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星火计划——网罗新视界”系列活动临沂场圆满举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赵博军教授和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林会儒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崔彦教授、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王东林教授、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张立华教授、临沂市中心医院于风华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李忠恩教授和临沂光明眼科医院刘明华教授担任讲者并进行讨论。众多专家就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进展进行了深入且有见地的交流,旨在促进眼科医学领域进步,为广大患者的眼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大会致辞赵博军 教授
林会儒 教授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赵博军教授和林会儒教授发表了开场致辞,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眼科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正是诸多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才使得眼科领域得以持续发展和进步。他们提到,本次会议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促进眼科同道之间相互学习和合作的重要契机。两位教授期待本次会议能够激发与会专家们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方案,为眼科疾病的诊疗带来新的突破。
专题分享崔彦 教授
崔彦教授以《双通路抗VEGF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为题,深入探讨了双通路药物法瑞西单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分泌的血管生成素-1(Ang-1)对血管稳定至关重要,病理状态下,血管生成素-2(Ang-2)的增加会干扰Ang1的功能,导致血管病变。法瑞西单抗作为一种双通路抗体,除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还能发挥抗Ang-2的作用,从而在治疗视网膜疾病时提供更持久和强效的效果。崔教授分享了法瑞西单抗在临床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展示了法瑞西单抗在改善视力和减少渗出方面的显著疗效,对法瑞西单抗在我国人群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王东林 教授
王东林教授分享了《病理性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探讨》。病理性近视指600度以上的成年人近视,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增加,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及其他致盲性眼病。其常见的眼底改变包括视盘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Fuchs斑,漆裂纹以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近视性黄斑病变是高度近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患者牵引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在9%~34.4%之间。治疗这种病变的主要方法包括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后巩膜加固术,后巩膜手术的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且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互补,两种手术联合治疗可更早达到视网膜复位效果。最后,王教授强调了早期预防近视性黄斑病变的重要性。
张立华 教授
张立华教授带来了《双眼内源性眼内炎1例》,分享了一例56岁女性患者的内源性眼内炎诊治过程。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两周而就诊,既往有肝脓肿和菌血症病史,化验检查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医生为其左眼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术和硅油填充,右眼注射抗菌药物。术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但半年后右眼突发失明,医生紧急进行手术,发现右眼存在眼内炎并进行了处理。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宏基因检测提示埃希菌属阳性。最后,张教授指出,内源性眼内炎的治疗策略应依据病原体类型来制定,针对细菌性眼内炎应尽早实施手术,而真菌性眼内炎通常可以应用抗真菌药物全身治疗。
于风华 教授
于风华教授就《儿童BKC的诊断和治疗》展开报告。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指继发于睑缘炎的角膜、结膜病变,常见于6-7岁儿童,在儿童中发病率约15%,通常双眼发病,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包括异物感、眼红、眼痛、流泪、畏光等,可能导致视力损害。其体征包括睑缘充血、鳞屑,结膜充血、乳头增生,角膜新生血管、浸润、溃疡等。早期诊断BKC对减少视觉影响至关重要,需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免疫相关性角膜病变等疾病鉴别,其治疗方式包括人工泪液、局部激素、免疫抑制剂、物理按摩、热敷和干眼综合治疗等。
李忠恩 教授
李忠恩教授详细讲述了《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视网膜囊肿的治疗和思考》。视网膜囊肿常继发于陈旧性或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视网膜周边区域,囊肿的形成与长期视网膜脱离后脉络膜缺血和光感受器细胞萎缩有关。视网膜囊肿与视网膜脱离的关系有三种:长期的视网膜脱离引起囊肿,囊肿内外层的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囊肿以外的视网膜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李教授结合几个病例展示了视网膜囊肿的眼底表现,强调了B超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视网膜囊肿与玻璃体囊虫病、先天性玻璃体囊肿、晶状体脱位和脉络膜肿瘤等病症的鉴别诊断。针对视网膜囊肿的治疗,李教授指出,需要在除外肿瘤等其他疾病后,决定是否需要处理,并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刘明华 教授
刘明华教授以《一例PCV的抗VEGF之路》为题进行了分享。本例患者为65岁男性,因双眼视物不清一年、右眼突发视物不见10天前来就诊,既往曾被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并接受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但效果不佳。结合患者的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本次入院诊断为双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右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和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结合患者本人意愿,予抗VEGF治疗,最初使用单克隆抗体,患者视力提升不明显,后续更换为融合蛋白类药物后,视力显著提升,OCT结构改善明显。最后刘教授对本例病例的诊疗经过进行总结,表示正确的治疗方向和积极的医患沟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进行讨论
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围绕着各项专题报告的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特别关注了法瑞西单抗等双通路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分享了各自的使用经验,并对其在眼科治疗领域的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同时,对于专题分享中提及的病例,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操作的技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提出了多元化的观点和建议。
会议总结会议最后,赵博军教授和林会儒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们强调了本次活动在提升眼科医生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类会议和培训,能够加强医务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新技术、新理念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推动眼科医学发展,提高眼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守护大众的眼健康,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杨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