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朝鲜半岛的三年政治混沌

健时东泽明月 2023-06-09 17:52:02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签字,但至今没有举行后续的政治会谈,堪称历时最长的军事停战。   《协定》文本与政治问题撇得很干净,《协定》文字中未正式出现参战国名,仅能从部分签字人军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美国陆军上将”看得出国别。在不得不涉及朝鲜半岛的两个政权时,采用“某军军事控制地区”一词。 《协定》末尾漫不经心地说一句“双方军事司令官兹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后的三个月内,分派代表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等问题”。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句空话——三个月后双方外交官员开始磋商,但仅在苏联是否参加正式会谈的问题上就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签字的两方三军不包括交战主力之一的韩军,《协定》的文字中甚至没有出现韩军字样。韩军作战行动受联合国军总司令与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但韩军并不属于联合国军序列。   2006年8月22日朝鲜中央社报道,朝鲜政府说韩美正在进行的一年一度“乙支焦点透镜”军事演习是“一种战争行为”,朝鲜将因此不再受《协定》的约束。2009年5月28日朝鲜军方通过朝鲜中央社发表声明,称韩国宣布全面加入《防核扩散安全倡议》后朝鲜将不再遵守《协定》。“不受约束”、“不再遵守”是不是正式退出《协定》呢?而且《协定》由两方三军签署,若一方中的一军不遵守、另一军并未表态意味着什么?    一   1943年12月1日,美、中、英三国公布《开罗宣言》,其内容已在德黑兰会议期间征得斯大林同意。宣言指明,日本的领土将被限于本土四岛及附属岛屿,不仅从战争期间的侵占地退出,还剥夺战前攫取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以制裁战败国名义而争抢土地,但《开罗宣言》表态同盟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日本的侵占地凡属主权国家者当然是明确归还,太平洋日本委任统治地则解除委任权另行安排,但朝鲜无可归还。《开罗宣言》称:“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谈到这个“相当时期”是40年,因为朝鲜人“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日本投降后朝鲜就是一块无主的土地,没有人或组织可以代表朝鲜,处理朝鲜的方式是从军事占领进而到国际托管。与处理日本模式相比,日本完全属于美国(其他国家至多是象征性占领或参与咨询),而朝鲜的处理设想有中、英、苏参加。   当年有没有考虑过由四大国对朝鲜分而治之的方案呢?从道义上说分而治之是对朝鲜人的极大伤害,朝鲜毕竟不能与日本、德国相比。然而从法理上说这并无问题,毕竟朝鲜亡于日本已有35年。果真如此,则根本无须三年混沌与一场战争就形成今天的半岛政治局势。   日本乞降的次日,杜鲁门向各盟国提议由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执行盟军对日本的占领。苏联进入亚太战场仅数日时间,但对于美国的这种当仁不让的姿态也不能完全顺应。斯大林提出设两名盟军最高统帅,即麦克阿瑟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并列,但遭杜鲁门坚决拒绝而最终只是任命了一名中将(杰列维扬科)为苏联驻最高统帅部的代表。   8月14日由美国拟订的《总命令第1号》方案出台,规定中国(除东北、包括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由中国战区统帅受降;中国东北、朝鲜北纬38度以北地区及南库页岛由苏军远东军总司令受降;东南亚、北纬16度以南的法属印度、泰国、缅甸、菲律宾以南太平洋岛屿由东南亚战区统帅与澳军司令受降;日本、菲律宾、朝鲜北纬38度以南地区由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受降;太平洋其他地区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受降。   此方案只需征得苏方的同意。美、英关于受降安排早有预案,6月间于波茨坦举行的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上,已商定菲律宾以南原属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地域改属东南亚战区,以便美国去经略更大的空间。台湾原属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此时按政治、军事问题一揽子解决的原则改由中国战区受降,这也不会引起争议。因此最可能的异议就在美军与苏军的结合部。朝鲜问题之难在于尽管苏联对日作战8月9日才揭晓,但苏军一步就可跨入朝鲜,美军却远在1000公里外的冲绳,而且驻朝鲜日军已于8月9日奉命入列关东军即苏军的作战对象。日本乞降前美国没有认真设想过朝鲜的占领方案,匆忙之中确定美苏两军以北纬38度线为界执行朝鲜受降与占领,而苏联竟也同意了。   斯大林关注更重要的问题:方案将千岛群岛当作日本本土,驻千岛群岛日军属于北海道第5方面军序列,由美军受降是顺理成章的。至于根据《雅尔塔协定》这些岛屿应交给苏联是政治问题,而受降是军事行动。斯大林提出千岛群岛应由苏军受降,政治、军事一次性解决千岛群岛问题。考虑到日后苏联舰队自由出入北海道外海之宗谷海峡、根室海峡,斯大林还要求将北海道北部划为苏军受降区。美国觉得除了军事受降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千岛群岛问题,但绝不让他国涉足日本的占领。为了杜绝斯大林的进一步要求,在让出千岛群岛受降权的同时反提出在千岛群岛划一个岛屿供美国设置军事基地,这显然为苏联不能接受。最终苏联获得千岛群岛受降权而两相扯平。   远东战役一发起,苏军就从海上进入朝鲜。太平洋舰队8月12日攻占雄基、罗津,16日占清津,19~22日占成津(今金策)、元山,21日苏军以空降方式占领平壤。朝鲜半岛日军兵力分布是北弱南强(战争末期日军为防美军可能的登陆,南部设重兵第17方面军的7师团2独立混成旅团,北部只有第34军的2师团1独立混成旅团),苏联又占有地理上的便利,若苏联用军事手段占领全部或大部朝鲜,美国也没有什么办法,何况注意力不在此。9月2日《总命令第1号》正式发布时苏军已跨过三八线,奉命立即退出。美、苏良好的合作行为表明双方尚未意识到朝鲜问题的恶劣发展。  二   9月4日美军先遣部队空降汉城金浦机场,8日第24军军长霍奇中将率主力在仁川登陆,9日霍奇在汉城主持受降签字仪式。日军投降代表是第17方面军司令上月良夫陆军中将,镇海警备府司令山口仪三郎海军中将。朝鲜总督阿部信行陆军大将(预备役)出席了签字仪式,这是朝鲜政权交接之标志。即日成立了驻朝美国陆军军政厅(The 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第7师师长阿诺德执掌民政。霍奇无视阿部信行的敌国俘虏身份要求他继续留用,几乎酿成政治风波,几天后这一决定就被取消。   流亡美国的李承晚与寄居中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早就要求美国政府承认其地位遭拒绝。美国的理由是不能“剥夺朝鲜人民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政府形式和人选的权利”,何况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亡政府。   “8·15”后,汉城的朝鲜独立运动各方领袖人物纷纷登台。老资格共产党人朴宪永在汉城重建朝鲜共产党。左翼民主派吕运亨、安在鸿组建了建国准备委员会。吕运亨1920年代曾加入共产党,又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任过职,朴、吕两派得以合作在美军接管南朝鲜前产生了一个“朝鲜人民共和国”。右翼方面先是成立迎接临时政府归国准备委员会,继而改组为国民议会准备委员会。   美军甫抵朝鲜,人民共和国与国民议会准备委员会都向美军当局交涉希望接管全部政权。美军政厅申明朝鲜的独立与正式政权的建立都必须遵从同盟国的安排,因而对人民共和国与国民仪会准备委员会不予承认。阿诺德长官坚称“在美国占领区内,除了美国军政厅之外,不能有任何政府存在”。 是年末,李承晚、金九、金奎植(临时政府副主席)等相继回到汉城,吕运亨、朴宪永的人民共和国早已安排了李承晚、金九的职位,但因朴宪永的共产党身份,李承晚、金九拒绝与人民共和国合作。   试比较一下日本、台湾、朝鲜之异同:日本的旧政权得以保留,这不仅有战胜国的同意,就政府与民众关系而言也无操作上的困难;台湾与朝鲜的旧政权必须完全取缔,既是战胜国意志的体现也有民众对于原统治者仇恨的因素。但台湾可以归还中国政府,朝鲜却无处归还。托管之前必定有一段军事占领期,完成受降、解除武装、遣返(苏军管辖的战俘被解送西伯利亚)任务的同时,社会治安、民政管理不可一日无。霍奇的军政厅在拒绝各派别参政的同时不可避免留用原政权部分人员,这招致民众强烈反感。朝鲜问题的困难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苏联虽然8月9日才对日作战,但享用战利品朝鲜与美国并无差别。执行军事占领的苏军第25集团军司令奇斯佳科夫上将8月底进驻平壤,即在北方各地成立警备司令部。原在苏联、中国境内从事抗日活动的朝鲜革命者随苏军进入北朝鲜,金日成因有苏军第88独立步兵旅军官资格得以直接担任平壤警备司令部副司令职务。与美军不同,苏军当局一开始就控制、支持地方自治组织——“朝鲜人民执行委员会”。   北方政治舞台上的力量还有:以曹晚植为首的民族主义派;以玄俊赫、朱宁河、吴琪燮为首的朝鲜共产党北方组织;延安派重要人物金枓奉、武亭、朴一禹等也于12月到达平壤。   10月苏军组建驻朝民政厅,政治军官罗曼年科任长官但不直接执政。11月19日北方的民众自治组织发展为临时政权——北方五道行政局,苏军安排62岁的曹晚植任主席、共产党人武亭任副主席。若仅就政权的发育、有效程度而言,北方超过南方。苏军占领当局起用了众多有军事政治经验的人辅政,而美军主张必须由民选决定,政权建设须另起炉灶,连李承晚、金九这样有相当声望的独立运动领袖也不行。   12月12日,美国驻朝军政厅宣布以朝鲜共产党为主的“人民委员会”、“人民共和国”为非法,同时实施新闻检查、限制罢工和劳工运动。美军当局对所有派别政治力量的拒绝成为刺激朝鲜民众独立、复国愿望高涨的因素之一,加之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分歧的升温,南部朝鲜出现抵抗运动甚至武装斗争。   美军当局未料朝鲜半岛有如此强烈的独立意识,朝鲜人不能容忍占领军存在,遑论托管?1945年12月霍奇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朝鲜人渴望独立胜过一切,而且要即刻实现!”    三   1945年底美苏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达成协议(经中国政府同意):在美苏监督下筹组朝鲜临时政府,并由美苏中英四国经由临时政府实行为期5年的托管。然而此时的南北方政治形势不是如何托管,而是能不能托管的问题了。   朝鲜舆论大肆渲染托管统治与朝鲜独立原则背道而驰,29日起南方爆发大规模抗议行动,31日汉城东大门广场举行了反对托管统治大会,罢市、罢工、街头骚乱迭起。左翼、右翼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让位于目标的一致。   苏联却能有效控制北方政局,在全朝鲜反对国际托管、要求尽快独立的浪潮中,北方主流政治团体一致拥护莫斯科决议。之后南方的左翼也改变了态度。反对托管的南部朝鲜舆论认为美国以托管来拖延朝鲜的独立,南方的混乱局面成为苏联与北方舆论指责美军军政厅破坏莫斯科决议的根据。意识形态分歧附加于托管问题,政局逐渐为意识形态分歧所左右,反对托管就是反对北方。现在无论托管好不好、托管或不托管的后果如何,北方是秩序、南方是混乱。历史的疑点是莫斯科决议怎么成了南北对峙的转折点:究竟什么派别反对托管?反对托管的真实理由是什么?苏联人设想的托管与美国人设想的托管一样吗?南方右翼民主党领袖人物、《东亚日报》社长宋镇禹因宣称拥护托管竟被暗杀于12月的乱局中。以致2003年12月韩国媒体还在追索《东亚日报》当年声称“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上可能会讨论韩国独立问题,苏联提议实行托管统治,美国主张立即独立”一事,认为《东亚日报》混淆视听的报道在南北分裂问题上起了恶劣作用。莫斯科会议上美国曾提议实行美苏中英四国代表行使司法、立法、行政等所有权力的托管统治,而苏联认为美、苏两国必须为辅助朝鲜独立而合作,托管期间应以协作和援助的形式进行。最终决定首先在朝鲜建立临时政府,在与临时政府协议的基础上实行托管,为此设立美苏共同委员会。但是会议决策过程传至朝鲜半岛时,简化成了托管与独立的针锋相对。   不仅南方、北方问题因莫斯科决议而渐行渐远,南方局势本身也是扑朔迷离:李承晚、金九为首的大韩独立促成国民会是反托运动的领导机构,但李承晚主张南方单独建立政府、金九则主张建立南北统一政府;支持莫斯科协定的是2月15日吕运亨、朴宪永组建的民主主义民族战线。复杂的纠结其实面临的是同一个现实问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托管,先有朝鲜人的临时政府对于满足朝鲜民众愿望非常重要,且为莫斯科决议所认可,有了政府再谈怎么托管、托管到什么程度。这正是金奎植的主张:暂时搁置托管问题。症结就在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几乎不可能,而建立两个政府虽然大伤朝鲜民族之心却逐渐成为不可挽回的趋向。   就苏联国家利益而言,苏联应当更愿意控制全部北朝鲜而不是控制四分之一个全部朝鲜(四大国联合托管),由此或许可以理解苏联占领当局与北方主流政治团体坚持托管的真实意图。南朝鲜强大的激进派继续反对托管,1946年大邱十月事件中竟有230万人示威直接反对美军军政厅统治,北方的有序与南方的混乱让美国大丢脸面。美国又值军队裁减而无意在朝鲜苦撑,终于决定在托管还是立即独立(显然是带有缺陷的独立)之间作出选择。   世界亦于此时进入冷战格局: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公开演讲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3月5日丘吉尔发表针对性的铁幕演说。半岛实际成为冷战实验地。   南北争吵的同时,三八线已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南北朝鲜事实上的藩篱。三国外长会议后,双方占领军当局曾举行多次会谈欲解决通讯、通邮、互贸、通行等问题,但没有实际效果。3 月20日美苏联合委员会召开,商议参与临时政府的政党、团体代表资格问题。苏联坚持以拥护托管与否划线,美国认为临时政府不应排斥某些反对托管的政治派别如南方右翼势力,至5月8日联合委员会毫无成果而闭会。   1947 年5月20日第二次美苏联合委员会召开,双方仍难以就哪些政党和团体可以参与临时政府问题达成协议,7月中旬霍奇向华盛顿发出警告:“我确信美苏联合委员会注定要失败……苏联的立场不会有任何改变。”于是,美国政府建议重开四大国会议但未能获得响应。法理上应由对日和会解决朝鲜问题,但对日和会迟迟未能召开,双方决策都须做进一步的调整。苏联提议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离,朝鲜的事情由朝鲜人民自己去办。美国无心苦撑,于9月17日将朝鲜问题交给了联合国(显然,美国人不得已而跨过了一道法律门槛: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与二战战胜国并不重合,在对日和会召开之前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处理朝鲜问题吗?当年联合国在讨论太平洋岛屿托管问题时澳大利亚就指出了这一悖论),美国所提议案的内容是联合国监督下公民投票。一俟10月20 日第二次美苏联合委员会结束,联合国大会即于11月14日决议进行全朝鲜选举,任命一个不包括美苏的联合国朝鲜问题临时委员会监督选举。    四   这一年多时间内,北方政局继续演进:曹晚植因其反苏倾向而被苏军当局罢黜;1946年2月8日成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34岁的金日成与60岁的金枓奉分任正副委员长,临时人民委员会发布的二十条政纲显示其政权雏形,苏军民政厅亦逐步移交权力。次年2月北朝鲜人民会议、北朝鲜人民委员会成立,金枓奉、金日成分任议长、委员长,北方政权愈趋成熟的标志是正式提出了朝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当时舆论称朝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独立政权。与此同时的南方政局美军军政厅地位依然,惟于1946年12月聘任了安在鸿为民政官,成立以朝鲜人(金奎植)为首的立法议院、大法院,造出三权分立的局势。 由于1946年8月北朝鲜劳动党建立(由朴宪永朝鲜共产党下属北方组织、金日成抗联派、金枓奉延安派合并,金枓奉、金日成任正副委员长),朴宪永在南方的朝鲜共产党也与南方朝鲜人民党、新民党合并组成南朝鲜劳动党,这意味着朝鲜半岛左翼革命本部逐渐移向北方。冷战形势的日渐严峻使南朝鲜劳动党在南方活动日益窘迫,主要领导人最终出走北方。7月南方左翼民主派吕运亨被暗杀,金九因与北方过从甚密、与美军政厅多有不合而被疏远。意识形态分歧超越了托管、独立的主题。   到底是尽快独立好还是托管好?谁主张尽快独立、谁主张先托管?看起来,美国决心跳出托管与独立之争后果却是分裂的半岛,苏联主张托管却是将北方交给了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代理人。朝鲜人忙于争论托管还是立即独立,统一的声音太微弱了!   九国朝鲜问题临时委员会于1948年1月8日在汉城德寿宫召开会议(乌克兰缺席)。由于苏联禁止在北部选举并拒绝委员会进入北部,临时委员会工作搁浅,问题又回到联合国。   形势不等人,北方于2月8日正式建军——原朝鲜人民革命军更名朝鲜人民军成为正规武装力量(这一名称延续至今),26日联合国决定在尽可能到达的朝鲜地方进行选举,这意味着仅在南方选举。联合国的选举使朝鲜半岛从混沌中走出,半岛的不幸看起来是朝鲜人的独立复国愿望未能实现,半岛之幸却是联合国(或美国)的选举政权与苏联的以朝鲜劳动党领导的政权都成功了,避免了混沌的继续、越过了麻烦的国际托管,也是一个不坏的结果。   南北方都有政治派别与社会活动人士呼吁抵制联合国选举——不论抵制的动机如何、不论抵制是否有成功的可能。选举的前一个月,北朝鲜人民委员会邀请南北方政治团体聚会平壤商讨统一。南方的温和派和“左派”组织多有参加,一心向往独立统一的金九、金奎植慷慨赴会,与金日成、金枓奉举行著名的四金会谈。北方神秘莫测的高姿态,南方金九、金奎植无力回天的悲愤演出了半岛独立、统一愿望的最后一幕,这是如同1945年12月莫斯科会议产生的一样的混沌,以致霍奇谴责这次会议是共产党分子的一个政治阴谋。    五   在联合国监督下南部朝鲜于5月选举产生国会(名义上保留北方比例名额),7月颁布宪法,8月15日李承晚就任大韩民国总统,12月设立国防部,原由美国军政厅组建的保安部队成为首批正规军。北方立即作出反应,将上年成立的北朝鲜人民委员会升格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9月9日),又于次年6月完成党的建设:南北朝鲜劳动党合并成统一的、金日成任委员长的朝鲜劳动党。从此,半岛南部恢复使用日本吞并前的国名而称韩国,半岛北部使用1897年前的国名而称朝鲜。至于两者之间的互称——朝鲜称韩国为南朝鲜、韩国称朝鲜为北韩——所显露的并非只有轻蔑而更多的是无奈。三年中的朝鲜半岛,关于军事占领、托管、独立、左右翼、统一复国的种种难题在现实与愿望的层面搅成一团,现在混沌结束了。尽管没有联合国决定(上年美国提交联合国的议案是当朝鲜建立统一政府时外国军队撤出)、没有大国间协定、没有舆论呼吁,苏、美军队相继撤出半岛,仅保留有军事顾问。   三年来南北政治舞台上的众多人物也走到了尽头:在南方,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吕运亨被杀,1949年6月金九被杀,又一年后金奎植死于战火中。在北方,民族主义领袖曹晚植、玄俊赫因反对托管先被苏军软禁,后于1950年被杀;战后首位共产党领袖朴宪永投奔北方只能屈居金日成、金枓奉之下;金枓奉1948年3月续任北朝鲜劳动党委员长,但北、南朝鲜劳动党合并后降至金日成之下。驻朝美国军政厅在大韩民国成立之日关闭(史称日本投降日到军政厅关闭日为盟军军政时期)。与李承晚长期不睦的占领军司令霍奇立即返国,第24军退出现役,美军聘用的民政官安在鸿下落不明,据说后来死在平壤。苏联占领军司令奇斯佳科夫回国升任远东军区副司令。   战胜国起初就声明没有领土要求,只提朝鲜应获得自由与独立,较好的操作方式应是以托管过渡,既然朝鲜人不喜欢托管,那就由他去吧。比起托管来,美国、苏联现在省事多了。当然,由联合国或四大国来认可半岛的现状也是难以想象的,何况有这个必要吗?那时美国、苏联还没有把这里当做前哨阵地呢。1951年9月召开的对日和会正值朝鲜战争期间,半岛的现实已是和会无能为力的了,能说的只是一句老话“日本承认朝鲜独立”。   朝鲜半岛的独立本是那场世界大战的结果,延续到1948年演变为统一问题,尽管朝鲜问题已为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垒的阴影所笼罩,但追根寻源朝鲜是二战战胜国的战利品、朝鲜问题是二战的遗留问题。1948年的半岛局势不那么混沌了,却只是中场暂停。由于二战战胜国(或对日和会)与国际社会都没有对朝鲜问题作出政治结论,朝鲜问题的最终责任者还是二战战胜国(注意《开罗宣言》所称“我三大盟国……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因此朝鲜半岛出了事(包括实现统一这样的好事)还是要管的。半岛的三年历程显示,美国与韩国的关系、苏联与朝鲜的关系并非可以等量齐观的。这就决定了两年后他们再度来管半岛事情的方式也大不相同,这也许可以解释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为何一定要撇开政治问题。
0 阅读:2

健时东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