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史:合阳县百良镇莘村历史渊源

长安一块 2024-03-08 08:08:28

黄河,像“一条巨龙”昂首摆尾,由西向东腾飞在中华大地上。但它留下的黄土抚养着两岸百姓。它的怒吼声,不断地给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中华沧桑之变的故事。

在它的中部西岸。夏朝时,这里为夏启之子的封地——有莘国(今陕西省合阳县)。

黄河流经合阳

有莘国的东北方,有一“西河首镇”(今百良镇)。此镇向南二华里有个村庄为“秦庄”(今莘村)。

这就是商元圣——伊尹的故里。在夏朝,这里发生了人们难忘的故事,等“伊尹耕莘”、“商汤三聘伊尹”许多。

该村在夏商时称为“秦庄”,西周中期称“莘国”,到东周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莘国,并入晋国。

这时该村为纪念贤相伊尹改称为“有莘村”(城门上还写了四个大字“古有莘国”。这样人们总把有莘和商贤相伊尹连在一起。

到明朝简称“莘村”,十年特殊时期改叫“永红村”,上世纪70年代又称“莘村”,后沿用至今。

相传,夏商时此村发生了“伊尹耕莘”和“商汤三聘伊尹”的故事。伊尹的一生是从奴隶到尹相,志耕莘野,道高受聘,自强不息,顽强执著地改变人生,辅佐四位商君,为商元百年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石,功著千秋。

故里的百姓为纪念这样一位从奴隶到尹相的贤士而深感自豪。为了教育后代立志报国,弘扬中华美德。

修建了商元圣故里“先贤古建群”。他们根据伊尹当时在村中活动的传说地址基础上,进行发挥设计。

他们以东方建筑为主,有亭台楼阁,牌坊,城郭庙宇,墓殿寺塔各式各样的中华民族古建艺术应有尽有,好像我们东方建筑艺术的缩影。

伊尹故里百姓为纪念先贤捐资修建了“商元圣故里古建群”。

历代官员敬慕有加,添建修葺终成规模,特别是抗战前本村的古建正是盛名时期。

古建分布全村,比比皆是。村北门城楼相传与商代“有莘国”都城门楼设计相仿,门洞上书阳文行书大字“古有莘国”。

由北进村北街,北路过去是韩城、朝邑、西安之大道。

朱总司令为了抗日从合阳领兵通过此路到芝川东渡黄河。此路东边有一清康熙丁丑年三秦督学使者、陆德淙县令郭俊为先贤村树立了一通龟托石碑,上书隶书大字“商元圣古里”。

郭俊提碑

历代路过官吏见此碑,文官下轿、武将下马恭敬而过。

村北是坐北向南规模宏大驰名当地的 “伊尹庙”(圣贤庙)。庙外左右有威严铸铁狮子一对、铁旗杆一对。

进得庙门、映入眼前的是三座大型挑角式戏楼,人称同州第一楼。戏楼前方是一座精制的木牌楼,牌楼上书“护国富民”,左右两侧有钟楼、鼓楼。

胡国富民

牌楼前两旁有山西省绛州XX石厂石工,长光号,魁盛号,X盛号,董奇王、恒升号,等商号,在嘉庆二十年三月吉日幕曾捐送的刻工精湛的大石狮,滚龙石华表。

庙内有金字大牌一面,上书“有商阿衡”,牌坊的后面是献殿、正殿、后楼(木楼)。

还有祭祭祀关帝神、娘娘神庙宇、仰视正殿内上方,有大牌几十百悬挂、行、草、隶、楷皆遒劲有力,特别是其中一面滚龙大牌上书行书大字“忠义天成”,对人们印象深刻。

莘村老照片

庙古柏映衬,周围有母女墙相围。走出庙门有砖护挡,站在庙门口护栏边,俯视庙前大涝池水中的周围倒影透视。

东有坛庙“小蓬莱”的亭、台、宝、塔。狐仙楼阁,各种神庙。

南有东城风影,池东北有村姑洗衣裳的动作好像仙姑起舞。池周围垂柳成阴,身感人在仙境。

每年二月二十五日有庙会,三座戏楼三台戏,互争高低。无论白天黑夜庙院热闹非凡,白天锣鼓、高跷、戏、晚上各式宫灯通明,狮子龙灯、走马,跑船等,还有摆庙时用的伞、扇、金瓜、月斧、朝天蹬等全幅神架,知事牌子,开道锣。

莘村老照片

引来秦,晋,豫各地远来的群众观看。当时人们赞美庙的宏伟和热闹。

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百良的宝塔,莘村庙,你看热闹不热闹”。“祭而不祭七十三台小戏(全年)”。最后的一任庙官是本村八组马积成老人。

解放后庙作为本村学校初始“徐阳小学”,“莘村小学”,“莘村高小”,“莘村七年制”,1973年拆除盖了百良社中(今百良镇中学),至现在镇中的青石大柱基、石条、募捐建庙时所用过的残碑,随处可见。

村东砖洞上书“阿衡遗址”。这里是伊尹在池塘里饮牛后,在这个土台上经常放牛的地方。

庙东北角处有“望君楼”,这里是伊尹在为母守服期间东望成汤的地方。

向东北望去,所见黄河,眺望晋景,“谷山日出”。村北巷口是汤王三聘伊尹的地方,建有过台式“汤三聘处”牌坊。

今百良镇中学校门口处对方巷口。在村中十字街有伊尹农闲时向百姓宣传尧舜之道的地方。

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修建了“乐道处”牌坊。村南有“商元圣阿衡墓”是陕西巡抚毕沅、合阳县事刘内鲲立石,陵内有“君臣相望处”等。

每年清明节,当地的官员、百姓、学生前来“阿衡墓”进行祭扫活动。扫墓时还有乐人吹奏伴乐。

解放前后是百良刘岗蛋每年伴乐。除此之外还有洽川为纪念伊尹在有莘国都城陪嫁的故事,在南义庆修建了“元圣祠”。为了纪念伊尹的耕莘区,百良南尹修建了“元圣祠”。

伊尹故里还有其它古建多座的配衬,村西“西岳庙”实心城建筑,站在城上能览视全村古建风景,西街南由西向东有饭馆、骡马大店,“三关庙”等。

它把东西两村联在一起,西街的北边是坐北向南的“应福寺院”(又称南寿圣寺)。南村口有“文昌阁楼”、“南园门”,东有“东城”,又称张家空心城。

该处成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公社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村北胡同有“武帝庙”,村中间是马家祠和明、清大四院。

民国时马家续谱,由该村马文彦(时任于右任秘书),拜托于右任为该祠题写了一块祠牌,上书“马氏祖祠”,落款“右任”并有印章。

在抗战期间,为了抗日保护陕西的东大门,修了黄河之事,将其它古建全部拆掉,只保留下所有“先贤古建群”建筑和“马氏祖祠”。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将其古建群全部破坏,成为一片废墟。

人们痛心地说出了一名顺口溜:“伊尹庙盖学校,阿衡墓建机站(百良拖拉机站)。一切古建不见面,文物破坏完了蛋。”

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沉睡在巷中上世纪50年至90年代的“商元圣故里”石碑、60年代至90年代做井盖的“阿衡墓”石碑和“修建商元圣墓砖墙记”三通碑和半截石华表。

“古有莘国”的“古”字在莘村村委会保存,庙中的石狮在本村百良镇中心小学守护门口。

这些先贤古建群有人称它为“黄土高原的灵魂”。

0 阅读:1

长安一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