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图腾崇拜与二里头绿松石龙
龙在中国人的图腾里拥有至高无上地位和权威。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作为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与盘古齐名;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帮助黄帝取得了华夏统一的战争,协助夏禹治理洪水,造福了千秋万代子孙。

中国龙是古人结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
中国人的印象里“龙”是一种出神入化的怪兽。宋代古籍《尔雅翼》记龙有“九似”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甲骨文中的“龙”是个象形字头角峥嵘,嘴巴大张,扭动身躯,长尾左右摆,兼具鳄鱼和蛇的形象,如果以甲骨文来看,龙的形象到是很像恐龙。

而国人现实概念中的龙,则是牛头蛇身,可以上天兴云吐雾布雨,可以入海潜藏搅动海水翻腾。中国人的龙大体多的是东海龙王。民间多有龙卷风 、龙吸水 、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子龙孙、龙的传人等等。

在郧阳龙就更为图腾。大龙山、二龙山、青龙山、龙潭河、龙王庙、白龙庙、白龙马、白龙泉、青龙泉、黑龙泉、黑龙洞、白龙洞、黄龙洞等等。龙山、龙须沟、龙须草、龙洞、龙灯、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等。山里人对龙的膜拜大体是对自然膜拜开始,发大水时候有走龙一说,蛇修千年成精化蛟为龙,蛟走水幻化成龙,这时候天必下大雨,电闪雷鸣,关于龙目前并没有具体准确实物和考古遗存,估计应该有实体龙的存在。因为时间久远,龙又是一种巨型软体动物,生物体的逐步灭绝,龙体肉身的不易,随时间风化而遗失。
总之龙在国人的记忆里有十二生肖之龙,是雕梁画栋的具象,也有人说龙是潜藏深海龙宫,有人说龙藏于大山深林里密林岩洞。
关于龙图腾崇拜,我是认同存在的,具体说就是恐龙具象,也有国人崇拜的图腾飞龙。国人崇拜多的幻像,是暗物质 、似神、似风、似梦、似露、似电,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二里头龙
龙在中国的崇拜,最早的图腾是二里头的绿松石。这个渊源可能与100万年“郧县人”及100万年—1万年人类猿人连续不断有关,与新旧石器郧阳龙崇拜有关。二里头绿松石是人为的龙型。郧阳是绿松石的故乡的主产地,也是最早开采绿松石的地区,二里头绿松石那是郧阳绿松石,殷墟文字镶嵌绿松石也是郧阳的绿松石 ,三星堆绿松石还是郧阳的绿松石,这一点看来郧阳绿松石的历史可谓悠久。绿松石的唯一性决定了这一实证,也决定了绿松石自身文化影响力。

三星堆
最早龙的图腾是8000年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的石头造型,但那是原始初始的石头造型,而三星堆二里头绿松石文化是5000至3000年,是距今约3600年的殷墟甲骨文绿松石镶嵌,是二里头的绿松石龙。

盘龙城
龙是皇权的象征,皇上叫龙、龙颜。皇上子孙叫龙子龙孙。皇上服饰叫龙袍,皇上坐骑叫龙骑,皇上椅子叫龙椅,这个形态造型大体与女娲娘娘相像人形蛇身。
龙也可能是男女阴阳的太极合体的艺术表达,也可能是最早外星人宇宙空间飞船造型承载工具记述。因为久远 古人只能记忆与冥想,总之龙是古人,祖先图腾,是古人膜拜,皇权祭祀象征。

郧阳是龙的故乡,青龙山恐龙蛋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唯一龙蛋共生之地。但这个恐龙与二里头、三星堆图腾仍有本质上不同,二里头的龙是绿松石的蛇形造型,是信仰图腾的具象,而青龙山是恐龙骨架复原,是一座山的恐龙蛋堆积,是生命起源白垩纪时期主宰地球恐龙动物。
至于国人为什么要将恐龙图腾式的幻化成牛头蛇身,飞沙走石、兴云吐雾、飞龙在天、可能与闪电和巨蟒对自然的影响有关,与飓风、虹霓有关。
作为龙的图腾与象征,我们称古代帝王为龙,称女娲娘娘为龙,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智慧无比。

郧阳绿松石古代多的是图腾龙的存在。是皇权、祭祀。如果文明是多元化融合于汉江,那么汉江文明应该是成熟的完整的,而不是简单粗糙支离破碎。如果汉江文明是一分为二,是南北文化的分离,那么汉江文明的走南闯北。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就很容易理解,因为粗糙,才有黄河长江文明的精细完整,才有文字延续诞生。而汉江流域的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的传说、有了肉码子、石斧、陶罐、原生化石残片结绳记事等。因它一分为二,是粗糙、野蛮、点点滴滴、断断续续存在。
郧阳绿松石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他蕴含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交流,除去祭祀、皇权作用。郧阳绿松石走向贾湖文化、三星堆与二里头、盘龙城、殷墟文化说明9000年前汉江流域郧阳绿松石除去开采价值,也有了对其他文明辐射影响。有了对其他区域的文化渗透,他有力证明汉江文明的圆点起源在郧阳,一百万年人类史与一万年绿松石文化在郧阳,中国龙文化起源于郧阳,起源于女娲补天人头蛇身,起源于绿松石龙的实证。

殷墟甲骨文绿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