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为打赢一场属于一个人的战争

草根爱练剑 2024-10-12 04:09:31

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张世勤 虚构茶馆 山东

一说

读书无用,读书浪费时间,是因为读少了,不会读,只在书内,只在书外,既不把自己放进去,也不让自己跳出来,始终没想过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读哪本书跟哪本书走,读哪本书都觉哪本书好,读哪本书都觉哪本书没意思。

在我所接触和有限了解的圈内人中,善读、会读、读的多,既能抑扬顿挫、大段背诵,又能举一反三、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细密梳理者,当属邱华栋先生。他的国际视野和书海遨游,令我艳羡,并每交谈每受益,每思悟每汗颜。

我在与各地文友交流时,也常常谈及一些让自己受益的书目。若拉单子,这个单子可能长长,实在太多。

二说

书,不能死读,不能读死。会读书是一种能力,也一定是建立在长期读书基础之上的。不深进去不行,被带偏了不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无感不行。一本书,可以正着读,也可倒着读,也可挑着读。一本书,可以只读前言,也可以只读后记,也可以只揣摩目录和章节。读一本书,重在发现价值点,有瞬间把有用的东西抓取出来的能力,然后将其收入自己的知识库,丰富自己的思想库,深化自己的观点库。真正好的书会越读越厚,相应的价值低的书翻一翻便会变薄。一本书“厚”或不“厚”,不是看字数,而是看内容,看观点,看思想。史上最会读书的人应首推老子,他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的守藏史,一定读了不少的书,但他未被所读之书所累,所著《道德经》,不过五千字,却成为千古一书。

三说

有人列书单,说20岁前,一定要读一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好知道什么是人性,人有多艰难。20岁以后一定要读一读毛姆的《刀锋》,好知道这世间存在着多种生命方式。40岁以后一定要读一读托尔斯泰的《复活》,好知道做人的难处,可能无论怎么做也会有对不起的人。这种单从生活的实用性出发,列书单的做法并不可取,阅读还是要做长远规划的好,勿容置疑首选经典,其次选你喜欢的书,读到一定程度可适当有意识地去读你读不懂的书。

四说

如果是读历史,那绝不是为了凑热闹,看故事,单纯围观,做看客,吃闲瓜,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让身心在重塑和还原的历史风雨中穿行,不断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举一反三。历史不能假设,但阅读可做多重推演。事情既然这样了,就不会那样了,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读历史书时很用得上。说来,历史既是过往,也是当下,也是未来,这没什么区别。你如果不是一个历史主义者,那么也同样做不好现实主义者,更莫谈未来主义。像《人类简史》《时间简史》《美的历程》《人类笔记》《北纬40度》这类书,都很值得一读。

五说

当我们强调阅读时,一般人往往会把阅读单纯框定在文字阅读上,这其实是极为错误的。有字是一种阅读,无字也是一种阅读。对社会是一种阅读,对生活也是一种阅读。对话是一种阅读,思考也是一种阅读。实践是一种阅读,推演也是一种阅读。懂阅读,会阅读,能阅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

六说

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文学,一定是你遇见最好自己的开始。阅读和写作足以锻炼和校正你看人看事、看内看外、看远看近的眼光,让你比别人多出一副沉思悲悯的古道心肠,多出一块飘逸洒脱的心灵道场。

读书是一个人的战争

在电影《英雄儿女》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典场景,那就是一个人孤独坚守在无名高地上的王成,在敌人轮番进攻的间隙,把阵地上的枪支弹药迅速收拢,然后一一摆放到战壕上的不同进攻位置,这儿放上几颗手榴弹,那儿放上一挺机关枪。待敌人又攻上来时,他便一个人在阵地上忙得不亦乐乎,短枪叫,长枪响,手榴弹炸。我想,不明真相的敌人一定会认为,阵地上至少有一个班的战士在作战。最后是英雄王成手持爆破筒,跳入敌群,一声炸响裂长空。

少年时做游戏,我们曾对这个场景进行过无数次复排,我也多次以王成般的勇猛,打退过伙伴们一次次猛烈的进攻。这些年早已经英雄气短,暮气苍茫,沉醉于文字,日日以写作安身,与书籍为伴。办公室写字桌上,右侧是待看的报纸,或是《文艺报》,或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的副刊版;左侧或是新发表了作品的样刊、样报,或是订阅或是编辑部友情惠赠或是各地名家文友们交流的书刊。

几个书厨,一个报刊资料厨,一个普通书籍厨,一个经典作品厨、一个各地文史资料厨。家里,床头柜上是经典作家名著,或随手翻阅的政治经济哲学甚或战争类宗教类图书,书房的电脑前是《人民文学》《收获》《新华文摘》等,书架上不断累积各类经典的过冬细粮,客厅里品茶、读书两用的小圆桌茶桌上是《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亦或《诗刊》《星星》等,阳台的躺椅旁是《当代》《十月》《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或最新推出的有影响的长篇小说。

在这每一处,都摆放着墨汁饱满的碳素笔。这样只要是不动手写作,随时随处都能看到可读的书,而且随时可以圈圈点点,写下眉批、夹批或侧批,随时可以记录下思考的文字,或感悟的片。十数个笔记本分别记录近日所读、近日所思、近期可写、素材总汇……像开文学的中药铺子,每天孤独地捡拾那些有关文学的碎银两。

这种状况,突然让我想到了朝鲜战场上的英雄王成。我不是王成,更不是英雄,但我的读书生活却像王成一样,一个人守着一片偌大的阵地,将各种书籍报刊摆放在阵地的不同位置,以备随时发起进攻。书籍是生命的海洋,古老的文字制造出了情感、思想和智慧的海水,它们随时都有将我淹没的危险。而我,也一直保持着沉潜海底的冲动。

阅读是孤独的,它像失去战友的战士,必须一个人发起冲锋,自己为自己呐喊,自己为自己助威,独自一人欢呼胜利,独自一人黯然神伤,独自一人打扫狼籍一片的心灵战场。

阅读又是快乐的,有看不见的硝烟战火弥漫。书中的世界更加精彩,它充满着道义和坚守,袒露着人性和哲思,它可以将一个平庸的人变得强大,从而威力无比,不可战胜。正如每一场惨烈的战争,都能锻造出铁血英魂一样。

读书,就应该像王成那样,勇敢地呼叫“向我开炮”,然后打赢一场属于一个人的战争。因为,勇者无敌!智者无敌!仁者无敌!厚者无敌!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