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功能区域和血管结构,该区域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一直是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
影像学分型
尤永平教授团队基于岛叶肿瘤起源的生长侵袭特点提出尤永平分型,即将岛叶胶质瘤分为岛叶型、岛盖型、脑叶型和内侧型,进一步将除了内侧型的其他类型细分为前、后岛叶两型,该分型有助于为术者选择更为准确的手术入路提供参考。

图1 影像学分型
脑网络特征
尤永平教授团队利用连接组学创建了患者个性化大脑网络图谱,并分析岛叶胶质瘤对传统和非传统功能网络的累及模式,明确了岛叶胶质瘤功能网络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提示岛叶胶质瘤不仅会累及大脑传统功能结构,还会累及非传统的功能脑网络。非传统功能网络的损伤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连接组学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岛叶胶质瘤和功能网络,辅助手术决策,优化手术入路,保护功能网络,保留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胶质瘤预后。
病理学特点
尤永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核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中增强程度弱强化和无强化、弥散不受限、深部脑室不受累、T2-FLAIR不匹配征为岛叶胶质瘤IDH1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岛叶胶质瘤IDH1总突变率为50%,其中WHO Ⅱ级为95.83%,WHO Ⅲ级为56.25%,WHO Ⅳ级为12.50%,可见低级别岛叶胶质瘤具有较高的IDH1突变频率。术前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神经认知功能等结果,明确临床诊断、病变范围及与周围血管、功能区、纤维束等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辅助技术,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
岛叶胶质瘤常用主要手术入路为经皮质入路和经外侧裂入路。经外侧裂入路存在血管牺牲和损伤风险、手术视野暴露有限等缺点,较适用于Berger-Sainai分型中Ⅰ、Ⅳ区肿瘤和尤永平分型中位于前岛叶的岛叶型和岛盖型肿瘤。经皮质入路便于更好地保护外侧裂血管,提供更好的肿瘤暴露和手术自由度。肿瘤较大时,可采用经皮质入路联合经外侧裂入路切除肿瘤。尤永平分型中脑叶型和内侧型肿瘤可采用经皮质入路联合侧裂入路。此外,术中将连接组学数据导入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麻醉唤醒等技术,可达到肿瘤精准定位切除与脑功能有效保护。

尤永平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机制及诊疗策略优化研究,在多个领域开展临床实践改良与创新,形成了以脑胶质瘤个体化诊断与治疗为核心的学术特色。
主编《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标准操作规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等重大项目,发表SCI论著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成果奖励。2020年全国神经外科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第19位,入选“国之名医-优秀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