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对表,已放弃结盟,王毅与普京会晤前,中方强调特殊责任

半月的天下事 2025-04-03 15:12:35

王毅外长最近去了俄罗斯访问,几天时间里就跟俄外长和普京都见了面,主要是为了中俄之间的战略对表。

这次访问不只是两国高层碰个头,更是为接下来更重要的会晤做准备。

现在全球局势变化快,中俄通过这次对表,把合作方向定清楚,也让外界知道双方的态度。

国际局势下的中俄协作

现在世界情况挺复杂,经济全球化遇到麻烦,地区冲突时不时冒出来,大国之间也在较劲。这种时候,中俄得经常沟通。

两国都面对外部压力,来源还差不多,比如经济制裁或者地缘政治上的摩擦,保持步调一致,既能应付眼前的问题,也为以后合作打基础。

过去几年,国际形势变了不少,中俄发现光靠自己单干不好办。

有些国家通过军事部署或者经济手段想影响其他地区的局势,直接碰到了中俄的利益。战略对表就是要把各自关心的事说清楚,找到一起应对的办法。

这种协作靠的是长期互信,尤其在能源、贸易、安全这些方面,两国想法差不多。这样就能在复杂环境里站稳脚跟。

“特殊责任”的具体体现

王毅在跟普京见面之前提到,中俄两国在世界和平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特殊责任。

这话有几层意思,涉及国际组织、地区安全和全球格局,中俄都是五常,有否决权,关键时候,这权力能影响全球决策。

比如,碰到地区冲突的提案,中俄有时候会投反对票,把决议挡下来,这不是随便反对,而是根据局势判断,想维护更大范围的利益。

有些国家想用联合国推自己的计划,中俄的立场就能平衡一下,不让国际秩序被一家独大。

现在全球治理需要更多国家参与,中俄在这方面作用不小,再说地区安全,中俄在维护这方面责任挺大。

近几年,东亚局势因为外部干预变得复杂,有些国家通过军事部署或者拉盟友,想改变力量对比。

比如,东亚海域外来军舰活动多起来,还有新武器系统部署的计划,直接影响到中俄安全。

为了应对这个,中俄加强军事合作,过去几年,两国搞过几次联合巡航,覆盖不少海域。

这既展示双方能力,也告诉外界想保持稳定,在敏感地方,中俄一起行动能缓解紧张气氛,给地区和平加点保障。

最后是全球格局,在苏联解体之后,国际秩序一度被单一国家主导,规则也是那时候定的。

但时间长了,问题出来不少,比如经济分配不均,地区冲突多发,说明世界需要更多元的方式。

中俄一直说全球格局得往多极化走,这不是空话,是通过行动推的,比如国际贸易和能源合作里,两国搞出新模式,少依赖单一体系。

这对中俄都有利,也给其他国家多点选择,两国合作在这方面是推动多极化的重要组成。

中俄关系的定位与外部反应

两国合作虽然越来越密切,但一直都有个自己坚持的原则: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王毅面对俄媒体采访时又说了这点,这表明两国对关系定位很清楚,并且会一直坚持不变。

合作是为了各自发展需要,追求互利共赢,不是要搞封闭小圈子,这也回应了外面的猜测。

不过,美西方看中俄关系角度不一样,两国高层一多见面,有些媒体就说“结盟”,觉得这是对现有秩序的挑战。

中俄早有准备,通过公开表态和行动说明真实意图,比如,经济上中俄贸易额涨不少,但没排斥别人,是开放的。

这样的态度让外界不好挑毛病,面对外部压力,中俄靠加强协调来应对,不是硬碰硬。

这几年看下来效果还行,不管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挑衅,两国都能商量出办法,这种韧性让有些国家明白,想通过施压拆散中俄行不通。

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深化

除了安全和外交,中俄在经济和技术上合作也在加强,这块是中俄关系的重要支撑,也给战略对表加了内容。

近几年,中俄贸易额一直在涨,尤其能源方面,合作项目多起来。

比如,天然气管道建好用上,既保能源供应,也带动相关产业,这种合作靠市场需求,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上,中俄也在找新机会,全球科技在各个方面都竞争激烈,相关企业在关键领域开始合作。

比如,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慢慢多起来,这能提升双方技术能力,也少依赖外部技术。

有些国家想用技术封锁施压,中俄协作就成了条出路,经济和技术上的互助,把两国关系基础夯实,也为以后发展开了更多门路。

中俄合作不光是两国之间的事,对全球治理也有影响,有些国家坚持单边主义,想主导国际规则,中俄的立场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同选择。

比如,气候变化和全球贸易这些议题上,中俄都说要用多边机制解决,这跟单边做法不一样,也得到不少发展中国家认同。

国际金融上,中俄也在推新变化,过去几年,两国在支付体系和货币合作上有进展,少依赖单一货币。

这起步晚,但潜力已经出来,时间长了,可能改变金融格局,给全球经济多点稳定性。有些国家用金融工具施压,中俄协作就能应对。

信息来源:华尔街见闻: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环球时报: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

0 阅读:9

半月的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