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千辛万苦,搓出来一个自己都觉得炸裂的产品。
左看右看,喜欢得不行。但直接就这么交付了,似乎不太合适。做人不能太骄傲,万一只是自己滤镜太厚,看不到毛病呢。总归要谦虚一点,听听旁人的意见吧。
但这个旁人,也不能太外行,得懂。于是,他兴冲冲地拿着新产品找到同事李四,求评价。李四停下手里的活儿,接过来认真试用了几下,又把能拆的零件都拆了。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检查了一圈又一圈。
然后,他给出了长长一大段的意见和建议。
再然后,张三捧着一堆拆了装不上的东西,没讲太多话,就走了。
这种反应,李四不是很能接受。他觉得自己提意见,提得很真诚,是掏心掏肺真心要帮你。就算,可能,我想法比较多,你一时半会不能消化,做不到欣然接受,那说什么也要拿出一个感激的态度吧。是你主动来找我,可不是我上杆子给你提意见。我好心配合,结果,你就这个态度?
他是怎么提的呢?
开始就把参考标准搞得很高。
一眼瞅到这个新产品,他觉得外形不咋地。但啥也没说,先试用下。功能啥的,也不行。比比看另一个类似产品,眼前的这个差得可远了。那所谓的类似产品是什么呢?是另外一个大厂的成熟产品。大厂的研发队伍,他们这个小公司想都不要想,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而且,产品的目标人群也不一样。就好像你要拿一件老牌奢侈品,跟一件新出的平替,一项一项参数地比,能比出什么石破天惊呢?怎么可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他这样对比,倒不是刻意要打压张三的信心。他是真这么想的。认为新出的产品,就应该要达到那样的效果。达不到,就是你的问题。
其次,没经过同意,就自说自话先把东西给拆了。
他是懂产品,但他做的工作,跟张三还是又区别。就这个细分领域而言,他没那么专业。但是手倒是快得很,试用完,啥也不问,就自己找个简单工具给拆了。他的出发点,倒也不坏:你看我态度好多,认真花时间用,还花时间拆,看里面的构造。也不知道,算不算认真过了头,拆了一堆零件下来,之后想要装回去,就没法装了。只好留下残破的主体,和一堆零件。
张三捧着这么一堆零件回去,心里当然很不爽。他开始还想着多找几个人问意见,这下还得再花时间重装。有些零件,也已经被李四拆得一塌糊涂,没法再用,还能重新采配。再说,原本期待李四的,就是讲几句好话,给自己打打气鼓鼓劲,加固一下对产品的信心。
这下倒好,收到一堆他没想到,也不喜欢听的话。况且,里面有用的东西,真没那么多。不是说不想听您的意见,但是很多东西讲出来,就是不靠谱啊。选的对标产品,人家的成本没法拿来参考。条件不允许,就算他想改进,也无从改进起。
经过一番努力,谁都不开心的世界,达成了。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不想错过职场趣聊,关注:<芥菜树下>,闲话职场,南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