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推销电话“轰炸”?你可能不知道,这些方式都会泄露隐私信息

书南谈商业 2024-03-22 04:41:16

刚买个房子,就有人给你推荐装修;

刚注册个公司,就开始被推销配套服务的电话狂轰;

公司的资金刚有点吃紧,各种银行和网络小贷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明明是初次通话,别人却对你的信息了如指掌,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好像被装了监控一样。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其实,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被采集信息。

我们用输入法时的录入记录;

用浏览器时的浏览记录、点击记录、搜索记录;

用社交软件时的聊天记录、文字资料、视频图片;

用手机粘贴板复制的密码、验证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在使用每个APP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使用“痕迹”,而相关的数据可能会被无良APP收集起来,用于数据分析、制作用户画像,继而定制推送商业广告、推荐相关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数据不能定期清理,当打开来源不明的APP时,那些涉及到隐私的重要信息,就可能被“挪用”。

而在日常生活中,套取个人信息数据的路数,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比如,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海市就曝光了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在扫码点餐过程中,微信小程序会对消费者强制索取姓名、手机号、微信账号、用户位置等信息。

几年前,一度有人在网上公开售卖300多万企业老板的详细信息,号码准确率高达80%。不少企业老板表示,因为业务需要,在网上发布或咨询了相关业务,就开始每天接到炒股、培训、保险,不间断的推销电话。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碰到的各种填写调查问卷、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也都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而一旦这些被违规套取的个人信息落入“信息贩子”手中,就只能等着被电话轰炸了。

被骚扰只是小事,就怕遭遇更严重的。

今年1月,北京郭女士人脸信息、银行卡号和密码泄露,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犯罪分子利用银行APP盗刷36万多元。

今年8月,某00后女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被“老板”套路下载了某企APP,个人信息泄露,不明不白地背上债务,并陆续收到了催缴贷款通知、律师函、银行卡冻结通知。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手机中的信息数据,代表的早已不止是一串数字,而是一份十分重要资产。一旦泄露或非法转卖,就很可能被用于恶意营销,甚至诈骗;危及个人财产安全、人身安全。

而对商务人士来说,手机中的财务数据、人事变动、商业机密,更是可能会牵动公司的发展和存亡。如何防护手机中的信息和数据安全,避免信息和重要数据的泄漏和丢失,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主流的手机厂商都在手机安全方面下足了功夫,其中,OPPO刚刚推出的新折叠Find N3,更是通过了国密二级认证(目前二级认证为移动通信行业最高标准)。

Find N3通过终端云端和传输通道多重加密,为个人信息额外增加一道安全锁。

不仅对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隐私文件与手机密码进行芯片级的锁定与守护,而且还能识别手机截图中的隐私信息,比如个人信息、银行卡号以及聊天中的头像、昵称等关键信息,并对他们进行自动模糊处理,时刻守护用户隐私。

这样硬件级加密,让手机里的敏感信息,看不到,打不开,拿不走,安全指数再上一个level。

Find N3的典藏版,还提供了一项专属功能——尊享VIP模式。

大佬王石,是Find N3典藏版的首批用户,用过后点赞VIP模式为:“典藏版尊享功能”。

该功能通过三段式物理按键,用户可一键关闭摄像头、麦克风、定位服务等敏感权限,让任何APP都无法获取机密信息。这简直就是为商务场所量身打造嘛!

试想一下:在商务谈判时,所有参会人员可以一键关闭摄像头、麦克风、定位服务等权限,防止谈判内容被监听泄露,同时也不会与外界失联,不错过任何一通关键讯息,这样的场景,令不少人称赞:

“参会开启VIP模式,完全能够成为商务洽谈的新礼仪。”

另外,作为商务用途的折叠屏手机,OPPO通过独创的“全景虚拟屏”,直接突破屏幕物理边界,让大屏的分屏功能从“两个半屏”拓展到“三个全屏”,提供了一种更棒的人机交互体验,让移动办公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毕竟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尝试使用折叠屏来处理日常的办公需求,Find X3的出现,无疑更添助力。

当然,影像能力也是这款手机的另一亮点。Find N3利用新世代折叠像素传感器技术,将不可感光的电路进行折叠,感光能力相当于同尺寸传感器的两倍,是拍摄性能大大提高,而这样一来,在做到旗舰机的影像能力的同时,又保证了机身的轻薄。

当然相比之下,从表现上看,Find N3在安全上的改进,并不像“流畅的使用体验”、“质感影像体验”那样显眼,但它却构筑了我们对这款机型的信任感。安全感,是其他任何功能都替代不了的。

虽然手机的信息安全环境正逐步完善,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也越来越放心,但,安全依然是那根不能越界的红线。

我们都是自己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在意识上为信息安全上把锁,多学习、多了解防范知识。

进出某些场所、参与某些活动时,如果需要登记个人信息时,如条件允许请模糊处理;

不要随意连接可能有安全漏洞的公共WiFi……而如果,发现因个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

0 阅读:0

书南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