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是因为有了“免死金牌”,就可以避免死亡,持有这种卡片的概率是多少

心情愉快 2023-05-22 08:54:38

周星驰导演的电影《鹿鼎记》里,多隆拔出“尚方宝刀”,要处决平西王爷吴三桂及其儿子吴应熊,两人丝毫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争夺唯一的一枚“免死金牌”,令两人颜面尽失,狼狈不堪。

这对父子在争夺一枚写有“免死”二字的黄色金币。在戏里,吴三桂与吴应熊两人,正大张旗鼓地争夺,好像谁得到了这东西,谁就能得到一条生路似的。

而真正的“免死金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确定?

 

电影和历史是两回事。历史上的“免死金牌”,和现实中的有很大区别。

一是官职不同,这家伙的官职不是“免死金牌”,而是“丹书铁契”,也不是“丹书铁券”。

二是外形,这玩意儿看起来不像一块巨大的勋章,也不像一个巨大的盘子,它看起来更多的是一块半圆的金属,看起来更像是一块砖头。

这封信上,除了“免死”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字。

大体应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赐券”的时间,赐券对象的姓名,官职,邑地”;其次是对官府的贡献;然后是皇帝陛下对被封赏之人的特殊待遇,包括不会死亡等等,最后是皇帝陛下的宣誓。就算是皇上,也要对这些人好一点。不,是永远的

汉代的时候,人们经常用朱砂来书写,也就是所谓的“丹书”。后来,自然有人在上面抹上了金粉,然后在上面刻上了金文,如此一来,这家伙就跟一个“金”字扯上了关系。

三是材质不同。“丹书铁券”,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的材质并不是金子,而是钢铁。

四是不同的运用方法。“丹书铁券”分成两半,右边的一半放在宫中,左边的一半放在有功之人的家中,由有功之人的家人代代相传。若是有功之人或者后人有罪,也要将赏给他们的令牌和宫中收藏的令牌一并核对,方可获赦。而不是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里,吴三桂和他爹一样,用两只手,用两根棍子,一根棍子一根一根的砸下来。

五是不同的应用职能。在周星驰版本的《鹿鼎记》里,吴氏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只要有一块“免死金牌”,自己这条小命就能捡回来似的。所以,“丹书铁券”这个“免死”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图)“丹书铁券”

众所周知,这张“丹书铁券”是用来书写君王宣誓的。这是一个保证,一个保证。看起来很可靠的样子。

不过,所谓的誓言,也只是玩玩而已。尤其是男人,在泡妞的时候往往会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一生一世对你好,不然我就做一条小狗。”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泡妞的时候,发过的誓,现在是不是兑现了?

我们来听听陛下的誓言。皇帝陛下的誓言一定要高贵,不能像我们这些小动物一样低级。其他的君王都是这样宣誓的:“黄河为腰带,泰山为石,我汉朝建祠堂,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君王。”这是汉朝开国开国君主刘邦在发行“丹书铁券”时的宣誓。

很显然,这位君王的毒誓,并没有用在那条小狗身上,用在了黄河上,用在了泰山上。就是说,就算黄河化作一条绸缎般的溪水,就算泰山化作一块巨石般的巨浪,但我汉朝宗庙不倒,你们一族的财富就会世代流传下去。

“丹书铁券”,是汉朝开国之君,也是当时最早立下誓言的君王。有关他的“铁票”,在《汉书》第一册《高帝纪下》中有过记录:“刘邦“诏萧何制定法律、韩信制定申军法、张苍定规矩、叔孙通制定礼节、陆贾造《新语》”。更以符箓立誓,以丹书铁契,藏在祖祠之中。”

但是,正是这个刘邦,却背信弃义,将韩信与英布这些手持“丹书铁券”的大将军都给斩了。此外,论“大杀功臣”的特殊战绩,刘邦也只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下。

应当说,刘邦发行的“丹书铁券”在那时并没有“免死”的作用。不过在他发下的誓约中,却有一条可以确保被封人世世代代都能得到封赏。但不管他能不能“免死”,这一点都不能让人相信。

“丹书铁券”在刘邦之后的两汉和魏晋时期曾一度消失。直到两晋之际,才重新在史册中显现出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丹书铁券”才有了“免死”这个能力。

刘邦,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也是最杰出的军事家,是汉文明的先驱者之一。为汉族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北魏时期,“臣下任事者能够进出帷幄,而赏赐无度,盈积私家,金书铁券,不死之旨,频繁以许人。”甚至有一些官员,会主动去皇帝那里讨要一张铁券,用来做护身符。同时,齐梁陈三国也有了发铁券的先例,"始怕受罚,阴人来求降,皇帝即下诏书,发铁券,发衣冠"。

但是,这一张拥有“免死”能力的“丹书铁券”同样不可靠。

比如,孝庄皇帝在处死了宰相尔朱荣后,担心他的弟尔朱世龙会对自己产生不满,便“差使朱瑞赍给他一块铁牌”,想要蒙蔽他的双眼。

没想到朱世隆却是个聪明人,一语道破真相:“太原王功格天下,忠于国家,而长乐王却背弃誓言,滥杀无辜,这两句话,如何能让他们相信?我为太原君报了仇,不会有人来救我!”

唐代还有一种叫“丹书铁券”的东西。唐代的“铁票子”,不但在发行的时间上有所扩展,而且在唐代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发行,不再局限于唐代前期。

唐代“丹书铁券”的发放主体是:开国皇帝、中兴皇帝、少数民族首领、宦官和宠臣;而且,铁券的“免死”作用,也被人们所利用,“免死”的数量,从最初的一到两次,到了唐中宗之后,更是达到了九到十次,而且,不止是拿到了一张,就连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得到一张“免死”的“免死”。

大唐被称为鼎盛时期,历代君王都是出了名的豪爽。不过,这所谓的“丹书铁券”,还是有些虚无缥缈。我们能找到相反的例子。唐代的开创者刘文静,得到了两次“免死”的机会,其中一次是尚书令秦王,右仆射裴吉,纳言刘文静,两次被杀。如此一来,刘文静就等于多出了三条性命!

但三条性命,终究抵不过一个言而无信的君王。一年后,刘文静被唐高祖李渊以“莫须有”的叛国之罪,当场斩杀,无论是被斩杀的,还是被斩杀的,都没有说什么“免死二次”之类的话。

应该说,迄今为止,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铁票子,是唐代的。此乃唐昭宗李晔颁予钱缪镇海镇东节度使钱缪之“铁票”,现藏于中国国立博物院。

(照片)唐高祖李渊

其中,以“丹书铁券”最为可信。

这并不是说北宋的君王们都很守信,也不是说他们说话算话,只是赵匡胤说过:“先祖曾立下誓言,藏于祠堂,不杀大臣,不杀言官。”如此一来,手持令牌的北宋官员,就可以保住人头,令牌的真实性,也就更高了。

明代“丹书铁券”的可信程度是最小的。只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大杀功臣”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朱元璋赐给他们的战利品中,魏国公徐达获得了三次赦免,他的儿子获得了两次赦免,而其他的王公贵族,获得了两次赦免,或者一次赦免。但大明第一立国之人李善长,却拿着“尔免二死儿免一死”的铁证,一旦朱元璋发怒,便要将他一家七十多人全部处决。朱元璋杀害的那些人,我就不一一说出来了。

清代“丹书铁券”已销声匿迹。清代的君王,偏爱穿着一身黄色的长袍,戴着一顶“铁帽子王”的帽子。况且,曾经获得过一件“铁帽子王”、一件黄色大衣的人,都很清楚,在这个君主立宪制的年代,陛下想要谁死,谁就死,谁就死,谁就死。于是,他们就想通了,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两样东西能够给他们带来的财富,而不是“免死”的能力。

总之,古往今来,那些“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之类的君王之言,就像男人泡妞时许下的誓言那样,不太可信,也不太可靠。严肃,你会失败。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