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观古今之变辽宁省博物馆(七十二)

杖游说历史 2024-07-01 14:20:58

十九号展厅 古代 辽宁 展(五)第二组 多元文化(一)

八思巴字

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吐蕃文字改制而成,是一种有元音无义的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称为“ 蒙古 新字”或“ 蒙古 字”。至元六年(1269年)作为元朝官方文字,颁布全国通行。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 蒙古 人社会的文明进程。

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写一切语言汗戏协”(也确曾用八思巴文译写过一些书籍,还拼设写过汉语,藏语等),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元代主要流通纸币,铸钱比其它朝代都少,且多以汉文钱为主,但也用八思巴文铸过有限的几种钱币。计有世祖至元年间;至元通宝,成宗元贞和大德年间的“元贞通宝”和“大德通宝”,武宗至大年间的“大 元通 宝”等几种。这些铸币的钱文读法均为“顺读“,且除较厚大的“大 元通 宝”当十钱存世尚多外,其余均很稀见。

当时忽必烈委托八思巴创造八思巴文,可能是由于当时 蒙古 人所使用的文字源自回鹘人,而非 蒙古 人原创的,这样的字母不能很好地表达 蒙古 语语音。1352年,是该文字最后用来写作的可考年份,当然,这样的文字在后期仍然偶尔被使用,如刻在印章及寺庙碑文上作装饰之用。如今也偶尔可见一些 蒙古 企业用八思巴文作为名字。 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我们今天仍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

八思巴文字母

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嘱坑,也有一些梵文字母,还包括几个新验乘您造字母。字母形体多呈方形。关于字母数量,《法书考》、《书史会要》等早期文献及其不同版本中,有41个和43个的两种说法。前一种是指最初的字母表,即原字母表;后一种则包括续增字母。事实上,随着实际应用的需要,字母陆续有所增补,据现存资料归纳,总数达57个。花押

元八思巴文花押铜印

花押又称“押字”,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难以摹仿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张三丰

兔形铜镇纸

第二单元 关东 风雨 大明气象

随着历史上规模空前统一局面的形成和蒙古 、汉、女真、讽刺、回回等民族密切接触交流, 辽宁地区文化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艺术盛京为墓室壁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文化与生活习俗。元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 辽宁境内各教派呈现兴盛的景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佛教影响日益深广,道教全真派势力则在辽西迅猛必恭必敬。第一组 边备重镇 随着明朝的建立, 辽宁 结束了自辽金元以来游牧、渔猎民族统治达四百余年的历史,重新纳入到以汉人为主体的大一统政权之下。经过两百多年的经营开发,为女真族的再次兴起奠定了基础。

九门口长城 位于 辽宁与河北 两省交界处的 绥中 县境内,距“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17.5公里,素有“京蒌首关”之称。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长城东端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万里长城唯一一段水上长城, 九江河水从长城下的水关直流而过,形成“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的独特 景观。因其关门有九,故又称“九门口”。

辽阳 都司城

0 阅读:1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