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执政领域向来以阴暗、错综复杂、波云飘渺而闻名,不少饱学圣人之士一旦进入执政领域,就会被卷入这一漩涡。有的因为贪赃枉法而坐牢,有的因为牵扯到派别斗争而被砍头,有的因为冒犯了上级而被放逐,有的因为遇到了一个昏君而丧命。
可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他竟然经历了四朝十帝的统治,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的一朵奇葩。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五代史。
冯道,原名可道,出生于瀛州景城县(现在河北沧州),出生于八八二年,出生于一个以农夫为生的家庭,家里没有什么大官。冯道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他幼时为人纯朴,用功用功,善于写作,并能在贫穷中生活。除了孝敬父母之外,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哪怕大雪封门,尘土飞扬,他也能心平气和。
这个时候,大唐帝国虎视眈眈,万邦来朝,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就像一位行将就木,行将就木的老者,摇摇欲坠,行将就木的老者。
黄巢叛乱被压制后,藩镇迅速扩张,大唐已经一蹶不振,只能掌控长安周边的一小块土地。
普通百姓想要通过科考为国家效力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像冯道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那些位高权重的藩镇节度使。
而冯道,则凭借着自己的名气和在幽州的影响力,成为了张铁的左膀右臂,从此,他的执政事业,就开始了一段备受争议,但同样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
冯道是个初涉政坛的菜鸟,不懂察言观色,有一次,刘守光想要发兵讨定州,冯道提出异议,因此入狱入狱。好在他的人脉很广,被一位好友救了下来。
冯道在监狱中呆了一段时间,对执政的残忍有了全新的认识,但他并没有被吓住,反而勇敢的站了出来,准备找一个新的东家,从头再来。
冯道
他刚到太原的时候,他的新东家是晋国的李存勖,有了上次的经历,冯道对自己的上司也多了几分敬意,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个好学生,所以在公文方面也是得心应手,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太原的总管,也就是大总管的亲信。
李存勖建国后,冯道先后出任内阁尚书、司礼监等重要职务,其父过世,他回到家中为其守丧。因为他在那一年庄稼歉收,所以他很大方地把自己的钱捐给了乡亲们,而他本人也一直过着节俭的生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后来,明宗李嗣源趁此机会登基,冯道完成了孝期,成为了丞相,并出任了中书侍郎、同书等重要职务,从贫寒学子中遴选出有才之人,扫荡弊端,让朝廷的风向大为改观。之后,他又在李从厚的朝堂上度过,在末帝的朝堂上度过,在几次小挫之后,他都被发配到了其他地方,但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坐上了中央的位置。
在后晋由石敬瑭创建,刘知远创建后汉朝,郭威创建后周朝,冯道始终是朝中首屈一指的文臣。
最后死于大周世宗柴荣统治下,享年73岁。周世宗得知此事后,为表悲痛,立即停职三天,并追封冯道为英王,改姓“文义”。这已经是他这个做大臣的最大荣耀了!
若是以宋代某些有名的历史学者为例,那么很轻易地就可以将封道定性,欧阳修曾大呼其“不知廉耻”,而司马光则是以“大逆不道”为由,将封道定性。但两人都生活在冯道统治下的宋代,以他们对皇帝的忠诚,自然不会对一个经常换人的“老奸巨猾”有什么好感。
其实冯道在后世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欧阳修与司马光的关系,若是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冯道一定会与这两人好好聊聊的。
大唐庄宗李存勖
在“江山易改,大王旗易”的乱世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万人之上,万人之上,再也没有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传统了。
昔日的君王,何等的威严,何等的可怕。但如果你环顾五朝,再看一眼那些皇帝,就很少有人会对他们产生敬畏之情了。
后梁太祖朱温,背叛了黄巢,阴险狡诈,嗜血好色,最后死在了他的儿子手里。唐朝庄宗李存勖,因为管理不善,宠幸妓女,猜忌将军,在叛乱中被处死,而唐朝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则与契丹人私通,背叛国家,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一个拳头大,胳膊粗的年代,什么礼仪,什么道德,什么道德,都是一文不值的。这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十多位皇帝,让人目不暇接,热闹非凡。
那么,你要冯道等人效忠于什么人呢?为哪一位皇朝陪葬?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位风道一定是在讨好皇帝,讨好皇帝,这才能一直坐在这里。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九五四年,周世宗柴荣欲御驾御驾南下,冯道就曾向他提出过强烈的建议。
按照常理来说,像冯道这种德高望重的人,只要不得罪皇上,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升官发财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冯道能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劝皇上退位,已经说明了他的政绩。
也有一些人说,冯道身为数十年的官员,必然是一个贪官污吏,否则的话,他如何可能拉帮结派,保住自己的地位。
请南怀瑾这样的国粹大师来解答:
“我从我的生活经历中,从我看过的历史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若是在和平年代,此人站在朝堂之上,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不过,能在八十多年的乱世中屹立不倒,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没有腐朽,没有被人陷害。在道德和道德上,他们都是无可挑剔的。”
后来有不少人试图从冯道那里得到他在政坛上的独门绝技,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冯道的仕途,我们细细品味,却又看不出有何特殊的地方。
柴荣周世宗
有些是为官位而当官,有些是为享乐而当当,还有一小部分是为百姓着想而当真是为“安邦立业”而当官。
不过,冯道的目的似乎并不明确,因为他在后来的几年里,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严格,不贪不爱,对谁都是和颜悦色,对谁都是和颜悦色,对谁都没有盲目的忠诚。
他见识过混乱时代,执政上的无数凶险,也见过许多同事,在这场战争中,被打得落花流水,家道中落。无论冯道心中如何挣扎,如何挣扎,他都能坦然面对,从来没有想过要躲起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作者认为,在知乎上,有一句话很贴切:
“冯道,是为了民,而不是为了君,是为了民,不是为了国。五代更替,以武为政,战火连绵,历时五十四年。但是,文明的延续,离不开风道的力量。若版刻《九经》,需时四十二年,方能完成,倘若他在梁唐时身陨,岂非人人所欲?自宋以降,儒家对他的名声,都是为了维护他的名声,这才是真正的腐朽!”
冯道若是为了保全名声,大可遁入深山,不再过问世俗之事,只需在心中感慨一番,唱几句情歌,说几句悲欢离合,便可了却余生。但他能坚持大量印刷经书,这等功绩,让不少批评他的道士,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何等的不公平!
事实上,这一奇男子的心灵境界,早就在他的诗歌里表现出来了,只不过没有人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