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废弃物并不来自于大自然

南宫读书会 2024-08-22 07:22:32

第229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上期我们了解了机器的特点,它让我们变成机器,变得更加冷漠,而这期我们就来看看花园的生命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部分:花园

如果说人对自然的冷漠导致了机器的产生,那么自然本身的冷漠则产生了花园。

所有的文化都有其花园形式:通过以他人自身的方式对其自发性的鼓励,对本源的尊敬,以及拒绝将本源变成资源。

园丁不杀动物,他们不杀生。当水果蔬菜成熟时,都被收获在了一起,促进了花园生命力的增强及延续。

动物不能被收割,它们长大,但并不会成熟。他们被屠宰,并不是在它们完成了其生命周期周后,而是在其生命的顶峰时。

有限的园丁将农业转变为商业:通过机器生产动物或肉制品。畜牧业是一门科学,一种控制生长的方法,它设定的前提是动物属于我们人类,它们的本源成为了我们的资源。

机器要在不改变操作者的情况下进行改变式的工作,而花园则改变它的劳动者。

花园不是结果导向的,一次性的收割并不是花园存在的终结,而是它的一个阶段,花园的生命力并不随着一次收割而结束,它只是呈现出另外一幅面貌。

园丁们歌颂多样化、与众不同以及自发性。他们知道,风格的丰富多彩有利于生命力焕发。

文化也是一样,无限游戏者明白,一种文化的活力与其来源的多样性、其内部的各种差异直接相关的。一个人身上的特异性与可能性并不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压制。

当人们有效地操作一台机器,它便消失了,给结果让路。当人们创造性地打理花园,在收获时节,花园的生命力之源便齐聚一堂,并能周而复始。

因为花园不会在一次收获而结束,也并不为某一确定的结果而存在,所以身在花园中的人们并不抵达任何地方。

在花园里,可以找到生长,它有自身的变化源头。人们并不是将变化带入花园中,而是来到花园里等待变化。真正的父母不会执念于让自己的孩子根据父母的喜好或剧本化的方式去成长,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在花园里,我们会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我们并不是到一个花园里去旅行,而是以花园的方式旅行。

真正的旅行没有目的地,旅行者并不是去某个地方,而是时刻发现他们就身处在另一个地方。花园不压制大自然的无动于衷,而是提高人的自发性去回应大自然。因此,我们不再将自然看作一系列变化场景,而是将我们自身看作永远在路上的人。

自然并不变化,它没有内部或外部,我们的旅行不可能穿越自然,于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在自身内部发生变化,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旅行,即成长。

对真正的旅行者来说,旅行并不是为了克服距离,而是为了发现距离。并非是距离使旅行变得重要,而是旅行使距离变得可能。

园丁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自然的自发性上,因此需要具备看见差异的天赋,要能看到植物生长或土壤构成中最细微的变化,以及昆虫和蚯蚓的繁殖情况。

园丁也会像父母一样,在他们孩子身上觉察出最细微的变化,或者像老师一样,在他们的学生身上发觉技能的进展以及智慧的火花。每一种变化都犹如一支可射出的箭,指向更多变化,他们传奇般地敞开了自己,面向一个崭新的未来。

那些四处寻找差异的人,那些将大地视为本源的人,那些赞美别人身上天才的人,那些准备好一切、一无所惧、只等待意外的人,都是园丁那样的人。

第二部分:废弃物

机器需要来自外界的推动力,所以对机器的使用总是需要寻找可供消耗的能源。当我们将自然视为一种资源,它就成为提供能源的一种资源。

如果我们将自己沉溺于机器,自然就愈发被我们看作人类所需物质的大宝藏。它是物质的数量集合,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被消耗,且主要消耗在我们的机器中。

自然虽然被如此分割,但它不可能被用来反对自己,所以我们并没有消耗它,或者耗尽它。我们只是通过重新安排社会模式,将人类能力简化为对现有自发性模式的创造性反应。文明的垃圾和废品并不污染自然,它们是自然的,但它们以一种社会再也无法榨取其价值为社会服务的形态而存在。

当我们获取基本社会产品时,便留下了这些废弃物。但是废弃物并不是我们创造的伴生品,它们就是我们制造的。

废弃物是一种解蔽,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垃圾中,我们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垃圾,也知道这是我们主动去制造的垃圾。

我们可以选择制造垃圾,也可以选择不制造垃圾。因为废弃物是一种解蔽,所以我们把它搬离视线,还宣布着某种反财产,没人拥有它。

废弃物现象中的部分矛盾在于,将自然作为我们的拥有物来对待,必然很快就会将自然作为不属于任何人来对待。

废弃物不仅不属于任何人,而且根本没人想要它。废弃物这一反财产,到头来会成为失败者的财产,它成为无头衔者的标记。

废弃物是我们对自然冷漠态度的产物,它让我们体会到自然的冷漠态度。它提醒着我们,社会是文化的一种,那些昔日宜居的乐土,今日的大垃圾场,我们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自然并不是我们想要它是的那个样子。同时我们也能领悟到,我们想要社会成为什么样子,社会就是什么样子。

一个社会产生出越多的垃圾,垃圾就越发地具有解蔽作用,因此一个社会就要大声地否认它产生了任何垃圾,它就必须处置、隐藏或者忽略它的这些瓦砾。

第三部分:废弃的人

控制自然的企图,核心还是为了控制他人,社会很讨厌那些对社会目标与价值观表现出一定冷漠态度的文化,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创造了自然垃圾的社会也创造了人类的垃圾。

废弃物的人类是那些由于某些原因对社会不再有用的人,他们必须被置于视线之外的隔离区、平民窟、集中营、退休社区等。

人们不会把自己变成多余的人,正如自然的废弃物不会是自己变成废弃物的。是社会将某些人宣布为废弃的人,它是社会的直接产品。

严格来说,废弃的人并不存在于社会边界之外,他们不是社会的敌人,人们不会像对抗另一个社会一样,投入战争消灭他们。废弃的人并不构成一个替代性的或者威胁性的社会,他们构成了一种解蔽的文化。

当社会被解蔽,当我们了解到社会是我们希望它如何它便如何,了解到社会是文化的一种,在其内部的并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以及社会绝对不是大自然的现象或者本能的展现,大自然便不再被削足适履进入这个或那个社会目标中。

解蔽了我们挺立在自然面前,它唯一的容颜便是它隐藏自我的起源:它的天才。

当我们像天才一样去看时,我们将自然视为天才;当我们将自己理解为本源时,我们也将自然理解为本源;当我们明白我们的自我起源不能被陈述为一种事实时,我们是不能被解释的,同时也放弃了解释自然的努力。

对无限游戏而言,从天才的角度来看,大自然是一种绝对的不同。自然不提供花园,虽然在回应它的冷漠态度时,我们成为了园丁,但自然并不主动做什么来饲养我们。它只是一个花园,因为我们能够回应它,所以我们必须对它负责。

这个花园不像机器一样的设备,自动为我们提供食物,我们也不是像机器一样的存在,我们受外界驱动,有内在目标。

但是对花园的责任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制造出一个自然的花园,就好像它是我们能够拥有的制成物。花园并不是我们拥有的某物,我们不能像身一样凌驾于它之上,花园是一种创造,对多样性的接受,是差异性的视域,永远指向其他差异的生成。

我们沉默地站在天才面前,我们不能谈论天才,只能像天才一样地言说。我们不能用我们的剧本来为自然发声,我们也不能拥有我们的剧本为他人发声。为他人发声,就等于停止对他人回应,停止自己的责任。没有人,也没有事物,是属于我的剧本的。

自然的非家园性,以及它对人类存在的完全冷漠态度,向无限游戏者揭示出,自然是传奇式的天才。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废弃物是通过自然产生的,也属于自然,只是因为人类的嫌弃,所以对人类来说会成为一种累赘,当我们面对废弃物,直面自己所产出的垃圾时,我们才会思考在社会里的角色,我们才会思考生活的意义,从而将我们从身份的遮蔽里解蔽出来。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