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庭院大门开在西南方不宜建东厢房”,有没有道理?

蜗牛春秋文化 2025-02-28 06:04:43

农村建房,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不成文,但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的硬性规范。它默默的支撑着农村人所建房屋的样式,结构,大小,布局,尺寸等等方方面面。地域不同,传统建房文化也就不同,比如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生存环境的不同,这些是左右传统文化生成的很关键的因素。

以前的农村,人老了,身体的战斗力明显下降。很多重体力活早已力不从心。冬天,忙碌了一整年的老人,这些老年人每当天气晴好,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便聚在一起,三五成群的蹲在墙根处,墙根这个地方,避风,朝阳,聊聊家常,说说以前的苦日子,讲讲老辈人流传下来的老讲究。

这一天,有位老人就说:在我们这儿,老辈人流传下来这样一种说法,不知道你们知道不知道?就是咱们庄户院子大门开在西南方的,不宜建东厢房。

他这话一说,立刻颠覆了我的先前的认知。据我所知,老话中很早就有:有东无西家无老妻;有西无东家无老翁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一座庭院,既要有东厢房也要有西厢房,否则不吉利。再有,传统文化讲究左右对称美,庭院东、西厢房左右而立,不正好符合对称的美学吗?怎么又冒出一句“庭院大门开在西南方的,不宜建东厢房”这样的说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说法,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首先,传统文化当中,对于庭院内部的阴阳平衡很是在意。他们认为:阴与阳都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阴阳才能和谐共生,和谐发展。不可出现阳盛阴衰,或者阴盛阳衰的情况,这样是不吉利的,不利于家庭的后续发展。

在他们看来,一座庭院若将大门开在西南方,若再建东厢房,就破坏了庭院的阴阳平衡。

在古人看来,东厢房也好,西厢房也罢,房子建好以后,房子本身就带有独属于自己的的气场。古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庭院内所建的房屋,不同方位的房屋所带的气场属性不同。东厢房,在东方,属动,属阳。西厢房在西,主静,为阴。

古人认为:若庭院大门开在西南方,再建东厢房的话,就会破坏掉阴阳平衡的和谐稳定的关系。古人认为,西南门是负能量积聚相对比较多的方位。如果在庭院内建东厢房,这样就遮挡了东方阳属性的能量。而无法中和来自于西南门的阴属性的能量。这样导致,阴盛而阳衰,会给家庭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庭院所大门在西南,再建东厢房。由于夏季多刮东南风。门开在西南方方位,东南风就无法正常流入庭院。夏季又是酷暑炎热的季节,东南风的介入,可缓解夏季的炎热,可起到一定的降温的作用。可若东南风进不来,那这样的庭院就变得更加炎热了。东厢房,夏季太阳直晒东厢房,本来东厢房就温度居高不下,没有东南风那种如同过堂风一般的风中和东厢房内夏季的高温,东厢房的温度势必会更高。

而冬季,是西北风盛行的季节。门开在西南方,西北风会一拥而入,导致庭院内西北风肆虐。强大的西北风带来的寒冷气流,会令庭院内温度下降不少。若有东厢房作为遮挡,则西北风的寒冷气流,无法正常排出,会在庭院内部流转。导致庭院内温度很低。进而会影响到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若东侧无厢房,则西北风从西南大门进入庭院,会从东面流出,寒冷的西北风不至于给庭院带来过重的寒冷压力。

老一辈人所说的“庭院大门开在西南方的,不宜建东厢房”,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东厢房冬冷夏热的属性,这是必然属性,无法改变。对无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的古代而言,只有借助自然界的能量,来尽量缓和东厢房冬冷夏热的属性。

可对于如今社会而言,无论是防寒保暖,还是防暑降温,都有能力应对,所以,古人的庭院大门开在西南方不宜建东厢房的说法,对于古代而言,有一定道理。对于现代而言,不受影响。不同时代,科技不同,文化不同,建房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0 阅读:0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