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检验沿革
茶叶检验
检验与管理茶叶产品质量的方法。由感官审评、理化检验和茶叶标准三部分组成。茶叶感官审评是由经过训练的评茶人员,凭感觉来判断茶叶品质好坏的检验方法。
作为一种传统的品质鉴定方法,自唐代陆羽《茶经》始,历代均有记述,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内容和程序。
中国近代感官审评始于1915年,首先在浙江温州设立茶叶检验处。1931年又在上海商品检验局农作物局设茶叶检验课,规定茶叶标准,制定检验方法,实施全国性的茶叶检验。1950年贸易部商品检验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出口茶暂行标准,随后,陆续制定了内外销各种茶叶标准样,作为茶叶感官审评的实物依据。
茶叶理化检验,包含茶叶内在化学成分与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非茶夹杂物、包装材料、标记、重量等检测内容。检验以自检、委托、抽检等方式实施。
中国执行茶叶检验的机构是:国家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局所属的各地商品检验局,卫生部所属的各省市卫生检验局、卫生防疫站。
世界各国对茶叶的品质,尤其是其中的外来污染物均有严格的限额标准,如检验结果超过标准规定限额,则判为不合格或不能饮用的产品。
与检验有关的茶叶标准,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国家标准是制定其他标准的基准。茶叶产品标准包括文本和茶叶实物标准样,在执行中两者同等重要。茶叶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法规,产销双方都需严格执行。
古代茶叶检验
1840年以前的茶叶检验。古代茶叶检验与茶叶生产和商品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应用于产品的优劣鉴别、真伪鉴别和饮用选择及制茶工艺研究。检验的唯一方法是感官审评。
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阐述了从各种外形判别茶叶优劣的方法:“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劫坯言嘉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均坯。”
宋代黄儒《品茶要录》提出了因制茶方法不当引起的茶叶品质缺陷见“茶病”。宋代开始,在法律上明文禁止茶叶掺杂作伪。《宋史·食货志》:“太平兴国四年诏,霁伪茶一斤,杖一百,二十斤以上弃市。雍熙二年,民造温桑伪茶,比犯真茶计直十分论二分之罪。”
《明会典》:“……蒸造假茶,及将验过真茶盗卖,沿途采取草茶纳官,各至五百斤以上者,商人园户及知情转卖之人,民发附近卫分,军发边卫,各充军。止终本身,茶价入官。不及前数者,依私盐法论罪,仍枷号两个月发落。窝顿店户,知情者从重论。至一千斤以上,本犯发极边卫分,永远充军。店户不问知与不知,一体治罪。”
近代茶叶检验
指1840年至1949年期间的茶叶检验。检验手段以感官审评为主,并利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分、灰分及色素等的检测,主要对象是出口茶。
清末民初,中国茶叶出口量大增,而作伪者也蜂起牟利,其手段主要有着色、掺杂等,严重影响中国茶之声誉,有关进口国均制订法律以堵其弊。1914年张睿曾撰《拟具整理茶叶办法检查条例》,历陈伪劣茶之危害,并建议设立检验机构。1915年,浙江省温州地区自发成立“永嘉茶叶检验处”,1926年由瓯海茶叶公会接办,伪劣茶在局部地区略有收敛。1923年,台湾总督府曾成立茶叶检查所,实施出口茶叶检验。1929年,实业部在上海、汉口两地成立商品检验局,并于1930年委任吴觉农筹办出口茶检验。
1931年,实业部宣布对出口茶实施检验,同年7月和12月,上海商检局、汉口商检局分别开始实施检验工作,与此同时,两商检局与中央农业实验所于1932年在祁门合办茶叶改良场,以图在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1937年1月,实业部成立茶叶属地检验监理处,3月,公布《着色茶叶取缔办法》。1938年,各有关省成立茶叶管理机构。1941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茶叶外销受阻而出口检验也告停顿。
1946年,经济部先后恢复上海、汉口、广州、台湾等地的商品检验局,并恢复出口茶检验。
现代茶叶检验
指1949年10月以后的茶叶检验。检验手段除感官审评外,还不断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在检验精度、检验范围及检验效率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1950年3月,中央贸易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商品检政会议,制订了“茶叶出口检验暂行标准”和“茶叶属地检验暂行方法”,恢复和增设了茶叶检验机构。1952年,禁绝了茶叶着色。1953年,全国茶检人员在上海进行业务集训,统一评检尺度和操作规程。1958年,各省属地检验先后移交各自的茶叶公司办理,出口茶的原始检验也一度移交各口岸茶叶公司执行,商检局负责监督检查。
1980年,各口岸商品检验局先后收回茶叶原始检验工作,自行办理出口检验。1985年时,已有上海、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江苏、云南、广西、贵州、江西等地的商检局办理茶叶出口检验。60年代初,有关部门制订茶叶含铅量的检验措施;1981年制订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措施,同时规定出口茶中不得夹有非茶杂物。此外,自1950年起,有关部门制订了大量的实物标准、方法标准及其他技术性法规,以保证茶叶检验有统一的准则和根据。1989年和1991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在浙江省杭州市分别成立了“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加强茶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