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际,在遥远的北极圈内,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积雪开始融化,冰封的北冰洋也已经解冻,在大地裸露出的本色的同时,一条将颠覆现有国际航运格局的北极航道展现出通航潜力,而这条极大缩短东亚至欧洲里程的航道也存在一个同苏伊士运河一样的“关隘”,那就是白令海峡。
既是通道,也是陆桥
白令海峡位于亚欧大陆最东端的俄罗斯杰日尼奥夫角和北美大陆最西端的美国威尔士王子角之间,北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南连太平洋的白令海,长约60公里,不但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而且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海峡水道的中心线还是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宽35-86公里,深度很浅,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在第四纪冰川期(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时,由于全球海平面低于如今海面约100多米,所以白令海峡就成了亚洲通往美洲的陆桥,是两地生物相互迁徙的通道。考古学家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一些从亚洲来的猎人,跟着兽群迁徙到了北美洲定居。
由于狭窄和水浅,白领海峡极大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间深层水的交换,同时由于从北冰洋南下的寒流以及冬季常有的暴风雪影响,冬季海面常被1.2米~1.5米厚的冰原覆盖,即便到了夏季,海峡背部仍会有浮冰留存。这些因素都使得北极航道还只是在夏季阶段性开通。
额外一提的是,不光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的命名均来自丹麦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他是俄罗斯海军中国的一位舰长,深受彼得大帝的信任。1725年他奉命考察西伯利亚北岸,1728年(清雍正帝六年)他穿过白令海峡到达亚洲大陆的最东端,1740年在勘察加半岛建立了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成为俄罗斯向东开拓阿拉斯加的前进基地。
1741年白令率领两艘船向美洲进发,发现了威尔士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岛,但在返程途中遭遇风暴,他与28名船员漂流到了科曼多尔群岛的一座无人岛,最终病死在岛上,这座岛便是白令岛。这里不禁为这些开拓者的拓荒精神致敬,也慨叹白令作为一位生于丹麦的航海家,却在俄罗斯完成了平生夙愿,为俄罗斯开拓勘察加和阿拉斯加贡献颇大,果然搭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平台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
冬季的白令海峡,海面常被1.2米~1.5米厚的冰原覆盖。
随着近17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以720万的价格被沙皇卖给美国,白令海峡这个被两大洋“挤”成了这条窄缝的海峡陷入沉寂。直到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夏季无冰的北极成为了沿岸各国争夺的“新战场”,其中被俄罗斯积极推进的除了北冰洋的划界问题,就是北极航道。
北极航道的“关隘”
北极能成为商船通行的航道?可能很多人会感觉到新鲜,但实际上北极航道在夏季时已经通航多年。北极航道以大西洋为坐标原点,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既由巴伦支海出发,经过欧亚大陆北方,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是东北航道;而由格陵兰岛西侧的戴维斯海峡出发,经过加拿大北极群岛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面,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便是西北航道。
从距离上来讲,北极航道的东北航线比传统的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航道要缩短很多。以现在中国北方的大连港为例,走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主要港口的距离分别是:至英国伦敦8395海里,至德国汉堡8290海里,至俄罗斯摩尔曼斯克6846海里,而传统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距离则分别是10841海里、11148海里和12438海里。
同时从大连港出发经北极西北航道到达北美洲东海岸各主要港口的距离分别为,至美国纽约8455海里,至加拿大圣约翰斯7575海里,至加拿大哈得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7592海里,而传统的经过巴拿马运河的航线距离则分别是10604海里、11317海里、13051海里。相比之下,东北航线通往欧洲的方向对中国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如果正常通航,将缩短至少3000海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北极航道无论是东北航线还是西北航线,都需要经过的“关隘”便是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正中间有一座迪奥米德群岛,分别由大、小迪奥米德岛和费鲁埃岩礁组成,原本是由白令发现属于俄国,但自从阿拉斯加被低价出售后,东侧的小迪奥米德岛同费鲁埃岩礁归属美国,西侧的大迪奥米德岛归俄国,两岛相距约4公里,国际日期变更线就通过两岛之间。
这就是白令海峡,一个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唯一航道,凭借地理优势,美俄无疑会在未来北极航道的经略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们而言,北极航道也会深刻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能源运输、港口格局、产业分布乃至东北地区发展的前景,亦需通盘考虑,早作打算,布局谋求在北极航线上的相关利益。
上期回顾:马六甲海峡困局下的中国版图缺憾:印度洋出海口和日本海出海口
备注:本文是《世界海峡合集》的第3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抄袭必究。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的命名均来自丹麦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他是俄罗斯海军中国的一位舰长,深受彼得大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