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噩梦吴三桂的闪电战

健时东泽明月 2023-06-11 00:43:05

 为师出有名,讨清檄文是绝对需要的。吴三桂手下文人不少,早就精心准备,多次润色,最终出炉一份大义凛然的檄文。以吴三桂名义发派全国的这篇讨清檄文,文采飞扬,气势弘大,确为文士精心大作。但是,如果细看内容,文中不实之词太多,粉饰机心,掩人耳目,竟然说自己委曲求全三十年是处心积虑为了替明朝报仇,全然不提当初缢死永历帝的目的何在。

  最让人起疑的,是他提到自己一直奉养明朝“三太子”,志在恢复明朝——这简直就是大白天说鬼话,哪里有明朝“三太子”在吴三桂手里啊?更何况,改易年号,自称“大周”,何来复明?

  吴三桂反了

  当然,檄文嘛,本来就是攻心用的宣传单。既然清朝干了那么多坏事,天怨神怒的,吴三桂就要拯万民于水火了。为了恐吓,他在檄文中还自称有兵360万,更就是痴人妄语了。

  和日后太平天国杨秀清檄文不同,吴三桂这道檄文在三藩被平灭后,任何清官方或私人著述都遍寻不到。清朝官方史书中只说吴三桂发“伪檄”,但没有任何内容记载。这是因为,经过康熙、乾隆、雍正三朝高压统治和文字狱,数十上百万份的吴三桂檄文,基本毁灭殆尽。尤其是吴三桂檄文中对清朝骂得太过瘾,又涉及多尔衮时代诸多清廷忌讳的史实,所以清廷竭尽全力要打压这份檄文的影响和传播。到了乾隆时代,还有夏邑生员段昌绪因为家里藏有吴三桂檄文而遭全家论斩的。所以,这份文件能够流传至今,确实很不容易。

  吴三桂初起,檄文四出,贵州、四川、湖南、陕西等省先前他的手下纷纷思变,接连起兵响应。

  云南就不用说了,一声令下,除了按察使李兴元、云南知府高显辰、同知刘昆等人宁死不降以外,在云南的清廷官吏大多投降应叛,诸如云南提督张国柱、永北总兵官杜辉、鹤庆总兵柯泽、布政使崔之瑛、提学道国昌等大批汉官汉将,马上响应。他们纷纷接受吴三桂任命,成为“大周”之臣。

造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云南马上全境平定,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接下来,要和清朝争天下,那可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大事。

吴三桂马上布置军事,命官选将。在他的军事设置中,很有前明的风采,首设金吾前后左右四将军,这就是他的禁卫军和司令部指挥中枢了;其次,设左右两翼将军,以下再设左右两掖将军、铁骑前后左右将军、骁骑前后左右将军;接下来申明名号,有奋威、仁威、亲威、建威、龙威、绥远、怀远、广武、勇略等将军;其次,就是各路总管,设立征朔、讨朔、覆朔、灭朔、殄朔、破朔、剿朔、靖朔八大将军——之所以在各个“将军”之前冠以如此响亮的名号,之所以有那么多“朔”号将军,都是针对清朝而设的。“朔”者,就是代指起于东北的满洲八旗,此字之前冠以征、灭、殄、覆、破、剿、讨、靖,深刻表达了吴三桂要彻底消灭清朝的决心!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吴三桂下令大军出动北伐。起兵之时,吴三桂军队所执战旗皆为白色,步骑兵头上所戴的帽盔也都是白毡包裹,意即为南明永历帝挂孝。

  于是,这支白色大军,气势汹汹,满怀悲壮,直向清朝统治区域杀去……

  吴三桂起兵,清朝上下起先对此一无所知。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本来差往贵州为吴三桂搬迁备办所需夫役粮草的兵部郎中党务礼和户都员外萨穆哈二人,万分紧急地疾驰到北京兵部衙门。由于日夜兼程,二人下马差点摔死,一时气厥,皆口不能言。

  堂吏们挺奇怪,又掐人中又灌水,才把二人弄醒。良久,党务礼说出了骇人心魄的一句话:

  “吴三桂反了!”

  原来,党务礼、萨穆哈等人奉命至贵州为吴三桂搬迁服务。结果,当时云贵总督甘文焜刚刚截获贵州提督李本琛约请贵州巡抚曹申吉共同参与吴三桂起事的密信。乍看密信,甘文焜魂飞魄散,马上就告诉党务礼等人,让他们即刻回北京报告朝廷。

  党务礼等人有命逃回京城,但云贵总督甘文焜就没那么好命了。他未及逃窜,吴三桂已经逼近。眼见情急,甘文焜马上命令自己姬妾同府中七名妇女亲属自缢吊死。然后,他带着四儿子甘国城率十余名亲兵骑马狂逃,想到镇远之后召集湖北清军扼守险隘,堵住吴三桂大军使之不得出贵州。

  结果,甘文焜千辛万苦驰至镇远(今贵州镇远),守城副将已经投降了吴三桂。无奈,他只好渡河接着逃跑。到吉祥寺歇息之际,镇远兵士忽然赶到,把一行人包围在寺内。

  甘文焜自忖无命逃出,父子就决心自杀。甘国城请求先死,夺下父亲手中刀就猛砍自己脖子,临倒地,他还能把刀还给他父亲。甘文焜经此刺激,也提刀自刎。

  由于清史稿是清朝遗老所撰,竭力描写甘氏父子的“壮烈”。这对父子自刎而死,确实像两个爷儿们所为。但是,清法严酷,一旦事情有变,封疆大臣如果不死当地,活着回到京师也难逃活命;而且,如果不死向吴三桂投降,甘文焜留在京城的家属也会被清廷杀戮无遗。

  武大郎喝药,早晚也是死。如今甘氏父子痛快自己先死了,最起码家族能够得以保全。

  吴三桂起兵云南,甘文焜父子自杀,消息传来,京城举朝震惊。

  事起仓猝,本来就年轻毛嫩的康熙也是惊骇异常。不得已,只得马上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

  事到如今,大臣们想到的不是如何拒敌和平叛,而是互相再次大吵大辩,从前反对撤藩的大臣们终于找到理由,纷纷要求责罚那些主撤的大臣。大学士索额图甚至愤然出班,要求康熙下诏处死先前那些主撤的大臣。

  听索额图此语,康熙气得不行,还不好马上发作,只得和稀泥说:

  “撤藩出自朕意,他人何罪?”(《清史稿·明珠传》)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火都上房了,对于康熙君臣来说,最要紧的不是讨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平灭吴三桂的问题。

  不过,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和清朝高压政策确实厉害。本来撤藩是清朝兔死狗烹的把戏,结果,吴三桂这条大狼狗没能束手就烹,忽然起兵,闹得大清朝鸡犬不宁。结果呢,本来这一场因为满洲高层莽撞而引发的国内战争,经过粉饰涂抹,被拔高成“明君”康熙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这种说法,确实就是清朝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后才能导致的结论——从来也没听谁说过刘邦杀韩信、烹彭越是维护国家统一的!

  康熙皇帝的应对

  惶骇之余,康熙朝廷最终还是冷静下来,进行了一系列部属。首先,派出兵马,迅速分守战略要地。由于广西与贵州紧邻,康熙马上任命一直驻防广西的已故定南王孔有德女婿孙延龄为“抚蛮将军”,在当地统兵固守;其次,命令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兵四川。由于四川云南接壤,派出军将扼守巴蜀门户,乃关键布置;第三,派出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领满洲八旗和部分汉将赶赴荆州;第四,在山东兖州和山西太原分别集结大批部队,随时准备调遣或应援邻近地区。

  军事措施发布之后,康熙同时颁布战时政治措施:

  第一,马上向各重要军镇通报吴三桂反叛之事,对各地文臣武将力加安抚、鼓励。特别是对于控驭西北边疆的陕西省,康熙尤为重视,向陕西总督哈占、提督张勇、王辅臣发去紧急谕旨,要他们齐心协力,捍御边疆,绥辑军民;第二,对于昔日吴三桂属下文武官员,无论是在职或者闲住的,虽有父子兄弟现在云南吴三桂麾下,概不株连治罪,以安其心;第三,为防止吴氏家族内外沟通,康熙下旨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暂行拘禁;第四,下令停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两藩。

  十二月二十六日,康熙正式下诏,削除吴三桂平西王王爵,并以中央政府名义向云贵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发布通告。此篇谕旨一发,就表明了朝廷同吴三桂毫不妥协的立场和原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把吴三桂清初对清军的迎降,从“归诚向化”定性为心怀叵测的“穷蹙来归”,完全勾销了吴三桂先前为清朝夺取全国政权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而且,谕旨之中,康熙以皇帝口吻,道出了他内心对吴三桂的痛恨,并且公开悬赏要吴三桂和他核心成员的首级。

  可见,康熙帝亲政不久,忽遭如此大祸,内心对吴三桂的仇恨和惧怕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后来,三藩平定,康熙执政的余年中,吴三桂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成为康熙帝一直后怕不已的梦魇般回忆。

  从清廷停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两藩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康熙当时是多么的无奈。本来三藩同撤是他的基本国策,没有想到,如此轻率的决定,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祸端。显然,康熙帝事先对三藩、特别是吴三桂的反应完全估计不足。由此,全国性的大内战,忽然而起。

  当时,暂时免撤两藩,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坚持再撤二藩,福建、广东两地,当地又有谁马上出兵替清朝来防卫呢!

  而且,康熙当时对广西将军孙延龄的“厚爱”,也体现了这位满洲皇帝的心机和势利。孙延龄原是定南王孔有德属下一个无名小卒,后来被孔有德赏识,把自己独生女儿孔四贞嫁给了他。穷小子娶对了女人,霎时如登龙门。可那孙延龄出身卑微,无德无才,为朝野所轻视,又曾经擅自杀人犯法,已遭到朝廷内外诸臣攻击。本来,康熙原本想撤换他的,由于吴三桂的威胁忽然显现,康熙只得忽然“重用”孙延龄。

  诏旨频发,全国动员,清廷还是阻止不住吴三桂大军前进的步伐。吴三桂起事造成的影响,迅速扩大,自南而北,汹涌而来。

  激起民间的反清情绪

  吴三桂起兵后,近乎兵不血刃,就把云南相邻的贵州拿下。当时,吴三桂把亲信胡国柱留镇云南,自率诸将大军径取贵州,并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驰至贵阳。其爱将马宝前驱入城,未作任何抵挡,贵州提督李本琛就跪于马前迎降。

  李本琛是甘肃西宁人,乃明朝抗清的总兵官高杰外甥。这个人,最初在洪承畴手下做明军的中下级军官;明亡后,他在南明的弘光政权中官升总兵,在舅舅高杰手下做事;后来,高杰被李定国所杀,紧接着清朝亲王多铎南征,李本琛就率部下十余万人降清,并以原官随清军军渡江,并且曾经协助清军杀人无数;江南平定后,他在顺治十年随洪承畴再次南下,协助那位前明时期的老上司为清朝经略五省;顺治十四年,跟随洪承畴取贵州;顺治十六年,得授贵州提督,特加太子太保衔;吴三桂任云贵总管后,两人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先前吴三桂上疏辞去总管时,他还上疏盛陈吴三桂功绩,请求朝廷继续留任这位平西王。

  李本琛本人就是清廷在贵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投向吴三桂,就意味着贵州全省全部倒戈。为此,吴三桂大喜,马上封他为 “贵州总管大将军”。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元旦,吴三桂正式称“周王”,改元“利用”,同时宣布废除康熙制钱,自铸货币,名为“利用通宝”。

  看到吴三桂自立“周”朝,不少儒生和谋士就劝他还是应该奉明朝为正朔。

  推算起来,清军1644年入关,到吴三桂叛清,正好有30年;而如果从永历帝被擒杀南明覆亡开始算,才有10多年时间,明朝遗民许多人还都健在人世。即使明朝灭亡时期及冠的成年人,到此时也都还是盛壮之年,这些人,肯定对明朝怀有留恋之情,他们复明的愿望依旧强烈。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清朝普通百姓来说,即使出于汉民族最简单的自尊心,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多年来横征暴敛、杀戮无数的异族政权统治。所以,一旦吴三桂能够打出复明大旗,肯定号召力非凡。

  但对于吴三桂集团的军人和谋臣来说,明朝的符号没有多少吸引力。当初连南明的永历帝都遭到吴氏集团擒杀,如今厚重脸皮再抬出明朝旗号,日后如果真的夺取了全国政权,还哪里有脸以前明忠臣自居呢。而且,如果没有明朝的负累,跟随吴三桂开国成功,平西王也就是至尊皇帝,水涨船高,他的属下自然都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勋臣!

  特别是吴三桂的左膀右臂方光琛和胡国柱,坚决反对扶立明朝后裔。当时,铁蹄得得,胜报连连,吴三桂更加自负,索性就不再大张旗鼓宣布复明的理念。为此,就大伤前明士大夫之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在徽州的谢四新写诗给吴三桂,痛斥他这一生的斑斑恶迹,不愿意和他这个终生叛逆的巨奸合作。

  云贵两省唾手而得,吴三桂顿时间膨胀了,毫不迟疑自率主力北上。他派出马宝、吴国柱等人由贵州进逼湖南;派王屏藩进川,再逼陕西。

  马宝所部吴军所向披靡,大军经镇远进入湖南境内,在三个月时间内,接连攻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清军处处无备,望风而逃,以至于吴三桂大军“五千里无只骑拦截”。

  吴军所经之地,清朝的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特别是湖南绿旗官兵,踊跃投降。

  吴军在湖南大胜,消息传开之后,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民间对清朝统治压抑了许久的仇恨,逐渐开始爆发。

  “朱三太子”重现北京

  对于清朝君臣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胆寒的是四川的局势。

  吴三桂刚起兵,由于四川与云南接壤,康熙马上调当时驻守西安的西安将军瓦尔喀火速进川。但是,未等清朝援军赶到四川,四川提督郑蛟麟与川北总兵官谭弘已经合谋向吴三桂投降。

  那郑蛟麟原本也是明将,但降清很早,在清入关前的松山大战之后就败降清朝,后来官至四川提督。吴三桂起事后,对这位郑爷的即时投降大喜,马上封郑蛟麟为“总督将军”,封谭弘为“川北将军”。

  这边谭、郑降吴,清朝四川巡抚罗森和总兵官吴之茂也不怠慢,马上也打起白旗,宣布投降吴三桂。至此,四川全省一时间归附吴三桂。

  由于四川总兵官吴之茂对外扬言要配合吴三桂作战,出汉中,下夔州,顿时使得清朝的局势岌岌可危起来。

  吴三桂起兵的动静确实太大了,不仅烽烟四起,就连清朝的政治中心北京,也不断有密谋暴力事件发生,使得清朝统治险象环生。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消息传入京师之后,立刻引起骚动。很快就有一个叫杨起隆自称是“朱三太子”(明崇祯皇帝的第三子),秘密组织起事。杨起隆诈称“朱三太子”非常有效验,马上吸引了很多人参与。由于当时清朝全力关注南方兵事,杨起隆就和部众相约,择日在京城内外同时放火,聚众杀人,趁机一举推翻清朝统治。当时参加者,大都是城内满族贵族各官的家奴,经过私下串联,人数多达一千余人(甚至上万人)。

  由于郎廷枢家奴“黄裁缝”酒醉泄密,清廷事先侦知此事,进行忽然镇压。清军关闭城门后严行搜查,最终捕获数百人,但主谋杨起隆却跑掉了。

为此,不仅城内百姓惊恐,康熙也感到十分后怕。在他亲自过问下,最终把黄裁缝等二百余人按“谋反律”判处凌迟死罪。而这些人三族,也被清廷诛杀。根据《清圣祖实录》,如果谋逆族诛,这些犯人的亲属,自祖父以下,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还有叔伯兄弟之子,凡男性年十六岁以上者,都处以斩刑;男十五岁以下,以及“本犯”母女妻妾姊妹及财产,都要被收逮入官。

  康熙假仁慈,经他亲笔勾决,只判处黄裁缝等九人凌迟处死,其余一百九十四人“宽大”处理,不凌迟碎剐了,改为斩头处决!

0 阅读:43

健时东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