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黑人中医博士!娶中国美女说方言,扎根云南大山行医30年

沃克笔下的世界观 2024-09-30 13:07:35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文化流传下来的瑰宝,连世界卫生组织,也特意的将它收入“最具影响力医学纲要”里。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我们自己都差不多快把它淡忘了。

但一个来自马里共和国的黑人小伙,却深深的爱上了中医,甚至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外国人中医学博士”。

不仅如此,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医院,而是在云南大山里行医,一待就是30年。

他为什么对中医情有独钟?又为什么甘愿留在大山里这么多年呢?

迪亚拉来自马里共和国,从小喜欢医学,长大了学业有成,在本地的医院工作。

和中医的缘分,还要从中国医生访问非洲开始。

当时一位中国医生,在迪亚拉所在的医院进行了中医诊疗示范。

那天,一位饱受关节炎困扰多年的老人来就诊,西医一直无法根治她的病痛。

然而,中国医生只用了几根细细的银针,就让老人的疼痛明显缓解,老人脸上露出了自然的笑容,这一幕深深震撼了迪亚拉。

迪亚拉立即向这位中国医生请教。

医生耐心地向他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念:整体观、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这些概念虽然晦涩难懂,却深深吸引了迪亚拉,他仿佛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在眼前打开。

经过深思熟虑,迪亚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已经学习多年的西医,远赴中国学习中医。

这个决定让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大吃一惊,他们认为迪亚拉是在冒险,甚至可能毁掉自己的前程。

但迪亚拉坚持己见,怀着对中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

1984年,迪亚拉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初到中国,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文化差异大……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

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

中医典籍大多用文言文写成,即使对中国学生来说也很难理解,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

迪亚拉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背诵中医术语,课间休息时间也不放过,随时翻阅小字典。

晚上熄灯后,他会用手电筒继续阅读,直到深夜。

语言关卡刚刚跨过,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中医的理论体系对于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迪亚拉来说,简直像天书一般。

阴阳五行、经络穴位、脏腑功能……这些概念让他头晕目眩。

有一次,在学习“肝主筋”这个概念时,迪亚拉百思不得其解。

在西医中,肝脏和筋有什么关系呢?他虚心向老师请教。

老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想象肝脏是一个指挥官,而筋是士兵,指挥官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士兵的表现。”

“同样,肝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全身筋脉的活动。”

这种形象的解释让迪亚拉茅塞顿开,他开始理解中医的精髓在于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除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也是一大难关。

在学习针灸时,迪亚拉常常因为找不准穴位而沮丧,为了提高准确度,他每天都在自己身上练习。

久而久之,他的手上、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迪亚拉不仅掌握了中医理论,还精通针灸、推拿等中医技能。

他的勤奋和天赋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1991年,迪亚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医学硕士学位。

但迪亚拉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决定继续深造,攻读中医的博士学位。

在博士阶段,他选择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可能性。

这个课题在当时还是一个未知领域,充满了争议和不确定性。

他大胆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治疗思路,认为通过调理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可能会对抗艾滋病毒。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迪亚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在实验室里睡觉。

虽然没有找到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他的研究为中医治疗艾滋病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4年,迪亚拉成功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外国籍中医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迪亚拉开始了他在中国的行医生涯。

然而,现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作为一个黑人中医,迪亚拉遇到了许多困难和质疑。

刚开始行医时,很多患者看到黑人大夫,会产生怀疑:一个外国人真的懂中医吗?还有人担心语言沟通会有问题。

甚至有些人因为肤色歧视,拒绝接受迪亚拉的治疗。

面对这些困难,迪亚拉并没有气馁。

有一次,一位患有严重腰痛的老人来就诊,这位老人已经看过多位名医,但效果都不理想。

迪亚拉仔细诊断后,采用了中医整体观念,不仅治疗腰痛,还调理了老人的其他问题。

这次成功的治疗,让迪亚拉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他的诊室常常是人满为患。

人们不再在意他的肤色,而是真心实意地称他为“黑大夫”。

在中国行医的过程中,迪亚拉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还邂逅了自己的真爱。

她叫杨梅,是一位温柔善良的中国姑娘。

起初,杨梅只是迪亚拉的一名普通患者。

但在多次就诊的过程中,她被迪亚拉的医术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迪亚拉也被杨梅的善良和体贴打动,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

当时的我国社会,对于中外婚姻还存在一些偏见。

但是,真挚的爱情战胜了一切阻碍,在双方家人的支持下,迪亚拉和杨梅终于喜结连理。

婚后,杨梅成为了迪亚拉最坚强的后盾,她不仅照顾家庭,还经常帮助迪亚拉翻译一些难懂的中医典籍。

有了爱情的滋润,迪亚拉在事业上更加勇往直前。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迪亚拉本可以在大城市过上优越的生活。

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学医的初心。

他决定到中国的贫困山区行医,为那里的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在山区,迪亚拉看到了许多因为缺医少药而受苦的村民,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在非洲的童年。

他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不仅为村民们看病,还积极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教他们基本的中医知识和技能。

迪亚拉的无私奉献很快传遍了整个山区。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黑求恩”,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然而,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人开始劝说迪亚拉回到城市,开个高档诊所赚大钱。

但迪亚拉拒绝了这些诱惑,他说:“我学医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人。这里的百姓更需要我。”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迪亚拉甚至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山区的公益医疗事业中。

迪亚拉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医疗无国界的精神。

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对中医的热爱、对医德的坚守,更体现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医疗事业的无私奉献。

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迪亚拉仍然坚守在山区医疗第一线。

他说:“只要还有一个人需要我,我就会继续下去。”

“这就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

结语:

迪亚拉是一个梦想、坚持和奉献的传奇。

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跨不过的文化鸿沟;只要心中有梦,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迪亚拉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文化的差异不应该成为隔阂,而应该成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材料:

【1】中国青年网——《首个外籍中医博士后!这位非洲籍中医不简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