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可以载入校史了。”
本以为是句“凡尔赛”的话,但顺着这条帖子往下看,才知这是一位妈妈的“发疯文学”。
描述中,这位妈妈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被告知:儿子考试的语文成绩只有9分,刷新建校以来的最低纪录。
她还笑称孩子没遗传博士爹的学霸基因,倒是隔辈继承了祖奶奶的学渣基因。
这要是换了别的家长,孩子打上学起,每一科都创班级“新低”,不说打一顿,一番说教估计少不了。
但这位妈妈却用坦然自嘲,欣赏着孩子的探索欲,只为找到属于“蜗牛”的路。
想起作家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写道:
“如果孩子是平凡之辈,那就接纳他们的普通;如果孩子是出类拔萃的人,那就让他们展翅高飞。”
毕竟,父母只能陪孩子走完一程,剩下的路,终究得他们自己走。
如果走得慢了些,那就少些催促、多些耐心,便是孩子一生之幸。
学渣娃不是“笨”
只是不被理解
之前,一位叫高毅朝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视频在网上火了。
画面中,高毅朝先对儿子拖了班级后腿表示歉意,随后再肯定儿子,相信他能成为国之栋梁,拥有美好未来。
这般“先抑后扬”的表达,引得评论区一阵好评:
“说得和我家女儿一样,学习特别差,但人家就是内心强大,吃喝玩乐样样不差。”
“听不懂的好笑,听得懂的才知道这是父亲的心声。”
是啊,分数低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但父母的言行却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其实,在此之前,高毅朝看到儿子不争气的成绩,也不是滋味:
小学就这点儿分,考不上高中、大学怎么办?
有时,火气一上来就直接开吼:“为什么你考成这个样,你为什么不努力?”
为了助孩子提升成绩,高毅朝还考了心理咨询师,之后就调整策略:
将紧盯儿子学习的眼光往回收,去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
学习不好,但能吃能睡、心理强大,懂得照顾妹妹,还有团队意识。
听到老父亲在视频中的发言,儿子更觉得到了尊重,往后也开始早起去学校背书,学习。
所以你看,父母在不断摸索、调整教育方式,孩子也会在此过程中,根据外界反馈做出改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
看到蚂蚁搬家会盯上好半天,会幻想自己成为小仙女或者小骑士,平时兴致一上来,还会把新买的玩具都给拆了……
这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直接呈现。
你若是呵斥、指责,那孩子叛逆现象越明显;但你要是夸奖、鼓励,他们也会在爱意中自我驱动。
从来都没有笨小孩,只有笨教育。
懂得理解孩子的委屈与无力,即便他们考得不好,父母的鼓励与包容,也会替孩子搭建起发光的舞台。
假如人生的路不止一条
父母应该怎么做?
“假如人生的路不止一条”,这是不久前的热搜词条。
下面挤满不少网友的扎心回复:
“做自己,想走哪条路走哪条路。”
“我想去大草原上放羊。”
“我不想只做什么,我想体验所有。”
言语中充满渴望,但所有人也都明白:而今做不到的事,都是过去没能选择的路。
而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妈妈,也突然意识到:
以前只想推着孩子向前走,但现在发现自己无权干涉他未来的路。
让孩子自己选,才最稳妥。
“牛娃”周浩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范例。
他打小就是学霸,不仅学习好,还爱捣腾机械类的东西,研究其构造和原理。
只是高考填志愿时,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父母觉得那样会浪费分数,便强烈建议他报考北大。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他只得妥协,却不承想被北大录取后,调剂到了不感兴趣的生物专业。
主修专业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他只得去旁听清北工科院的课,但依然没法深入学习。
迷茫许久后,他选择休学一年,体验生活。
只是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生存都是问题。
一番权衡后,他决定从北大退学,进入中国数控技术领先的学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就读。
放着名校不读,他的父母自然不同意。
但这次,周浩坚定地选择了梦想,家人只得作罢。
换了个学校环境,他感受到了极大的自由:
小班授课,安排最好的老师一对一教学,所有教学设备,也对他全天开放。
学习热情被点燃后,他接连在喜欢的领域取得成绩:
在校获得数控技能大赛冠军,不少外企向他抛出橄榄枝;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机械领域多次获得国家大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进落户北京。
一路曲折,却又让人叹服:
如果说考上北大需要实力,那么放弃名校去读技校,着实需要魄力。
周浩很坚定,而他的父母,虽有过阻拦,但最后也只是选择尊重。
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方向对了,怎么走都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所以,如果孩子想走自己的路,父母该怎么办呢?
我想,文化课跟不上,那就发掘一下孩子的特长,可以走艺考、体招;
他们若是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那就着重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培养一门技能。
育儿路上,父母不越俎代庖 ,孩子才会离梦想越近。
像蜗牛一样的孩子
也能找到自己的路
养育孩子,不在灌输,重在影响。
若是长期被否定,那他们会变得自卑敏感;但要是从小被爱包围,他们则会坚强且有担当。
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所言:“爱是美德的种子。”
怎样的环境,孕育怎样的花。
想起脑瘫患者马启航的故事,便是如此。
他在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脑部萎缩;8个月大时,开始住院接受治疗。
住院效果不明显,父母又带着他辗转到广州做针灸,半年时间花费近10万元,才换来他单独坐立的转变。
坐起来,这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值一提;但于马启航而言,小小进步却是爱的奇迹。
家人为他到处求医问药,每天给他做全身按摩,他到了12岁才能在搀扶下慢慢走路。
他的父母如是说:“他只是比一般人慢点而已。”
所以,谈及马启航接受的教育,3个关键词就足以概括:父母教、自学、旁听。
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入大学深造,但却在网校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完大学的相应课程,一度获得老师的好评:
“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努力的学生。”
他的父母,对此也颇感欣慰,为多年的坚持与不放弃。
当初若是因为孩子学得慢,而失去耐心向命运低头,或许将是另一种结局。
突然就懂了那句名言:
“如果你无法飞翔,那就奔跑;如果你无法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你无法行走,那就爬行。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成为学霸拿高分,获得名利谋高薪。
每个孩子,总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为人善良。
就像,身体缺陷是不可逆转的伤,成绩不好是令人头疼的事。
但,即便他们落后于同龄人,走得慢些,有了父母撑腰,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父母的平和与鼓励,也会让“蜗牛一样的孩子”,交出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教育没有一种标准,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中龙凤。
那句挂在嘴边的“这是为你好”,有时只是一种心理投射,这在孩子看来,只会觉得:
只有我变得更好,爸妈才会更爱我。
这样一来,爱就有了条件,成了枷锁。
所以有人问:如何让孩子成为高分学霸?
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回答:
“养花要懂花的习性,育儿也要像养花一样懂孩子的人性。”
用爱滋养,而不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与所有父母共勉!
玩游戏太有趣了,强烈刺激大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就不说了,基本是注意力很难集中!
我现在发现我女儿的语文不咋滴,英语和数学很好,我和我老公两个也是语文不咋滴,我高考,语文是五门里最低的,我老公高考,语文成绩是他一门理科的一半,我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拯救我女儿的语文成绩
小学一年级就9分就实在过份了,我女儿年级有个智力比较低下的现在六年级也能拿二十几分啊
如果我的孩子努力了,还是达到这个水平,我会劝慰他;如果我家庭优渥,不愁吃喝,纵使他不努力,我也会劝解自己,没必要去纠结这些。
我儿子之前笑他同桌笨,可前一阵发现,同桌有个同样笨笨的亲姐,改成同情起同桌姐妹两不幸继承了父母的劣质基因了
之前我儿子班有个孩子一年级数学考9分,每天不想上学,到了校门口就在门卫室呆着,不往教室去,游戏玩的贼溜
这孩子的爹不是亲爹
博士爹,这个妈妈做梦的吧
写得很好[点赞][点赞]
我们班的学生数学考6分,语文还能看50多分呢
学习是人类最为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