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之骚动》电视剧本|第三集

鲁鲁阅览旅游 2025-02-15 22:54:31

**标题:鸿雁传书**

**时长:45分钟**

---

### **场1:日外·张家湾村全景**

**字幕:1991年春,鄱阳湖畔张家湾村**

**镜头**:航拍鄱阳湖碧波荡漾,青山绵延,梯田层叠。镜头拉近至村中土公路,村民赶牛耕作,孩童追逐嬉戏。

**旁白**(男声,沉稳):“1991年的张家湾,依然被鄱阳湖的波涛隔绝在时代之外。这里的村民守着三塘两眼,重复着祖辈的劳作,而变革的风,已悄然吹向这片土地。”

---

### **场2:日内·张子含家**

**时间**:午后

**镜头**:木窗透进斑驳阳光,张子含(18岁,素衣布鞋)坐在竹椅上缝补衣物,弟弟张子凡(12岁)趴在桌边写作业。

**张子含**(轻声):“子凡,作业写完没?下午还要去采笋。”

**张子凡**(噘嘴):“姐,数学题太难了……”

**张母**(画外音):“子含,有你的信!”

**镜头**:张母递过撕开的信封,张子含皱眉。

**张子含**(自语):“谁寄的?还拆开了……”

---

### **场3:日外·村口水塘边**

**镜头**:张子含坐在水塘边石头上拆信,风吹动信纸。

**画外音**(王佐朗读信内容):“子含,见信如见人!回想起正月与你偶遇的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闪回**:雪夜屋内,王佐(20岁,戴眼镜,斯文)与张子含踢毽子,两人笑闹;王佐感冒,张子含递茶。

**镜头切回**:张子含眼眶微红,手指轻抚信纸。

---

### **场4:夜内·张子含卧室**

**时间**:深夜

**镜头**:煤油灯下,张子含伏案回信,信纸反复涂改。

**张子含**(内心独白):“王佐,你像山外的风,吹乱了我一池静水……”

**特写**:信尾歌词——“好人一生平安”。

---

### **场5:日外·乡邮局**

**镜头**:张子含将信投入绿色邮筒,仰头望天,飞鸟掠过。

**旁白**(女声,轻柔):“第一封信,载着少女的心事,飞向五十里外的湖口县城。”

---

### **场6:日内·国营工厂车间**

**时间**:一周后

**镜头**:机器轰鸣,王佐满头大汗拆信,嘴角上扬。

**画外音**(张子含朗读回信):“王佐,信被拆了,乡下人思想旧,别介意……”

**王佐**(喃喃):“傻姑娘,我怎会介意?”

---

### **场7:夜外·鄱阳湖畔**

**镜头**:月光洒在湖面,张子含独坐岸边,哼唱《好人一生平安》。

**闪回**:王佐信中鼓励:“成才不只读书一条,你一定有美好的明天。”

**特写**:张子含眼中泛起泪光,又转为坚定。

---

### **场8:日内·张家堂屋**

**时间**:晚饭

**张父**(叹气):“子含,九江不是咱能闯的地儿,安稳嫁人才是正经。”

**张子含**(放下碗筷):“爸,我想试试。”

**镜头**:张母欲言又止,弟弟低头扒饭。

---

### **场9:日外·村口土公路**

**镜头**:张子含背布包远行,回头望村口老槐树。

**旁白**(男声):“1991年的春天,张家湾的姑娘第一次走向山外的世界。”

---

### **场10:日内·九江小旅馆**

**时间**:十天后

**镜头**:张子含伏案写信,窗外车马喧嚣。

**张子含**(画外音):“王佐,九江好大,但我怕自己像浮萍,找不到根……”

---

### **场11:夜内·王佐宿舍**

**镜头**:王佐读信,提笔疾书,信纸特写:“亲爱的含,浮萍也能开花,我等你。”

**音乐起**:小虎队《你的笑容是我温暖的所有》片段。

---

### **场12:蒙太奇·书信往来**

**镜头组接**:

- 信鸽飞越鄱阳湖。

- 张子含在田间读信,笑容灿烂。

- 王佐车间午休写诗,信纸飘落歌词。

**字幕**:“三个月,二十封信,从姓名到‘亲爱的’。”

---

### **场13:日外·土公路**

**镜头**:镜头拉高,土公路蜿蜒至天际。

**旁白**(女声):“1991年的风,吹散了鄱阳湖的雾,也吹动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

---

**幕落**

---

**注**:

1. **年代细节**:服装(碎花衬衫、工装裤)、道具(煤油灯、绿色邮筒)、音乐(《好人一生平安》《你的笑容是我温暖的所有》)。

2. **镜头语言**:多用自然光、长镜头呈现乡村静谧,快速剪辑表现书信往来节奏。

3. **主题**:时代变革中的个体觉醒,城乡青年的情感与理想碰撞。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