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曾经的那些部下,后来都混得如何了?

幻宇新说 2023-04-06 13:41:49

前205年8月,韩信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是他构建自己班底的真正起点。

此后,经过灭魏、定代、下赵、降燕,一系列漂亮高效的胜利,让他迅速获得了麾下将领的认可与拥戴。

发生在前204年6月的“修武夺军”事件,大幅恶化了韩信与刘邦之间的亲密关系,此时韩信应该就有了摆脱刘邦的心思,稍后通过偷袭齐军、攻占齐地,他也确实具有了叫板刘邦、真正自立的资本。

这一阶段,韩信的核心班底主要由曹参、灌婴、傅宽等人组成,这个核心配置自攻魏至灭齐总体保持稳定。尤其是二号人物曹参,其政治立场已逐渐从刘邦转到韩信身上,这也是韩信敢于向刘邦讨封“假齐王”的底气之一。

前203年2月,韩信被刘邦正式封为齐王,所谓“名正言顺”,韩信从此有了公开培养自己班底的权利,结合垓下之战的记载,韩信主要提拔了孔将军孔聚、费将军陈贺、柴将军陈武三人,作为齐军的高级将领。

他们仨虽然都是刘邦集团的老面孔,但获得重用是在韩信这里,所以他们称得上韩信的真正嫡系。

前202年2月,韩信由齐王改成楚王,坐拥齐楚两地的他,起码要构建全新的治理团队,只是限于历史记载的严重缺失,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信息,尤其是韩信又重用、提拔了哪些人。

当然,留给韩信的时间也并不多,前202年12月即仅十个月后,韩信就被刘邦在陈县突袭抓住,从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史书记载寥寥,但楚王韩信被抓,无疑是齐楚大地的一场巨大地震,刘邦自然早就考虑过最坏的结果,他先发制人,对于楚地主要采用军事威慑手段。

比如樊哙“从至陈,取信,定楚”,其他同来的将军如灌婴、夏侯婴、靳歙等人,自然也不是来围观刘邦韩信相互吐槽撕逼的,对于楚地重要据点比如下邳、彭城等地,自然要火速控制,谨防兵变。

对于齐地,则以政治安抚为主。这里有两个资料,一是河阳侯陈涓“以丞相定齐地”,二是傅宽“因定齐地”,这是稍后写入他俩“封侯理由”的重大功勋,这说明齐地主要是在傅宽和陈涓的内外配合之下取得平稳过渡的。

实际上也难以指望韩信在楚齐的那些嫡系能有什么动作,尤其是直接起兵造反。毕竟韩信突然被刘邦抓住,他们群龙无首,又投鼠忌器,何况韩信罪名未定,更未必会被诛杀。

总之,刘邦很快控制住了大局,就算有人再想有异动,也已错失良机。

自此,韩信的齐楚封地被刘邦全盘接盘,韩信麾下团队的人员,尤其是嫡系人物的命运,自然也由刘邦随意拿捏。

先说曹参,对于韩信的被抓,曹参肯定是不满的,对此刘邦也心知肚明,从主要是傅宽安抚齐地来看,刘邦不仅没指望曹参出力,反而极大可能是戒备曹参的异动,毕竟曹参是仅次于韩信的齐楚二号人物,又是韩信的头号心腹,最具威望搞事情。

但曹参毕竟是刘邦的故旧元勋,又是建立汉朝的军功第一人(指诸侯、大功臣级别),刘邦为大局计,唯有安抚曹参才是上策,所以刘邦很快开启封侯工作,而曹参被第一个封侯,算是摆明了刘邦的诚意,也给足了曹参面子。刘肥当新齐王后,曹参也被任命为齐相国。

只是,两人之间的隔阂早已产生,此后总体算得上“相敬如宾”,虽然老哥俩自此也没真的见过几面。直到刘邦、萧何去世,曹参作为“当世一人”,这才入主汉庭中枢,做了三年相国后辞世。

相比曹参站韩信,灌婴的立场则更倾向于刘邦,究其根本原因,灌婴人生的关键拐点,是前205年5月被刘邦拜为“骑兵主将”,当时不是没有其它人选,但刘邦就是提拔了年轻的灌婴。

所以灌婴和韩信一样,都对刘邦怀有知遇之恩。而灌婴骑兵军团的归属问题,着实是历史的一大疑难,只可以肯定,在韩信当齐王后,灌婴所部兵权隶属韩信,但垓下之战后,灌婴渡江平定江东,之后参与平定燕王臧荼,自然是回到了刘邦麾下。个中原因不明。

这也导致,灌婴稍后成为抓捕韩信的中坚力量。在所有参与人员中,灌婴无疑是和韩信相处最久,也是最了解韩信的人,估计在这个过程中“贡献”不小。

此后,灌婴始终奋战在各类战事的一线且战功赫赫,综合而论,灌婴应是汉初军事历练最为丰富的名将,即使刘邦韩信、曹参周勃都比之不过,这无疑取决于其“骑兵”特殊兵种以及个人年龄优势。

相比曹参灌婴各自立场明确,傅宽大概率经过了一次立场转变,即在看清形势后迅速倒向刘邦,协助安抚齐地。之后傅宽和曹参在齐地有过多年合作,是否和睦就天知道了。再之后前往赵、代任职,仕途顺遂。

这三人和刘邦的关系密切,起码是攻齐前刘邦亲自给韩信配备的班底,所以之后都混得很不错,至于后来韩信亲自提拔起来的人,刘邦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孔将军孔聚、费将军陈贺,二人于前201年正月同时封侯(第三批次),这反映出在韩信团队中,他俩确实是仅次于曹参、灌婴、傅宽的地位,也是绝对心腹。

刘邦的封侯无疑是安抚手段,此后便对二人冷处理,史书上也就没有再见到二人的后续表现,被故意打压、雪藏是显然的。

有意思的是,陈贺死于汉文帝元年(前180年),谥号“圉侯”,所谓圉,即囹圄,有关押拘禁的意思,陈贺到底干了啥不得而知,大概率和韩信一样,过了二十多年“笼中鸟”的生活?

不负责任的猜测,韩信被抓后,闹得最厉害的人,应该就是这位费将军陈贺吧?

相比之下,柴将军陈武虽然晚于以上两位封侯(前201年三月),却是三人中混得最好的,参与过讨伐韩王信的战争,想来是得到了刘邦的重用,而按史书记载,陈武还于二十多年后的前177年指挥大军讨伐济北王。

在《汉书》记载的“汉初十八功侯”名单中,陈武也赫然在列,排位十三,孔聚、陈贺却都榜上无名。

陈武死于前163年,算是见证历史风云最多的元勋之一。

陈武能够得以如此,应与楚汉大决战期间他的表现有关。当时韩信迫降彭城,派遣灌婴与陈武率军前往陈县,和刘邦汉军会和,陈武由此在刘邦面前刷了波好感。

之后项羽从陈县逃跑,刘邦灌婴先追,周勃和陈武各自率军跟随追击,即“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起码算是“战友”了。

这也与刘邦的政治手腕有关,作为韩信麾下的三员大将,刘邦当然要分化、区别对待,都一棍子打死难免给人口实。

对于这些“大头头”,刘邦还需要做表面工作,再之下的人,刘邦自然就不会重视了,所以我们能看到之后数年内陆续被封侯的人,其实主要来自灌婴和柴武的部下。

比如灌婴部下有蔡寅、丁礼、吕马童、王翳、杨喜等人,隶属柴武的则有卢卿、卢罢师、赵将夜、许倩等人,他们当然是因为“跟对”了人,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也不是没有例外,但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即是韩信一路走来所“招降”的部将,比如在秦地投降的王周、季必,在赵地投降的彊瞻,上述灌婴、柴武的部下也有很多这类人,尤其是齐地投降的为多,之后岁月中基本归柴武统辖,这也是显然的。

除了上述人员,韩信最著名的一个部下,自然就是陈豨了。他在韩信北上进攻代赵时表现出色,单独领兵搞定代国,算是韩信麾下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

此后,陈豨驻扎代地,在平定燕王臧荼与韩王信的战争中表现抢眼,最终获得了代赵两国北方边兵的最高军权,他也由此膨胀,自立为代王造反。

韩信陈豨到底有没有密谋、串通,恐怕注定是一笔糊涂账,但两人的“嫡系”关系却是可以坐实的,可惜陈豨实在难说是韩信的入室弟子,造反这场仗打的稀烂,连带着把韩信也赔了进去。

5 阅读:3073
评论列表
  • 2023-04-09 18:59

    韩信应该及早提拔新人招聚贤才,培养自己的亲信班底自己的势力。当反不反反受其害!主要还是长于军事短于政治,没有政治眼光。

    大汉神帝 回复:
    不光如此,那些成大事的人必然有统领群雄的人格魅力。刘邦当街溜子后来当山贼、朱元璋当乞丐、石勒当奴隶、李自成被打得剩十几个人的时候,身边都有几个小弟对他们言听计从。很显然,韩信身上没有这个特质
    栾川租房 回复: 大汉神帝
    你说的就是社交能力和驭人之术,典型的就是刘邦、宋江。
  • 2023-04-07 00:42

    蒯通之谋三分天下还是有道理的,有人认为刘邦在韩信插了很多嫡系防止造反。韩信要是能这点能耐都没有,三秦都定不下来更别谈燕魏赵齐代楚。机会只有那一次。

    叶落知秋 回复:
    如果亲信这么好安插,皇帝的军队这么好控制,历史上就没有几百年的王朝了!
  • 2023-04-20 23:44

    曹参,灌婴是韩信嫡系???我怕韩信稍微有点想法他俩能剁了韩信脑袋找刘邦邀功去

    用户84xxx67 回复:
    哈哈哈,没错。
  • 2023-04-12 08:54

    韩信根本就没有过自己的班底,刘邦让丰沛集团的人过来就是辅助加监督的,韩信打仗厉害,搞政治拉拢人心比刘邦差远了,经过雍齿叛变事件,刘邦不可能不防备,连在大后方的萧何都被多次敲打,刘邦三次轻松夺韩信兵权就是铁证。

  • 2023-04-12 09:46

    我一直觉得是吕雉要他死,而不是刘邦

    大汉神帝 回复:
    刘邦把他贬成淮阴侯就是不想杀他,刘邦真想弄死他,他就跟彭越一个样
  • 2023-04-08 07:48

    勿使助汉,三分天下

  • 2023-04-13 22:35

    假如韩信有心脱离刘邦,还会发生垓下一战吗?静观刘项之争,坐收渔人之利岂不更好?即使韩信真的起了异心,那也是被废楚王之位以后

  • 2023-04-0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