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帝陵选址时间短则一两月,长则超过一年,明代帝陵都选在了这一带。崇祯皇帝本来看上清东陵区域的风水,但苦于有吉地无吉时,开工就要等到甲申年(1644年)以后,可惜那时明代都灭亡了,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
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景区位于城区西北50多公里处,占地120多平方公里,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作为明皇家的万年寿域再合适不过。研究十三陵长达30年的学者胡汉生向记者介绍,十三陵每座陵寝都符合风水上的讲究,其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最好:“陵寝选址最基本的(标准)背后要有山,称为玄武,前有山称为朱雀,左山青龙,右山白虎,这几个因素都存在,称为四室完美。后山要有起伏如玄武垂头,前山不能死板,要有动态,左侧青龙要蜿蜒,右边白虎要驯服,必须是伏下身体的形态,另外陵前还要有水。”
“每座帝陵选址时间短则一两月,长则超过一年,明代帝陵都选在了这一带。崇祯皇帝本来看上清东陵区域的风水,但苦于有吉地无吉时,开工就要等到甲申年(1644年)以后,可惜那时明代都灭亡了,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胡汉生说。
2013年1月,十三陵茂陵、泰陵、康陵、庆陵、永陵和德陵开始有条件开放接待游客参观。一座完整的明代帝王陵寝,由陵门、碑亭、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明楼、宝城等组成,其中宝城是地下宫殿所在。记者探访时发现,六座陵寝虽然保存较为完整,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祾恩殿都没能保存下来,有些明楼由后世重建或修缮而成。
六座帝王陵大部分是皇帝死后由下一任皇帝下旨修建,少数陵寝如永陵是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动工。胡汉生介绍说:“明代陵寝讲究‘法先王’,陵寝建造时不能跟先王有太多区别,连细节上都相差不大。这六座陵寝中,除了永陵规模最大,其他几座在面积上基本相近。”这些帝王陵寝展露在世人面前的形态大致相似,背后的故事却各不相同。
茂陵
追随万贵妃而去的朱见深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初九,宪宗朱见深到正阳门外祭祀天地,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人不可辨,皇帝坐在轿中惶惶不安,自觉将有祸事降临。第二日有内侍来报,万贵妃因责打奴婢时气急痰涌,抢救不及而死。皇帝听罢呆若木鸡,好半天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八月,朱见深病了七日之后很快死去,时年41岁,死后葬入十三陵茂陵。
在朱见深心中,万贵妃的地位无人能比。他登基头年,七月立皇后吴氏,八月就废之,只因吴皇后嫉妒刁难自己宠爱的万贵妃。万氏小字贞儿,4岁进宫,起初是宣宗孙皇后身边的小宫女,朱见深2岁时被立为太子,万氏即服侍左右。野史中描述万氏“貌雄声巨,类男子。”宪宗登基时16岁,万氏35岁,只比他的父皇英宗小3岁。无论当朝官员还是后世学者,都不理解宪宗为何对她如此深情,其生母周太后也问过:“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宪宗答曰,自己有疾,非万贵妃按摩不可。
朱见深的父亲英宗曾被瓦剌俘虏,叔父登基称帝,国号景泰。英宗大难不死,回朝后重登皇位,其间阻力重重,皇太子朱见深的地位也摇摇欲坠,5岁时被废为沂王。万氏与皇太子朱见深多年来同历沉浮,不离不弃,二人的感情间杂着主仆、情人甚至母子的复杂因素,这场姐弟恋被文人墨客形容为成化畸恋,其中的成见根深蒂固。
以万氏的身份和年龄,不可能成为皇后,她第一个孩子夭折后没能再度生育。强烈的嫉妒心促使她开始疯狂毒杀妃嫔腹中的皇子,但百密一疏中出现了漏网之鱼。时任礼部右侍郎的尹直在《琐缀录》记载,纪妃因皇帝宠幸怀孕,万氏伤心不已,朱见深一面安慰万氏说纪氏生病,腹中有传染病“痞”(硬块),一面命人将纪妃迁至安乐堂,密令内侍妥善看护。孩子出生后,消息渐渐走漏。成化十一年(1475年),6岁的皇子朱祐樘身份曝光,万氏眼看无回天之力,干脆摆出高姿态,迎合皇帝所爱。此事也另有一种说法:老太监张敏瞒着皇帝冒死留下龙子,秘密养大,此说法被《明史》引用,流传甚广。朱祐樘曝光不久,生母纪氏被接至宫中,常得帝王召见,不久便自缢而死,没有证据证明这是万贵妃所为。
朱见深自小有口吃,上朝只说一个“是”字,后来舌头烂了,说“是”字也变得十分困难。鸿胪寺卿施纯体谅皇帝,建议以“照例”代之,皇帝说话果然流利很多,施纯因此加官进爵,竟位列尚书,加太子少保。时人讥笑为:“两字得尚,何用万言书。”为避免说话,成化朝时,朝政事务皆经过廷议,写成书面文字,经内阁票拟、内监批红、六科签发。皇帝偶尔批上几个字询问或驳回,有的字迹潦草,还有错字漏字,就是不当面讨论。
唯有一次,在内阁的坚持下,三辅臣彭时、商铬和万安得以单独面圣。在司礼监内官的反复交代下,三位大臣生怕不知深浅毁掉这难得的机会,所提问题空洞易答,排在最后的万安一开口便高呼“万岁”,这明明是谈话的结束语,三人稀里糊涂就出来了。从此皇帝再不单招大臣,三言两语就可解决的问题何必私下召见。万安“万岁阁老”的名声也迅速传播开来。
成化朝被诸多学者认为是明代社会风气大变的开端。沈德符论“国朝士风之弊”中认为明代士风“浸淫于正统,而糜溃于成化……”顾炎武说:“成化既是前一时代的结束,又是后一时代的开始,明代中后期的各种社会风气,大抵都可在成化时见其滥觞。”
由简朴到奢靡,从一件来自朝鲜风靡全国的“马尾裙”就可窥一斑,这种裙子由马尾编成,蓬松坚挺,披上外衣后下身像撑着一把圆伞,上身着短褂,是典型的朝鲜服饰,京中本无生产。马尾裙起初流行于京师歌姬、富商中间,后蔓延至文官士大夫阶层,且“服者日盛”。至孝宗时,有给事中进言说,京中人为了迎合市场大量制作这种裙子,甚至偷拔军马的尾巴,实在误国误民,马尾裙才被禁止。
宪宗的大肚能容,客观上造就了这一切。他为废自己为沂王的叔叔景帝上尊号;为屡次上书反对复立他太子位的于谦平反。成化朝出现多次大臣早朝缺勤的事件,人数多时达到三五百人。接到此类上报,朱见深起初还罚俸三月,后来就成了“下不为例”了。朱见深不愿杀生,常拨银周济灾民,连打板子也多是二三十下,从未有言官被处死。
虽然本性宽厚,但皇帝容不得别人妨碍自己对永生的追求。他一生崇佛尚道,痴迷长生术,下令在全国大量修建道观,对身边道士的宠信和骄纵曾让朝臣十分不满,常有言官上疏此事被责罚。万贵妃死后,朱见深对自己的死便有了预感,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后事:进封除皇后王氏之外的所有妃嫔;为生母周太后进“圣慈仁寿”尊号;在死前不久为太子举行大婚。国本巩固,朱见深再无牵挂,当年八月,追随万贵妃而去,万贵妃虽不能随葬,但丧葬待遇,超过历朝皇后。
宪宗死后一个月,茂陵开始修建,至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建成。这里入葬的,除了宪宗朱见深还有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和贵妃。王皇后忍让万氏多年,诸事宽宏有理,不争不抢,万贵妃始终找不到废后的理由。虽然有生之年稳坐后位,王氏却从未得到丈夫的宠爱,皇帝甚至一两年都不宿皇后寝宫。这位母仪天下却一生悲凉的女人,死后入驻茂陵伴帝王左右,却更显可怜。
茂陵中另一位女子宸贵妃邵氏,读书知理,颇得宪宗欢心。宪宗在万贵妃的怂恿下曾有意改立宸贵妃子祐杬为太子,被司礼监太监设法阻止,加之正逢泰山地震,为不祥预兆,此事无疾而终。朱祐杬即是后来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本无资格继承大统的朱厚熜,最后阴差阳错下还是坐上了这把龙椅,令人感叹历史之吊诡。
胡汉生向记者介绍说:“1487年9月19日,茂陵启土动工,所役京营军匠达4万之众。弘治元年(1488年)四月二十四日,陵寝工程竣工,共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其父英宗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sǔn jù,悬挂钟磬鼓的木架)之属犹有存者。”可见茂陵在清初时保存尚好,祾恩殿内的陈设也留存较多。陵区内大概有100多棵柏树,最古老的柏树有600多年树龄,目前生长依然十分茂盛。茂陵陵门被毁,透过大门围栏可以看到里面成片的荒草。2009年经过修葺,楼的墙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重新垒砌的痕迹。
泰陵
一夫一妻典范朱祐樘
泰陵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孝康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位于笔架山东南麓。6岁才被接回大内养育的皇子朱祐樘,有一个悲惨而黑暗的童年,生母早早离去,万贵妃又视自己为眼中钉,抚养他的祖母周太后常教育年幼的朱祐樘要时刻防范万氏——万贵妃给的饭食不能吃,给的肉汤会有毒。虽然贵为太子,朱祐樘却过得如履薄冰。
宪宗死后,朱祐樘顺利继承皇位,年号弘治,后世称为明孝宗。孝宗是明朝中后期少有的勤勉上进的皇帝。孝宗时除早朝外又恢复了“午朝”,每日在左顺门召见王府六部奏事官、侍班御史等,皇帝可“随才任使”,大臣也可当面奏事,与先帝七八年才单独召见一次内阁大臣,三两句话就打发掉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弘治十一年(1498年),孝宗祖母、太皇太后居住的清宁宫失火,孝宗陪伴其至深夜,百般劝慰,一夜未眠。眼看天色已至凌晨,他派人专程向内阁大臣说明原委,并问可否暂免一次早朝,得到大学士们的赞同后,孝宗才安心回去睡觉。
孝宗朱祐樘在一些方面和父亲很相像,比如宽厚待人的性格。朱祐樘从不在朝堂上廷杖大臣,也没有实施过文字狱,毫无帝王架子。一次潘铎被召觐见,称病未去。事后孝宗解释道:潘的疏中有不少错别字,如在批语上注明,怕有伤大臣面子,所以想默默传给他看看,下次改正就是了。经筵日讲官张元祯才华不凡,但个子很矮,孝宗特意吩咐人给张准备了一个低几垫椅,这样张与皇帝对坐讲经时就差不多高了。
史书中对弘治皇帝评价很高,有弘治中兴的说法,明学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但在明史专家郭厚安看来,孝宗只是比他父亲稍稍好一点罢了,其施政改革措施和勤勉未能坚持长久,算不上一代英君,弘治朝依然存在宗室、外戚、宦官这三大毒瘤。皇帝执政后期也荒于朝政,热心修斋建醮,钟情神仙佛老,其中,对张皇后的畏惧和骄纵成为外戚专权的一大原因。
张皇后是宪宗在世时就选定的太子妃,这对结发夫妻感情专一。自弘治元年起,不断有臣子上疏建议皇帝遴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以繁衍子嗣,皇帝只含糊表达此事不急,但终其一世,他的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民间认为这是张皇后专宠、孝宗惧内的结果。孝宗和张皇后每天同起同卧、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此和谐的场景恐也不是一个“惧内”可以解释的。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孝宗一病不起,短短几天就驾鹤西去了,死时只有36岁,死因不明,至今仍是公案。孝宗死后入葬泰陵,只有一帝一后的泰陵,在皇帝陵中是比较罕见的。生前,孝宗还下令将生母纪氏入葬先帝茂陵。纪氏早亡,子欲孝而亲不在,孝宗一直耿耿于怀,曾大张旗鼓到其家乡寻亲,结果有人假冒顶替,很久才被戳穿,孝宗干脆在母亲家乡修建祠堂,以寄哀思。
《无用闲谈》记载,泰陵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为武宗宠信,不可一世,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听信后并未下旨改建。
“陵寝修建时候挖出水,挖出大石,挖出兵器,在风水上都是不好的。泰陵金井即使没有出水,如果严格地从‘风水’的角度看,所建位置也不合于风水‘吉壤’的条件,”胡汉生在采访中说。清梁份在《帝陵图说》中评论泰陵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
我们今天看到的泰陵,占地面积不大,围墙破损得十分严重,原本属于门上的“飞檐”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不少残砖断瓦。孝宗死后,张皇后之子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这位正德皇帝的做派与父亲迥然不同,好不容易铸成的“弘治中兴”,被引入深渊。
康陵
骄奢淫逸夺性命的朱厚照
埋葬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康陵位于金岭东麓。这里的树木几乎都被雷劈过,树头被劈断,只剩残干。
15岁即位的朱厚照是孝宗独子,从小以皇太子的标准培养,养尊处优,比父亲的童年不知幸福了多少倍。朱厚照聪明伶俐,自小跟随一批宦官玩乐长大,受他们影响喜欢市井生活,曾在大内设立市肆,由宦官开设茶铺酒馆,武宗出入其中,讨价还价,游乐嬉戏。孝宗死后,朱厚照即位,从此玩起来更无所顾忌,干脆在西华门外太液池建造了规模巨大的“豹房”,作为皇帝驯养豹子玩乐、躲避朝臣烦扰、恣行淫乐女子的理想场所。
武宗在位时,曾巡幸宣府、大同、榆林,太原等多地,每遭到大臣阻拦,竟撒泼耍赖,拿着刀比划着以死相逼。戏曲中有一出《游龙戏凤》,讲的是正德皇帝南巡游乐,看上了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美女李凤,刚至居庸关又遇上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李凤的原型,是山西晋王府乐工杨腾之妻刘良女,野史中记载刘良女“色艺冠一时”,“妙能琵琶”,“兼工打球走马诸戏”,武宗对其宠爱无比,宦官们称为刘娘娘。
皇帝南巡时“泛车驾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幸御,至数十车。”这些女子被送往宫中浣衣局生活,久而久之,浣衣局人满为患,每年所用柴火就达16万斤,生存环境恶劣,每日都有疾病或饿死的事件上报。
朱厚照做了16年皇帝,其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塞外江南等地巡游,剩下四分之三有一半是在豹房度过,剩下的才是他处理朝政的时间。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上元节,乾清宫因放灯不当引发大火,当时武宗正要照例赶往豹房,回头看见火势正猛,竟笑着说:“好大一棚烟火!”
武宗朝时阉党与文官集团的矛盾公开化,起初以大太监刘瑾为代表的阉党集团仰仗皇帝偏袒,占尽了便宜,文官集团被削弱不少。当武宗在刘瑾家中发现了龙袍和帝玺时,当即决定此人断不能留。刘瑾在专业刽子手3357刀的精准削割下,以人世间最痛苦的方式告别辉煌。
骄奢淫逸的生活日益透支着朱厚照的身体。正德十五年(1520年)12月13日,他拖着病体在北京南郊参加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照例,皇帝跪进玉帛时需四拜,但朱厚照在第一拜时就久伏不起。大家七手八脚把皇帝扶起来才发现,地上被吐了一滩鲜红血迹。皇帝勉强回到豹房一病不起,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离世。
四月,位于北京昌平的康陵开始营建,嘉靖元年(1522年)六月陵园建成,占地2.7万平方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自柳沟抵达居庸关,起义大军长驱直入攻陷昌平,为了发泄对明统治者的仇恨,放火烧了康陵明楼,只剩“断瓦颓垣。瓮门四壁之半壁”,清代经过大规模修缮,始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致模样。
康陵建筑由于墙皮脱落,可以看到不同字迹和构图的城砖铭文,排式与篆刻方法各不相同。砖铭文是为监督工程质量,在烧制前刻或印在砖坯面上的标记性文字。
明武宗朱厚照死时,大明朝农民起义此起披伏,藩王叛变造反不断,宦官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日益激烈,31岁的朱厚照临死前最烦恼的却是身后无子。皇位该传给谁?直到闭眼那刻,他也没有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