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5%可降低绝经后女性死亡风险—腰围缩小比体重数字更重要

星弘康康 2025-04-11 20:16:49

导语:肥胖威胁全球老年女性健康,与心血管、癌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但体重减轻的影响存争议:部分研究支持减重益处,另一些则提示“肥胖悖论”,即超重者死亡风险更低。这种争议源于方法学局限、指标单一性、老年群体特殊性等。近期发表在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项针对58,961名基线年龄为50至79岁女性、随访时长18.6年的队列研究显示,有意减重≥5%且伴随腰围缩小的参与者,其全因、癌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相比之下,有意减重但腰围未减少者,仅心血管风险降低。而非自愿减重或体重增加者,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这一发现强调了腰围管理在老年女性健康干预中的优先级,为制定精准体重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研究背景

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尤其在老年女性群体中,其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备受关注。然而,关于体重减轻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现有研究结论存在矛盾:部分研究支持减肥的益处,另一些则提示“肥胖悖论”,即超重或轻度肥胖可能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这种争议部分源于方法学缺陷,例如既往研究多未区分“有意”与“无意”减重,而后者常伴随潜在疾病导致反向因果偏倚;体重指数(BMI)无法反映内脏脂肪堆积(中心性肥胖),而腰围与代谢风险关联更强;老年群体中肌肉流失与脂肪重分布可能干扰BMI解读,需结合腰围评估体成分变化,以弥补单一指标的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分析58,961例绝经后妇女的长期随访数据,首次系统评估了有意减重与腰围(WC)缩小对死亡风险的独立及联合效应。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分析了女性健康倡议观察性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WHI-OS)中的58,961例参与者数据,这些参与者基线时无癌症、年龄50~79岁,从1993年至2023年追踪接受跟踪调查(平均年龄63岁,平均随访18.6年)。通过基线和第3年的测量数据评估体重及腰围变化,并结合问卷区分有意减重与被动体重变化。体重变化分为三类:稳定(较基线变化<5%)、减重(较基线下降≥5%)、增重(较基线上升≥5%)。

研究结果

基线时,平均BMI为27kg/㎡;平均腰围为84.1cm。截至2023年2月,49.5%参与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因占15.5%,,癌症死因占10.1%,其他死因占24%。

核心发现:

1、有意减重≥5%+腰围缩小,全面获益

与其他女性相比,主动减重≥5%+腰围缩小的群体: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2%(HR=0.88,95%CI:0.86~0.9)、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3%(HR=0.87,95%CI:0.82~0.92)、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3%(HR=0.87,95%CI:0.83~0.91)、其他死因风险降低13%(HR=0.87,95%CI:0.86~0.92)。

此外,在减重方法的有效性方面,单纯饮食、单纯运动、饮食+运动均有效,但饮食运动结合组的死亡风险下降更显著。

2、腰围未减?心血管获益受限

未伴随腰围缩小的有意减重女性:仅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0%(HR=0.9,95%CI:0.81~0.99),其他死因风险反而升高16%(HR=1.16,95%CI:1.08~1.25)。

3、被动体重变化,健康有风险

非有意减重群体:全因死亡、癌症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显示升高(分别升高27%、25%、25%)。

小结

研究人员指出:"体重与腰围变化产生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老年女性因健康指标异常尝试减重,但5%以上的减重未必能完全逆转既有健康问题。减重带来的功能改善、癌症风险降低及心血管并发症缓解等潜在益处仍需探索。"

未来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老年女性如何在不流失肌肉的情况下有效减少中心性肥胖。研究人员补充:"尽管未评估具体方案,但饮食运动结合显示出较强的保护效应。"因此,如果老年女性超重或肥胖且希望减重,应鼓励她们根据自身意愿减重,但减重的重点应放在腰围控制而非BMI或体重数值上。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减少内脏脂肪,包括力量训练在内的体育活动以保持或增加肌肉量,以及采用促进心脏健康的饮食,这可能包括限制热量摄入,但也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参考文献:

1.Hendryx M, et al. JAMA Netw Open. 2025;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0609.

2.https://www.healio.com/news/womens-health-ob-gyn/20250313/intentional-weight-loss-of-5-or-more-cuts-risk-for-death-among-postmenopausal-women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