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英雄还是小人?是主战派还是投降派?文化观察58

国学传播 2025-04-13 07:10:32

很多时候,当代人在分析前人时常常会自动过滤掉其历史背景,完全用当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

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认知偏差!

而这份认知偏差也会导致难以客观看待其人的具体成就。

那么,今天我们来谈谈很多小资思维的人最为推崇的苏轼其人!

辱骂卫青的投降派

是的!

你们没有看错,苏轼就是个投降派。

【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以上这段话被记载在《东坡志林》中。

苏轼【辱骂卫青】的行为在软蛋宋朝算是多数文官的基操,因为宋朝是历史上最为扬文抑武的时代,文官看不上武将就是当时的ZZ正确。

苏轼没直接辱骂当时的名将狄青至少还算有点良心,没做的那么绝。

但是,辱骂卫青适合给汉武帝舔痔疮也属实有些太恶心了,但凡一想到这番话出自苏轼,就很难不令人反感。

然而,虽然是投降派,口号还是要喊起来的,不得不说,苏轼也是个喊口号的高手。

口号震天响,真苟真投降

几乎所有宋朝文人一辈子都没见过【大漠孤烟直】的景象,也没有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打算,但不妨碍他们高喊口号,通过诗词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于苏轼而言,苟在后方吃着民脂民膏,当个投降派是最优解,但不妨碍苏大学士在词中大吹法螺,自吹自擂。

怕是很多对苏大学士并不了解的人,还真以为苏大学士和辛弃疾、陆游一样有一番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呢!

其实不然,苏学士只是好吹牛,也擅长吹牛而已。

作为一个当时的既得利益者,吃得好,穿得好,养了一大群妻妾,还要强行诉苦,鬼扯什么【江海寄余生】,结果一辈子没敢辞官,终究舍不得官场的好待遇。

再一对比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苏轼的人格可谓卑下。

很多人还误以为苏轼是真洒脱,换你过上苏轼那种妻妾成群的日子,你只会更洒脱,而且不会像苏轼一样拿着好处还要卖惨装洒脱!

苏轼是古人中最令人恶心的虚伪小人!

那么,苏轼是真的关心老百姓吗?看看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地主阶层代言人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为了挽宋朝狂澜于既倒,为了救国救民。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议行学校贡举法,苏轼上书《议学校贡举状》反对,认为此法会导致“士皆巧宦”,使士人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忽视实际才能的培养。

熙宁二年,苏轼上万言书《上神宗皇帝书》,激烈抨击新法的弊端。他指出青苗法、免役法等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青苗法可能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市易法可能会导致官府与民争利等。

看到了吧!

这就是苏轼的真面目,读书人最擅长也最恶心的就是强行找借口。

历代变法都注定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如果没有君主的支持和配合,任何变法都只会中道夭折,因为变法的本质就是食利者向受难者输送利益,以进行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

所以,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就是地主阶层对阶层利益的保护。

举个简单且大家易于理解的例子,当下的消费无法提振,根本原因在于财富分配问题。

如果现在出来一个【王安石】,普通人肯定会欢迎和支持,因为这个【王安石】一定会提高普通人的收入。

但是【苏轼】这类人一定会不开心,因为普通人多得的那部分就是从【苏轼】代表的人群身上分走的一部分。

所以,苏轼的本质就是个地主阶层代言人,相当于现在的资本家人群。

结语

历史总是相似的!

苏轼这类人在当年就是个铁杆投降派,也是当时的食利者。

反观现在,最怕战争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当代食利者。

一一对应的话,苏轼本身就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了,。

既是投降派,又是食利者,这类人无论古今都是一个套路,毕竟人性是自私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