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主义诗歌通常都是借事抒情,然后通过诗歌这个载体让读者能够深深地共情!
现实主义诗歌常常都有大量的白描内容,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让读者顺其自然地进入诗人笔下的情节中,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现实主义诗歌必然追求真实的底色,如何将情感灌注在这个底色上,并引发大众的共鸣,体现的正是现实主义诗歌的【灵性】!
而在这方面,老杜确实不愧为【诗圣】,是堪称【王者】的存在。
下面就以部分杜甫诗中的名句来进行解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句诗是真的震撼人心,而且是那种能够引发底层人深深共鸣的名句!
诗句所描写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反映的正是人民的苦难和上位者的冷漠奢华,尤其是二者的惨烈对比,更是加剧了诗句的情感张力,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出自《羌村三首》。
杜甫非常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情感片段,这句诗就是这样的一个片段。
至亲家人久别重逢,即使夜已经深了,却还点着蜡烛。家人间并不需要多余的客套,仅仅是彼此对望就犹如身处梦中,可见平时也常常会梦见彼此,担心各自的安危。
这么一个美好的情境,如果纷纷扰扰反而会破坏掉家人间思怀的气氛。
即使是现代人看到如此场景,也难免会想起自己千里之外的家人,也许会期望在梦中重逢吧。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出自《石壕吏》。
这首诗讲的是随意征兵的一段故事,这是战乱时代的基本操作,各方势力都会强行征兵,此时的底层人只是战争资源,几乎没有了生命的尊严。
所以,诗人非常感慨,活下来的人就尽力好好活着吧,死去的人终究已经死去了,想太多又有什么用呢?
只要是生活在人命卑贱的乱世,这句诗真的就是广大底层人的真实写照。

出自《后出塞五首》(其二)。
这是选取了军营中的典型意象来进行描写,很典型的场景白描,但却能让军人们感受到营地中的肃杀气氛。
哪怕是当代人看到这句诗,也会产生相当的共情,会很自然地认为这就是军营应有的氛围。
好诗的代入感是极强的,这句诗写得就很符合场景的感观。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出自《赠卫八处士》。
这首诗描写的是老友相见,主人家对杜甫的热情招待。
这句诗的生活感简直是扑面而来,将主人家的热情好客很平实地表达出来,丝毫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
很多二三流作品常常会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而杜甫的这句诗用非常朴实无华的文字就能让客人感受到主人家那份真诚的热情。

出自《江村》。
这句诗又是典型的白描手法,朴实无华却又深蕴情感。
用纸画棋盘,用针作钓钩,本质上都是因为贫穷。
日常获得的金钱物质都以保障生存为第一要务,所以,棋盘、钓钩这类娱乐项目就都需要自己动手了。
非常朴实的文字,但却能让读者们感受到贫苦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情趣。
结语杜甫的【伟大】就在于他擅长从生活中提炼出诗歌艺术所需要的内容,他更擅长将这些内容进行深化和升华,让简单的生活场景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
杜甫之所以被捧到【诗圣】的位置上,他在诗歌上的艺术表现力确实值得这样一个位置,身处安史之乱中的他确实写了很多表达大爱的作品,这又是他成为【诗圣】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