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将说彭越,正规游击战的开山鼻祖

幻宇新说 2022-09-18 18:36:09

【名将彭越:游击战鼻祖】

早年的彭越,活脱脱一个《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甚至,他才是中国历史上“山大王”这一职业的首创者,至于他所待的巨野泽,本来就是“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前身。

巨野泽,也叫大野泽、钜野泽,它和云梦泽、彭蠡泽(鄱阳湖)、具区泽(太湖)、大陆泽一样,都是当时华夏境内数得上的超大型内陆湖泊。

但悲催的是,巨野泽、云梦泽、大陆泽因为沧海桑田的变迁,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烟波里。

具体到巨野泽,应该是在唐、五代的时候,它北移“包围”了梁山,从此出现“梁山泊”,宋代的时候它的南部被淤积成平地,逐渐干涸,巨野泽的“大众叫法”便被梁山泊所取代,而到元末明初,梁山泊也淤积“平”了,从此巨野泽、梁山泊都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今天的梁山县,还有东平湖,算是巨野泽、梁山泊的“历史余波”。

所以,要不是施耐庵写了《水浒传》,让“八百里水泊梁山”赫赫有名,后世可能都极难听说过曾经的巨野泽与梁山泊,或许它和云梦泽一样,在我们的认知中都是“云梦”一般的存在。

彭越的现实身份,实际上连“郓城小吏”宋江都不如,倒是和东溪村晁保正差不多,往好了说是绿林好汉,不好听的,就是为害一方的土匪恶霸,堵路、打劫生辰纲啥的那是家常便饭。

彭越起兵后,和刘邦有过交集,帮助刘邦一起攻打巨野泽南岸的重镇昌邑,但没打下来。

这一阶段,史书可能的“缺失”是,当时彭越一直活跃在以巨野泽为中心,北至谷城,南至定陶、昌邑这片区域,项梁、项羽和章邯在这里打过很长时间仗,彭越作为“地头蛇”,他和项氏集团有过交集的可能性应该极大。

但是,项羽后来戏下分封,彭越连个侯都没捞到。具体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彭越社会地位实在太低,项羽等人觉得他上不了台面,甚至和彭越“相提并论”都大失贵族身份。

更可能的原因是,彭越和项梁、项羽“交往”的过程中,有过大大小小的矛盾,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身份地位悬殊是一方面,国籍区别也有(彭越是魏国人),导致彭越不仅没有像刘邦那样加盟项氏集团,对项羽灭秦也没做出过实质贡献。

换言之,秦灭以前的彭越就是个“小号田荣”,有过参与战争,但终究是坐山观虎斗,所以项羽才没分封他,即使他已经拥有万余部队,在当时,这个军队规模已经极为可观了。

这应该也是彭越和项羽闹翻的根本原因,他之后无论和田荣还是刘邦合作,目的都是干翻“注定瞧不起他”的项羽。

如果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解读这段历史,彭越才是当时最底层农民阶级的真正代表,陈胜、刘邦、英布、韩信、萧何这些人其实只算“士阶层”,项羽、田荣等人是真正的贵族阶层。

张良“下邑对”提到彭越,固然有谋圣的慧眼,但也跟彭越项羽的“阶级矛盾”即敌对关系分不开,当时天下诸侯纷纷背叛刘邦投靠项羽,但张良确信,彭越肯定不会被项羽“招安”。

如果说“汉初三杰”的说法是由刘邦创造,那“汉初三名将”说法的首倡者,非张良莫属。

此时是前205年5月左右,刘邦集团很快就敲定了“刘邦正面相持、韩信北侧进攻、英布南侧牵制、彭越敌后骚扰”的整体战略方针,张良能够想到彭越,一来是彭越坚定的反项立场,二来,彭越的军事才能与风格,干“敌后骚扰”这个事,实在是太合适了,甚至“不作第二人想”!

张良的“下邑对”,实质是给刘邦敲定整体战略方针,但稍带也有“煮酒论战神”的风采,当时天下擅长打仗、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肯定不止韩信三人,但张良就是“慧眼如炬”,从两三位数规模的“将军集群”中看中、挑出了“汉初三名将”!

当时,英布在灭秦战争中早就证明了自己,韩信通过还定三秦之战也获得了刘邦、张良的衷心佩服与认可,所以张良看出他俩并不算多稀奇,他真正的“慧眼”,其实是体现在“战神”彭越的发现上!

而彭越最突出的军事才能与风格,正是“游击战”!他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公认的正规游击战开山鼻祖。

在彭越之前,雏形的游击战当然早就有人玩过,最出名的应该是春秋时代晋国晋悼公的“三驾疲楚”,其后又被吴国学了去,“三师轮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实质都是通过不停骚扰、疲惫削弱楚国,最终导致楚国被吴国端掉首都、几乎亡国。

但晋国、吴国的“疲楚”都属于国家行动,骚扰战法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导致并没有展现游击战的全面真正精髓,这一点,是在彭越身上真正实现的。

至于精髓,我们当然早就耳熟能详了,毕竟这就是教员的起家本领与绝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十六字诀无人不知。

而教员多次自称“山大王”,与其说是致敬宋江,还不如说是致敬彭越以及之后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早期经历难免有所相似。

彭越对楚汉战争真正的贡献,自然也就是以“游击战”骚扰项羽后方及其粮道,强迫项羽多次分兵回救,从而实现对刘邦主战场乃至战争全局的真正助力。

具体战争战法就不用再说了。大致梳理下彭越的军事履历——

前206年,戏下分封后,彭越投靠田荣,击败了项羽派来进攻他的萧公角所部楚军,算是和项羽正式撕破脸。

前205年初,田荣挂了,彭越和魏王豹一起加盟刘邦,拿下彭城,随后也被项羽痛击,之前打下的地盘纷纷沦陷,彭越“一夜回到解放前”,退回巨野泽乃至黄河边上继续打游击。

5月左右,彭越收到了刘邦的联合请求:“哥们,咱们一起干掉项羽,关东之地我不要了,这个过程中,只要是你打下的土地,那就都是你的,哥绝对不跟你抢!”

彭越这就来劲了,趁着项羽在荥阳前线和刘邦对峙,开始对楚国后方的骚扰。

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回到后方驱逐彭越的次数有些争议,应该是只有两次。但这两次,都对整个战局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前204年4月,项羽将刘邦包围在荥阳,从刘邦不得不使用“纪信替身计”才逃出荥阳来看,显然当时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

刘邦当时的整体应对应该是,北面催促赵地的韩信抓紧来“勤王”,而彭越直接出击彭城、下邳,将项羽从荥阳前线临时调走——

“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

这显然就是“围魏救赵”之计,虽然战争是发生在下邳,但彭越意图很明显,他就是直接进攻或者威胁彭城,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调动项羽离开荥阳前线,毕竟彭城是项羽的都城,再一次失陷可就丢人丢大了。

这也是彭越对刘邦的真正贡献之一,相比韩信迟迟不动(他6月份才进军到修武,所以刘邦很生气,用计直接夺了他的军队),彭越此次主动远距离出击下邳、彭城较为关键。

虽然项羽回到彭城,击败驱逐了彭越,之后也拿下了荥阳、成皋,但总归是延后了一段刘邦“荥阳-成皋”防线的崩溃时间。

前204年8月,抢夺韩信军队、彻底平定赵地的刘邦,认定正面主战场还是打不过项羽,决定分兵支援彭越,先后派出刘贾、靳歙、灌婴共计三支部队。

也就是说,此时刘邦集团的战略重心已经放在了“扰楚”上,得到支援的彭越表现出色,“攻下睢陽、外黄十七城”。

这也导致项羽不得不再次回军进攻彭越。而正是他的这次回军,导致成皋、荥阳方面兵力严重削弱,从而给刘邦创造了收复成皋的绝佳良机!

这是彭越的游击战,对整个楚汉战争“战略级别”的真正贡献,正是因为这一战法全面发挥作用,才导致项羽前支后绌、多处起火,实现让项羽集团从战略攻势演变成战略守势的全面转折!

但是,正面对战,彭越、刘贾等人和刘邦一样,注定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大概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将彭越打下的睢阳、外黄等地都给收复了,如果不是成皋失守、荥阳被围,项羽显然不会着急返回前线,彭越等人只会被揍得更惨。

这也是彭越之后一直“吃瓜”的原因,他确实打不过项羽,再加上此时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同为“下邑对”的三大名将,英布其实没啥直接贡献,刘邦不表示也就罢了,彭越明明大有贡献,刘邦居然毫无动作,彭越的积极性自然大为削弱。

前203年,彭越其实是“有样学样”,韩信怎么干他就怎么干,所以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近一年,韩信、彭越都再也没有给过刘邦实质帮助,导致刘邦不得不和项羽签订“鸿沟之约”。

要是韩信、彭越继续全力出击,可能项羽灭亡的时间起码要提前近一年左右!

我们来看看兵败固陵后,张良向刘邦说了什么——

“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史记》)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汉书》)

从前204年11月潍水之战,到前203年10月刘邦撕毁“鸿沟之约”开启楚汉大决战,中间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争取韩信彭越的出兵配合,无疑是刘邦的头号大事。

张良在这期间显然就已经想过如何“收买”韩信彭越并作出过建议,但是,刘邦鉴于韩信“事实自立”,更不敢再给彭越进一步的表示,否则不是又多了一个自己完全控制不住的韩信么?

何况,这一年的刘邦,和两年前彭城惨败后的刘邦已经不同了,从天下大势看,项羽已经被他和韩信彭越等盟友包围,击败项羽只是时间问题,刘邦现在也不得不小气,不想再兑现“捐关东之地”给韩信三人的承诺,他也想分一杯羹了!

作为全程事件的直接见证人,张良其实是在委婉吐槽刘邦,因为刘邦的小气乃至背约,整个楚汉战争才拖延了近一年,现在不还是要“下血本”来换取韩信、彭越的出兵么?

彭越其实等的就是这个,现在刘邦终于肯出血了,他也就彻底积极起来,先是打下睢阳,事实占据刘邦许给他的土地,之后也参加垓下之战,战后果然被封为梁王。

客观说,韩信、彭越这一阶段的做法,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无可厚非的,后世因为忽视了“下邑对”即刘邦对韩信三人的承诺,反而把韩信彭越当时的“待价而沽”理解成“趁火打劫”,其实首先“背信弃约”的人,从来都是刘邦。

韩信因为功劳最大、又有齐地做支撑,有实力和刘邦叫板,逼迫刘邦封他当齐王,而彭越实力不够,只能忍着,但也从此不再实质帮助刘邦,直到刘邦自行觉悟、拿出明确承诺。

从战后刘邦封他二人为楚王、梁王来看,虽然过程中颇有龃龉,但三人整体关系还是河蟹的,至于刘邦和三名将的最终分道扬镳,那是之后历史的事,和这一段不能挂钩,尤其是刘邦后来蓄意报复、找回场子等说法,纯属阴谋论。

证据是,韩信、彭越、英布都是在前196年即七年后才被处死,英布甚至公开造反,如果刘邦早有秦始皇“中央集权专治”的心思,他们仨就不会被封王,甚至都活不了这么长时间。

正如以前所说,刘邦这个“皇帝”,更像是周天子,而不是秦始皇,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理解汉初这段历史。

当然,彭越的下场应该是最惨的,被诬告谋反,死无全尸,还被吕后做成礼物分送天下。一代游击战军事大家,就这样悲催地告别历史。

2 阅读:318
评论列表
  • 2022-09-19 19:47

    昌邑是吴王夫差修的联通泗水济水菏水的最早运河,定陶是最富有的城,叫大野泽。南有孟泽,西有菏泽,北有雷泽。故昌邑是三国之前的重要战略要地。

  • 2022-10-01 01:55

    韩信是刘邦的大将军,彭越是齐国的大将军,韩信有汉中对,彭越有游击队。最后齐国被韩信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