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真的一直是刘邦的铁杆嫡系么?

幻宇新说 2023-04-03 11:21:09

现代网络上的看法,几乎从未怀疑过曹参是刘邦的铁杆嫡系,而理由无非是出身论、派系论等大而化之的理论,似乎曹参一开始跟随刘邦起事,自然就全程忠心支持刘邦。

尤其是韩信封齐王前后,他之所以没有彻底背叛刘邦,曹参、傅宽、灌婴等刘邦嫡系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功不可没”。

但是,史书明确记载,曹参和萧何的关系,在起事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变化,所谓“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那么,曹参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么?

最“反常”的事情,其实出现在萧曹“论功”时。

看看可以实际量化的封赏,即“食邑XX户”,曹参是万六百三十户,其下是张良万户,周勃八千一百户,萧何八千户。曹参不仅“遥遥领先”,更是萧何的整整两倍。

因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公认,曹参是毫无疑问的功劳第一,既然如此,如果刘邦和曹参的关系极佳,他又何必一定要力排众议,非要把萧何排在曹参之上?

最直接的证据,其实《史记》和《汉书》都有明文记载。

【《史记-曹相国世家》:汉王为皇帝,韩信徙为楚王,齐为郡。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

【《汉书-萧何曹参传》: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

都提到了曹参“参归相印”,什么意思呢?

就是刘邦当皇帝、韩信当楚王后,曹参向刘邦“归还”了相印,即当初攻齐前刘邦封他的官位,《史记》说是“右丞相”,《汉书》说是“左丞相”,不管右左,总之曹参是切实“归还”了。

同样的事情周勃也干过,但那已是多年后——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馀,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馀,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

汉文帝继位后,周勃担心前途难测,“请归相印”。

两人做法实质相同:主动辞职不干了!

周勃的辞职动机当然很好理解,但是,在曹参这里,难道不值得好奇乃至迷惑么?

干得好好的,曹参为什么要向刘邦提出辞职?而刘邦又为什么没有拒绝或者挽留,比如他压根不同意,史书应该写上“高祖不许”等类似字眼。

更重要的是事件背景,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前202年初,韩信离开齐地去楚地当楚王了,齐国已经变成了郡县,直属于汉国管辖,曹参的“右丞相”官职更加的名正言顺,他更没有了辞职的理由,再加上,如果曹参一直忠诚于刘邦,他现在怎么反而提出辞职了?

不知道您是否觉得奇怪?

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细致对比《史记》和《汉书》对此的记载,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后者删去了前者的“齐为郡”三个字,即韩信当楚王后,齐地到底是继续归属韩信的封地,还是已经归属刘邦成了汉国郡县?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只有一个,但死扣相互对比有争议的不同史书是不会有答案的,最多是选择相信谁,但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从逻辑层面却可以有所推导。

我们可以确定:前202年2月刘邦当皇帝后,曹参成功辞职了;前201年1月,刘肥当齐王,曹参被重新任命为齐相国。而中间近一年时间内,曹参本人应主要生活在齐地,起码在辞旧职、任新职时是如此。

第一种可能:按照司马迁的记载,齐国成为了汉郡县,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曹参辞职的理由,但他就是提出辞职了,刘邦也接受了。

但这里是不是有问题?即这一年齐地的最高管理者是谁,“失业”的曹参这一年又在齐地担任了什么角色?何况,曹参真会“失业”么?

第二种可能:按照班固的记载,齐地这一年仍然归属韩信,那齐地的事就跟刘邦没关系了,那曹参主动辞职就只能说明一件事——

天下已定,曹参不想再当皇帝刘邦或者汉国的官了。即使是第一种可能为真,我们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曹参现在要当楚王韩信的官了!这是第二种可能顺理成章的结论。

而曹参辞掉刘邦的官职后,不可能失业的他,实际是在楚国担任了某个职务,虽然史书毫无记载,但几乎可以确定,作为齐楚仅次于韩信的重量级大员,楚王韩信封给他的,实质就是类似“假齐王”权限的最高职务。

这在金字塔结构的传统封建社会是很容易理解的,正如俗话说的:“我老板的老板不是我的老板”,曹参现在不认刘邦这个旧老板了,他只认新老板韩信,虽然刘邦是韩信的老板。

之所以要费劲巴拉地阐述这个问题,就是要昭示一个历史事实——

自前203年2月韩信封齐王,至前202年末楚王韩信被刘邦擒住、剥夺王位,这近两年时间里,齐地事实上一直归属韩信,而曹参“归汉相印”的实际操作,强有力地说明,他和刘邦之间的“亲密度”,已经远远低于他和韩信之间的“亲密度”。

换言之,曹参和刘邦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发生过巨大变化,标志性的表现,便是在项羽败亡、天下已定时,曹参在刘邦和韩信之间,选择的其实是韩信,而不是当代“理所当然”、“不假思索”以为的刘邦!

事实上,只要确认曹参在楚汉战争中的个人情感尤其是政治立场,是从刘邦逐渐倾向于韩信,这段历史前后的很多“疑惑”就很容易解开了。

比如最关键的韩信请封“假齐王”事件,如果曹参包括傅宽、灌婴等人严格站在刘邦这边,那么他们应该在韩信暴露野心的这个最关键时刻,就明确表达反对立场,对韩信讨封王位加以抵制,至少要让韩信掂量、权衡一下,而不是等韩信被封为齐王后,再暗地里搞些小动作来所谓“制约”韩信。但史书对此毫无记载。

这大概率说明,在韩信请封“假齐王”时,曹参的立场就已经基本转到了韩信身上,他对此其实是支持的,这一点,恐怕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而一旦曹参支持,就算傅宽、灌婴另有心思,也已左右不了大局。

同时,韩信出兵南下、配合刘邦决战项羽,之所以留下曹参镇守齐地,恰恰说明两人之间已经是相互信任、依赖的稳固关系。

可以假设一下,要是曹参一直不爽韩信当齐王,明里暗里掣肘韩信,韩信会放心把大本营交给曹参来接手管理?带着他一起去打项羽、换个心腹镇守齐地,不是更优选择么?难道韩信连这点政治才能都没有?

又比如萧曹“论功”,如果曹参一直是刘邦亲密的铁杆嫡系,又是公认的功劳第一,刘邦实在没有必要故意打压曹参,而让一向与曹参不和的萧何压着曹参,不就是故意恶心曹参么?“第一功狗”很荣耀么?

实际上,恰恰是曹参的立场转变,尤其是曾经“归汉相印”的实际举动,让刘邦自此对曹参心生隔阂乃至记恨。

视野再拓开一点,“修武夺军”时曹参是否归属韩信麾下,史书记载其实是空白的,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曹参当时并不在韩信麾下,这就没啥可说的,但是,如果当时曹参归属韩信麾下,那么所谓刘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曹参会不会是被“易置”的一员呢?

毕竟,韩信赵军一直待在修武,没有及时前往救援荥阳成皋,以致主战场战局彻底崩坏,作为仅次于韩信的高级将领又是故旧元勋,曹参难道就没有丝毫责任么?刘邦能够撸韩信,就不能也撸曹参?

当然,这一点因为史料空缺,并不能确定,我只是指出这种可能性,即“修武夺军”不仅恶化了刘邦和韩信的关系,也可能恶化了刘邦和曹参之间的关系。

而楚王韩信垮台、曹参在给新齐王刘肥担任相国后,除了配合刘邦攻打陈豨、英布的两次军事行动,就和刘邦再没有过任何接触。再加上萧何临死前推荐“素不与相能”的曹参继任丞相,凡此种种,难道不耐人寻味么?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3-04-03 22:50

    曹参是丰沛集团仅次于刘邦的领袖,不管怎么样,还是很得众将认可,而韩信毕竟不是那个集团,关系还是差一点。不过刘邦可能觉得曹参政治觉悟不够高,敲打一下也正常

  • 2023-04-03 15:08

    刘邦铁杆嫡系只有丰邑三人组,卢绾,刘交,萧何!

  • 2023-04-03 19:25

    当时韩信的理由很充分,他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而且他们和韩信都是将领,韩信可以因功封王,说明他们以后也有这个机会。为啥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