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的风云变幻中,小红书近期因外籍用户的大量涌入而备受瞩目。这一现象不仅打破了平台原有的用户生态,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那么,这泼天的富贵究竟给小红书带来了什么?

外籍用户大量涌入
据七麦数据显示,自1月13日起,小红书全球下载量猛增,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这五个国家,三天里iOS下载量就超过280万,与之前的日均下载量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从Sensor Tower数据来看,截至2月3日,小红书国际版美区DAU较巅峰时期跌去约70%,但仍保持着百万人的量级,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日活用户相比之前也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仅一周的时间(当地时间1月8日至1月14日),小红书在美国的移动应用下载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与此前一周(当地时间1月1日至1月7日)相比,增长幅度超过了20倍,较2024年同期更是增长了30倍有余,在美国的应用总下载量占比大幅攀升,达到了22%。
然而,一位小红书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舆论声势浩大,但日活跃用户数并没有太大波动,涌入用户和1.4亿日活用户大盘相比,确实掀不起太大波澜。
一般来说,5%以上的新增用户才可能导致社区生态的显著变化,目前来看,小红书的社区生态还未受到颠覆性的冲击。

背后的成因
之所以出现满屏外国人的现象,算法推荐起到了关键作用。短期内讨论某些话题的外国人突然增多,相关互动增加,进而促使推荐流量增加。
再加上国内用户对老外天然的好奇心理,共同造就了这一内容传播的螺旋上升态势。而此次外籍用户的大量涌入,并非小红书主动为之,完全是一个偶发事件,是由外部影响传导到内部的。

美国对TikTok的禁令,让大量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用户加入小红书,在小红书平台上,围绕“Tik Tok Refugee”(TikTok难民)这一话题所产生的热度持续高涨,相关笔记数量已经突破了5万篇,总浏览量更是累计超过了千万次。

小红书内部的态度与行动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小红书内部各部门反应迅速,密集开会商讨对策。在经历了短暂的喜悦之后,小红书团队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主要以观察为主,没有过多干预。

不过,对于用户需求声量较高的翻译问题,内部技术层面承接工作最为积极。除了实时翻译,在注册、浏览到发布等基本功能优化的响应都非常迅速。但由于社区翻译功能涉及审核问题,上线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也体现了小红书在内容管理上的谨慎态度。
此外,1月15日,小红书集中一批员工签署了保密协议,对任何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事宜进行保密,足见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重视。

对小红书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品牌影响力提升:全球下载量的猛增,让小红书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为其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容多元化:外籍用户带来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内容,丰富了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无论是时尚穿搭、美食分享还是生活日常,都呈现出更多元的视角。
文化交流契机: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之间的相互了解,打破文化隔阂。
内容审核压力:外籍用户发布的内容数量和种类增多,增加了内容审核的难度和工作量,如何确保内容符合平台规范和法律法规是一大挑战。

流量分配矛盾:本土用户吐槽因外来流量涌入导致自己内容曝光下降,在流量池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平衡社区内容的流量分配成为技术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台功能适配:为满足外籍用户的需求,需要在多语言支持、翻译功能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小红书国际化道路的希望与阻碍
从小红书内部观察来看,这次涌入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小红书对于社区价值观的认可,也让其看到了在国际用户承接方面的潜力。目前中西方用户迎来了难得的蜜月期,美国用户对小红书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将其视为一个交流的新平台。

然而,小红书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TikTok在美国或有新转机,可能导致部分“难民”用户回流,小红书将面临与TikTok对外国用户的激烈争夺。
同时,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监管规则不同,小红书需要在内容推荐、审核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小红书外籍用户涌入这一事件,为其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也让其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小红书能否在国际化道路上稳步前行,如何平衡社区生态和流量分配,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知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