基因为兄长的谦让顺利跨过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坎,不得不说实在是皆大欢喜,李旦解决了问题,李成器不用担心将来了,而李隆基更是最大的获利者。
因此他自然将兄长的“恩情”记挂在心,在他登基之后给予了李成器非常好的待遇,不仅让他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还能过上尊贵的生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45b06bc4355399e1c7a11a8682b6e5.png)
其实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本来就挺好的,毕竟当年李旦在武则天手下战战兢兢的时候,他们全家那有什么尊贵的地位?兄弟要是不齐心就活得更艰难了。
也就是立太子这事触及到了根本利益,让兄弟之间进行了一番猜忌,不过李隆基始终没有忘记过当年兄弟和睦的时光,因此李成器主动放弃之后他自然更觉得需要补偿兄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a4ceb36c731339f57f56a9447ff40c.png)
李隆基登基之后对兄长简直可以说是恩荣不断,给他加官进爵都是最基本的物质补偿了,看行为才能知道他对李成器有多重视。
李成器年纪大了之后身体不怎么好,时常卧病在床,于是李隆基就接二连三地下旨让太医去给他治病,并且还因为一个僧人治好了李成器就对他大肆奖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b829fa3224ec25dbf8eba1c21ec3e4.png)
不仅如此,每当李成器生辰的时候,李隆基还会亲自去为他庆贺,并赏赐众多珍玩珍馐,很多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皇帝待遇。
就连他自己得到了一个珍贵的“仙方”之后都想着李成器,将这个方子分享给兄长,还说:“今分此药,愿与兄弟等同保长龄,永无限极。”足见兄弟俩的手足之情有多深厚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ed240b9fe3536ad77e00a8dc955f5d.png)
如果说这些都不足以看出李隆基对长兄的尊敬,那么在李成器去世之后,李隆基的做法就绝对是诚意满满了。
他惦念着自己的皇位是因为李成器主动放弃才能得来的,虽然在李成器活着的时候再怎么补偿也不能太过分,但是人都去世了就没这么多规矩了,于是竟然将李成器追封为了“让皇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20a3ace481c7bbecf2d7af64145002.png)
由此可见,皇家不一定是没有真情的,即使像李隆基这样能“一日杀三子”的薄情皇帝,他心中也是记挂着手足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