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法案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国残联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残障人士总数为8500万,约占总人口的6.21%。而中国老龄人数超过了2亿,其中很多老人面临着失能或半失能的境遇。
推动完善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城市建设里程碑式的进步和发展。既照顾到了特殊人群的需求,也是普惠的政策,与你我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时尚博主黎贝卡于2021年初发起了女性空间栏目“100个中国女孩的家”,易懿的家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易懿是个高位截瘫的女孩,5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被她改造成了一个“万能空间”,即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居所,还能当工作室招待朋友,轮椅在其中可以畅通无阻。
黎贝卡在易懿的家(图源:易懿的Yiyi)
易懿原本是个健康漂亮的姑娘,2009年她大学毕业时,已经获得了几所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在她筹备出国留学的时候,一场车祸险些夺走了她的生命。
坚强的易懿活了下来,但由于高位截瘫,她的四肢基本丧失了行动能力。她的生命之花从此以另一种方式绽放。
易懿坐在轮椅上,去了28个国家,用唯一能动的右手小拇指写文章,成了一名不平凡的作家。她还积极出席国内外残障人士的关爱活动,给更多经历人生不幸的人们带去希望,她依旧光彩照人。
2019年,易懿找到设计师朋友赵弟,一起把55平方米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无障碍的家”。
原本易懿24小时身边都离不开人,但住进这个家之后,她拥有了独立、完整的工作生活空间,所有的东西都得心应手,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原来轮椅使用者也可以拥有如此完美的家居生活。
易懿把她打造这个家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易懿并不是专业的设计师,但是作为空间的使用者,她从亲历者的角度分享的经验,更为实用,更有启发性。
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想给别人一把伞。
易懿装修自己的小家、分享无障碍设计、写书、为无力发声的群体发声……她在努力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为残障人士们尽一份力。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方便、好用又温暖的家。
01
一切得心应手的家,在轮椅上也能独立生活
易懿的家是标准的一室一厅,55平方米,改造之后,轮椅能在这个家畅行无阻。
设计一个无障碍的家,首先要从还原使用者真实生活状态入手,把尊重个体需求放在第一位。大到门框,小到一个开关怎么设置,都是易懿按照需求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每一处巧妙的设计,都是从细节入手做出的。
房间效果图(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1.无障碍玄关
玄关必须要足够宽敞,让轮椅可以通行。还要考虑电灯开关的问题。得心应手地点亮一盏灯,对于普通的业主来说可能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有无障碍需求的群体来说,开所有的开关和插座都需下移至坐姿状态下触手可及的高度。易懿还在玄关入口处安装了一键开关,可以控制家里所有的灯。
玄关改造后的使用场景(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2.无障碍卫生间
卫生间面积不大,却是问题最多的“雷区”。
要做到干湿分离,不能采用传统制造高差的方式,而要把排水槽下挖后使用滤网覆盖。
轮椅使用者想要最大限度接近洗手池的前提条件是洗手池下方要有足够的空间安放双腿和双脚,台面的高度也取决于轮椅使用者的座位高度。
在卫生间最显眼并且最容易触及的地方,记得安装求救按钮。
卫生间洗手台改造后实景(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3.无障碍多功能客厅
设计之初,易懿首先舍弃了沙发,来访的客人可以坐在喝茶区域的椅子上,此外,一张可收纳折叠的单人壁床也可以供客人使用。
易懿把办公区域放在了电视墙一侧,做了一个长达3米的通体办公桌,保证有充足的容膝空间,所有的办公物品也都可以放在上面。
在进门后的客厅空间独立分隔出来一个储藏间,可以作为轮椅的“停车场”
客厅实景(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4.无障碍厨房
厨房可升降操作台既可以满足人站立时使用,又能让轮椅使用者在烹饪时将高度降低,无须费力就能完成洗、切、翻炒的动作,让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都更加安全和舒适。
厨房整体设计图(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5.无障碍卧室
卧室整体空间不大,床也设计为折叠下拉式,床的高度与轮椅高度持平,让轮椅使用者自己从轮椅转移到床上很方便。
一面墙留白作为投影幕布使用,墙上留有可收折的壁桌,可供放置会议室需要的电子设备,足够满足日常的工作或娱乐需求。
卧室折叠床打开的实景(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02
人人都需要的无障碍家居设计通用法则
无障碍设计并不只是为了某个特殊群体而服务,也不是所谓的公益或者慈善,它的本质应该是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并直面人类生命的脆弱性。
当人们在身体健硕、意气风发时,很难去想象身体有障碍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也很少去深思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到底该如何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但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意外,每个人也都会老,我们应该把无障碍设计理解为一种个性化、人性化、定制化的设计。
家居无障碍设计,有很多通用法则。
(图源:pixabay)
1.善用智能家居
全屋可用声控智能家居,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日常基础操作,控制家里面的灯、空调、电视、晾衣架,甚至窗帘、窗户等。家庭安防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设置,还可以添加烟雾传感器、燃气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
玩转智能家居,同样需要发掘个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灵感和创意。
易懿家客厅智能家居整体示意图(图源:《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2.室内地面必须平整防滑
家居无障碍设计,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能。家中全部地面不能有高低不平的部分,地面高差不要超过1厘米,如果不可避免,则应该改成斜坡,室内也不应有任何门槛。在择选地面材质时,应优先考虑其摩擦系数,尽量避免选用过于光滑的材料。
3.尽可能减少室内空间阻碍
为了减少家具的占地面积,建议尽可能地定制可以安装在墙上的家具,这样可以减少地面空间中的阻碍,最大限度地避免脚下磕碰,保障轮椅在室内的通行畅通。
(图源:pixabay)
4.不要迷信“标准尺寸”
无障碍设计的尺寸没有全球统一标准,即便是全国的统一标准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在对自己家进行设计时,也只能拿一些建议的尺寸标准作为参考,要以个体需求为导向,让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作为标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来确定尺寸。
(图源:unsplash)
5.考虑视觉因素
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房间的采光和照明同样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避免出现眩光,或是因光线不足而影响视觉。选择室内装饰品的色彩、建材的材质和肌理时,也要考虑反光、折射所造成的视觉影响,避免因色彩对比强烈及花纹图案造成视觉误差,从而影响视觉判断。同时,还要避免过多的遮挡或者复杂的动线。
(图源:Archdaily)
6.考虑听觉因素
在听觉方面,既要降低室外的噪声,又要保证室内居住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环境,以及保证独居者同外界的沟通渠道畅通,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求助被及时回应。
(图源:unsplash)
易懿经常说,无障碍改造是帮助到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老去、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无障碍的意义就在这里。
03
完善无障碍环境,公共空间要服务于每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残障人士所需要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平等对待。
每个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一个时段,是需要无障碍环境的,拿着沉重行李赶路的年轻人,推婴儿车的父母,腿脚不便的老人……我们常说的“无障碍设计”应该称为“通用设计”,无障碍设施不是属于残障人士的差别化设计,而是“普遍的、全体的、共有的”社会产品。
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公共建筑也需要拿出解决方案,来提高包容性。
美国奥运会和残奥会博物馆是无障碍建筑的典范。博物馆由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打造,致敬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的发展历程。
美国奥运会和残奥会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进入博物馆内部,参观者可以搭乘电梯到达顶层,然后通过平缓的坡道向下游览,动态的螺旋形动线使参观者能够沿着连续的路径由上而下地穿越每一个画廊,保证了残障人士和普通游客都能获得流畅的参观体验。
坡道的宽度可以供一辆轮椅使用者和两名参观者并行,空间中还有很多细节,包括中庭降低高度的透明玻璃护栏、集成到长椅中的手杖护栏、方便轮椅移动的平滑地板等,都在优化残障人士的体验。
美国奥运会和残奥会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国内也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残障友好空间。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二巷的“巷子里”,是一间无障碍的咖啡馆,也是当地的社区文化中心。设计师张唐希望它拥有一个平台的作用,让残障人士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扩大自己的生活圈,这一理念同样也适用于社区中的老年群体。
“巷子里”(图源:一介建筑工作室 Nhoow Architects,摄影:ICYWORKS)
出入口的设计考虑到了轮椅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包括设立缓坡,通道设计足够的宽度,采用平行滑动的开关模式以规避推拉门的不便等。在动线设计和座椅区域考虑视障人群的使用需求,配备盲文标示,放弃崎岖的动线,更少的视觉死角同样能服务于听障人群。这样友好的细节,比比皆是。
“巷子里”(图源:一介建筑工作室 Nhoow Architects,摄影:ICYWORKS)
国内的无障碍设施,近些年在逐步完善,但离完全的无障碍环境暂时还有一段距离。
例如,现在很多大型商场都是按无障碍标准建设的,但为防止电动车进入,有时会给无障碍的空间里加一些石墩子,但这样就把轮椅的路完全挡住了;易懿也说,她平时外出时发现,虽然很多公共洗手间有无障碍设施,但扶手的杆子她根本够不着。
还有公共场所的一些坡道、无障碍通道,为了避免高差不允许有井盖,但很多都未达标,有些轮椅被卡住,让使用者从轮椅上跌落,甚至丧命。
需要设计师们深耕、大众反思的,还有很多。
(图源:Archdaily)
在未来,每一位设计师在提供建筑、室内设计方案时,无障碍化都应该成为默认的选项之一,至少要保留日后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条件和可能性。
一个理想的家,一个理想的城市环境,一定是要先假设所有的人都过上健康和正常的生活,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特征和差异性的设计理念。
通过设计,人类消灭的是固有的偏见和傲慢,强调的是平等和包容。
(图源:pixabay)
《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
这是国内首本从使用者角度撰写的无障碍设计指南,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室内设计与改造让家更舒适,满足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便捷的需求。
本书分为4章,第1章讨论装修时厘清自己的需求,第2章通过室内各个空间的拆分,分析如何让需要无障碍空间的群体的居家生活舒适自如,第3章介绍智能家居对家居生活的助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第4章从无障碍设计拓展到通用设计及包容性设计,建议我们立足当下,未雨绸缪。
书中包括室内六大空间解析,包括玄关、卫生间、多功能客厅、卧室、厨房、阳台,内容实用接地气,结合60张精美手绘插图和20幅室内实景照,对这些空间综合解析,还提供了详细的无障碍装修需求表格。
方便需无障碍设计的群体厘清真实需求,设计师和普通业主获得更多的家装灵感。有助于业主了解家居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可帮助室内设计师了解特殊群体业主的真实需求。
参考资料
《无障碍的家 室内设计与改造》(著者:易懿,绘者:刘培,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