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为何被许多后世史家盛赞?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5-05 12:36:32

刘禅,既是亡国之君,也可能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昏庸之君了。

以至于,许多影视剧中,刘禅的形象一看就是一个矮矮胖胖的“憨憨”形象。

事实上,正史上,后世也有许多人认为其是庸碌之主。

不过,仍然有许多史家,十分推崇刘禅。

这是怎么回事呢?

后世史家对刘禅的评价

受到小说的影响,许多朋友认为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完全是一个昏庸、愚蠢的形象。

相比之下,史家对刘禅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刘禅是“素丝”,用贤相则是循理之君,用阉竖就是昬闇之后。

而一些史家,对刘禅的评价,居然高得令人诧异。

《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称刘禅“可次齐桓”,居然将他与齐桓公相提并论。

《三国志集解》的作者,则肉麻地表示“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清代袁枚则认为:“使后主生守文之世,臣如孔明者辅之,致太平,兴礼乐,未可量也”。要是出生在太平时代,刘禅这样的君主“未可量”也!

刘禅,亡国之君,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得到如此评价呢?

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人们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说,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禅还是“扶不起”。

如果以小说的情节,确实如此。

以小说的说法,诸葛亮(包括姜维)有好几次在北伐时形势一片大好,都是被刘禅愚蠢地召回去的···

但是,这只是小说情节罢了,正史中并非如此!

正史中的刘禅,可是毫无保留地配合诸葛亮的。

刘禅一上位,即公开表示“政由诸葛,祭则寡人”,将一切军政事务皆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治政、用兵,刘禅皆没有干涉。

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一则是魏蜀国力悬殊,二则是诸葛亮用兵之能不胜曹真、司马懿,与刘禅完全没有关系。

何况,刘禅当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诸葛亮不过之陪了他11年,后面30年的皇帝之路是刘禅自己走。

所以,不是刘禅“扶不起”,而是国力悬殊,而“扶”刘禅的人不足以克服悬殊国力以成事而已!

不仅如此,刘禅当皇帝这些年,还有不少难得之处。

难得之处

刘禅治理蜀汉,有三处难得之处。

1、政局最稳定。

魏国、吴国,皆出现过严重的政局动荡和血腥的宫廷政变。

而蜀汉,虽然内部矛盾也比较多,但基本上维持了稳定,是三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血腥政变和剧烈动荡的国家。

我们知道,蜀汉的内部矛盾也是很深刻的。

而且,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逐步将大权收回,发生过权力转移,但整个过程都是平稳的。

所以,蜀汉能保持稳定,实属难得。

2、起义数量最少。

据统计,三国时期,蜀汉农民起义次数是最少的,仅为魏、吴的1/8。

我们知道,三国之中,蜀汉百姓的负担本是最重的。

以一州之地,屡屡发起北伐,毫无疑问会使百姓背负最沉重的负担。

但即便如此,蜀汉发生的农民起义次数依然如此之少,这是十分难得的。

3、不奢侈。

三国时期,曹睿、孙权、孙皓等人,都有大兴土木,广扩后宫的纪录。

而刘禅则比较收敛。

尽管很多影视剧中,刘禅总是在后宫和美女玩耍,但是,实际上,刘禅既没有大兴土木,也没有扩大后宫。

“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仅仅是想要“扩一扩”后宫,在谯周等人反对时,他就收敛起来了。

所以,从成绩上看,蜀汉这艘小船,刘禅至少没有给小船主动去捅窟窿,最后亡国,主要是船太小。

能取得这些成绩,与刘禅的个人特质是分不开的。

权力平衡之术

前面提到,诸葛亮时期,“政由诸葛,祭则寡人”,一切都交给了诸葛亮。

后面我们会提到,刘禅是一个对权力平衡十分敏感的人,他能如此待诸葛亮,当然是出于绝对的信任!

当然,诸葛亮这样品格的人,可遇不可求,因此,诸葛亮之后,刘禅就开始了权力平衡之术。

诸葛亮去世前,推荐了蒋琬为继承者。

刘禅自然尊重诸葛亮的意见,但绝不允许再出现“诸葛亮第二”。

因此,刘禅不再设丞相,并逐步以蒋琬为大司马,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大将军;同时,姜维的地位也逐步提高,官至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也开始进入决策层。

蒋琬主管政务,分管军事;费祎主管军事,分管政务。两人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

蒋琬死后,“禅乃自摄其政”,收回了权力。

同时,以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继续维持权力平衡。

到蜀汉灭亡前,黄皓要让人替换姜维的大将军权,刘禅不许;姜维要弄死黄皓,刘禅同样不许,继续维持着平衡。

可以说,蜀汉政局的平稳,与刘禅对权力平衡的精通是分不开的。

在刘禅的操作下,他不动声色地逐步“自摄其政”,收回了大权,又使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各展其能。

就这个方面的本事而言,即便放到历代帝王中,也是拔尖的!

情商达人

刘禅的情商,同样是拔尖的。

1、巧妙纠正蒋琬的失策。

蒋琬曾经有一个设想:诸葛亮北伐屡屡无功,主要是因为秦岭路险,后勤困难;不如沿沔水而下,向荆州方向发展。

众人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便向刘禅进言。

刘禅也认为蒋琬的想法不靠谱。

不过,刘禅并没有直接对蒋琬提出意见,而是让费祎、姜维去说服蒋琬。

最后,蒋琬自己上书,提出还是要回到“蚕食雍凉”的路子上来。

也就是说,最后,看起来是蒋琬在与费祎、姜维商量后,自己改了主意。

如此,刘禅既纠正了蒋琬的错误,又保全了蒋琬这个“首辅”的面子!

如果您是蒋琬这样的“职业经理人”,遇到刘禅这样的老板,将是何等舒服呀!

2、两句话,使夏侯霸安心。

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害怕受到司马家的迫害,前来投奔蜀国。

夏侯霸,夏侯渊之子,他与刘禅有着复杂、微妙的关系。

夏侯渊的孙女,是刘禅的皇后。

而夏侯渊本人,又是在与刘备军的交战中被杀的。

刘禅见到夏侯霸,开门见山:你的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不是我先人手刃的。(两军交战,刀枪无眼。夏侯渊之死,是个意外!)

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他们是夏侯家的外甥呀!

短短两句话,足以使夏侯霸安心在此效力!

3、乐不思蜀。

最后,著名的“乐不思蜀”,又见刘禅情商。

亡国之君,本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司马家厚待刘禅,本意就是“厚待刘禅以致孙休”,通过给刘禅厚待来消除东吴的抵抗意志。

刘禅一句“乐不思蜀”,既是表明自己已安心在晋国待着,绝不留恋曾经的帝王生涯,又是给司马家“商业互吹”,告诉天下人,司马家待刘禅确实优厚!

如此,刘禅家族才能在洛阳安度晚年!

刘禅的情商,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那么,刘禅是不是真的就值得被“盛赞”呢?

当然不是!

总体而言,刘禅确实是一个“凡下之主”。

治国庸才

刘禅治国,全赖诸葛亮、蒋琬、费祎。

刘禅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与这样的治国大才处理好关系,既使自己皇位不受威胁,又使诸人充分发挥。

但是,刘禅本人,却既没有亲自治国之能,也没有选拔贤明的才干。

所以,后来刘禅虽“自摄其政”,收回了权力,但是,他却没有治国之能。

诸葛亮是刘备指定的,蒋琬、费祎是刘备时期加入,又由诸葛亮指定接班的。

他们之后,刘禅再没有选拔过贤明之人来辅佐了,相反,他后期却开始任用黄皓。

因此,费祎之后,蜀汉朝政越来越不行。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三国志.薛珝传》

我们前面说到:刘禅善于处理权力平衡关系,维持稳定。

但是,刘禅所维持的稳定,是以朝政失去生命力为代价的。

而且,在姜维与黄皓的矛盾中,刘禅虽然”大事化小“,暂时避免了正面摊牌,但是,姜维心不安,远驻沓中避祸,使蜀汉的国防体系陷入危局之中···

所以,刘禅的所谓”搞平衡“,是企图一味息事宁人,以伤害国家抵抗力为代价的!

所以,刘禅虽然在搞权力上有一套,但确实是治国庸才。

军事的庸才

刘禅在战争指导上,也是平庸之辈。

三国时期的二代、三代天子,大多不如先辈创业之主有军事才干,这是自然之事。

但是,他们虽缺征战之能,但大多在战争指导上是保持了一定水准的。

曹丕、曹睿、孙休,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战争指导能力。

但是,刘禅的战争指导能力却是极弱的。

最荒唐的事情,是在其亡国之战中。

当时,姜维知魏国将攻蜀,遂请求让廖化加强阴平桥头、张翼加强阳安关口。

但是,刘禅听信黄皓的鬼话,居然不做相关部署。

结果,阳安关、阴平桥头皆轻易被魏军控制。

阴平桥头被控制,使姜维险些无法返回主战场,而阳安关口的丢失,则使汉中沦陷···

后人谈论蜀汉灭亡的军事原因,大多责姜维”聚谷敛兵“之策。

其实,姜维之策,是使蜀汉的国防陷入”高风险“状态,而刘禅的昏庸,才是”高风险“变成灾难的主要原因!

蜀汉灭亡,刘禅在军事上所应负的责任,还在姜维之上!

意志薄弱

邓艾兵临成都时,刘禅麻溜投降了。

当时,虽然汉中已失,但蜀汉大部分国土尚在;虽然折损了一些兵马,但蜀军主力尚存。

邓艾兵力薄弱,远道而来,又因长途险道而来,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

刘禅是有一定可能守住成都的。

即便刘禅无力守成都,蜀汉仍有主力军团和一定的纵深与敌周旋。

但是,刘禅却麻溜的投降了!

后世史家、网友,常常认为刘禅投降,有保全蜀中百姓之意。

其实,当年刘璋降刘备,是明确表示不忍百姓无辜受战火摧残的。

但是,我们看刘禅君臣在投降前的分析,不过是丧失信心罢了,从没有提到过”百姓“二字。

刘禅投降,不过就是丧失了抵抗意志罢了!后人不必非要贴上”爱民“标签!

蜀汉之亡,虽然根本上是因国力悬殊所至,但与刘禅的无能、懦弱同样是脱不开关系的!

这一点,其实不必”洗“!

以个人素质论,刘禅非但不是”憨憨“,还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如果换到太平时期,刘禅或许是一个能够四平八稳的君王。

因此,后世史家中,有不少人为刘禅鸣不平。

但是,刘禅确实既无治国之才,也无保国之能,且意志薄弱,是平庸的。

即便换到太平时期,刘禅也绝无“不可量”的前景。

而放到三国时期最弱的蜀国,刘禅个人素质上的不足,足以使他成为亡国之君,丝毫不冤!

因为是亡国之君,就被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就被贴上“憨憨”标签,是不合适的。

但是,因为有一些闪光之处,就认为“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也是不严谨的。

刘禅,没有那么“憨”,也没有那么“贤”,总体上是“凡下之主”。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7:17

    一辈子被荆州派控制得死死的傀儡而已,没有品尝过至高无上的皇权美味,所以最后投降也痛快